
11月的冷风一吹,全国人民算是真切感受到“一夜入冬”的威力。
中东部局地降温超14℃,18号前后0℃线都压到苏皖南部了。
本来以为翻出旧羽绒服凑活过冬就行,没想到今年这羽绒服不仅涨价,还成了抢手货,连韩国客商都来凑热闹抢购。
这寒冬里的羽绒服市场,可比天气热闹多了。

这场寒潮来得又猛又急,保暖需求一下子被点燃。
以前南方朋友冬天还能靠“一身正气”扛一扛,今年0℃线南压,毛衣秋裤根本顶不住,羽绒服成了刚需中的刚需。
不光是刚需,大家对羽绒服的需求还在升级。
唯品会的数据很直观,运动款羽绒服卖得最火,儿童和婴幼儿的也不愁卖,男款女款销量都在涨。

本来想是不是数据有水分,后来去杭州四季青市场逛了逛,才算开了眼。
商铺门前堆得跟小山似的包裹,商家忙着理货打包,货运师傅王师傅说,以前一天送两三车,现在最多要跑五趟,裤脚上沾的羽绒碎屑,如今都被叫做“软黄金”。
销量暴涨的同时,羽绒服价格也在飙升。
杭州四季青的批发商陈姐说,去年480元的款式,今年直接涨到560元。

这还只是终端售价的小涨幅,上游羽绒原料的价格才叫刺激。
从业二十年的批发商说,羽绒价格几乎翻倍,一天一个价,一夜暴涨五万元的情况都有,比炒股还考验心脏。
三十年前每吨才一两万元的羽绒,现在冲到了六十万元的高位。
有人瞅准机会囤货,两个月赚三四百万的不在少数,厉害的甚至赚了两千万。
一边是涨价潮,一边市场需求却没降。
国内消费者抢着买,韩国采购商也来凑热闹,带着翻译和iPad,三五分钟就能下单。

但市场也透着诡异的两面性,新玩家们扎堆备货想分一杯羹,而库存压力大的商家,已经挂出清仓招牌,羽绒背心5元起,整件羽绒服百元就能拿下。
如此看来,同样是面对寒潮,商家的处境真是天差地别。
为啥有的商家赚得盆满钵满,有的却要亏本清仓?关键还是应对市场的策略不同。
“羽皇后”品牌创始人徐丰就很明智,他夏天以35万元/吨的价格囤了原料,这个价格还不到冬季峰值的一半,反季囤货让他在涨价潮中稳坐钓鱼台。

不同羽绒的表现也不一样,被资本追捧的鸭绒价格疯涨,鹅绒因为定位高端,市场份额有限,价格反而稳定,驼绒则鲜有人问津。
这也反映了市场的分化,高端需求稳,大众需求波动大。
从长远看,中国羽绒服市场还有很大空间。
现在国内普及率才10%,比起欧美日的35%到70%,还有不少提升余地。
业内普遍觉得,春节前还会有一轮销售高峰,价格可能还会小幅上涨。
不过,市场热度再高也得保持理性。

新玩家盲目追涨备货并非明智之举,老商家的反季囤货策略,其实是对行业周期的精准把握。
羽绒服市场的“热战”,既有追涨杀跌的激情,也有冷静布局的远见。
这场寒冬里的市场博弈,说到底是供需、资本和从业者智慧的较量。
羽绒成“软黄金”是暂时的市场现象,但消费者对保暖品质的追求是长期的。

毫无疑问,未来羽绒服行业会更规范,而那些能在波动中找准节奏的商家,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