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我国全国产化半导体生产线悄然诞生,这无疑是中我们抛出的一颗重磅炸弹!
长期以来,中国存储芯片的故事,被外界普遍解读为在重重围堵下的“绝地反击”,但深入了解会发现,这并非一次简单的逆袭,而是一盘经过深思熟虑、早有定数的大棋。
它的每一步落子,都指向未来,并在多个维度改变了原有格局。
棋局的开端,是一堵密不透风的墙,时间回到2016年前后,全球的存储芯片江湖,早就被三星、美光、英特尔这些老牌巨头划分得板板正正。
他们手握数以万计的专利,织成了一张巨大且严密的网,把所有后来者牢牢罩住,几乎每一条可能的技术路线,都竖起了“此路不通”的牌子。
那时,整个业界都在忙着一件事:在指甲盖大小的硅片上,想方设法把“房子”盖得更密,这叫“缩小制程”。
说白了,这是一场二维平面上的“巷战”,比的是谁的微雕手艺更高明,谁能把更多的晶体管挤进更小的空间。
这条路,老玩家们已经走了几十年,所有的关键路口都早早设了收费站,如果我们想跟着人家的路线走,要么交天价的“过路费”,要么就等着吃官司。
长江存储的掌舵人霍宗亮,带着他的技术团队,一眼看穿了这盘棋的死结,他们明白,光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打巷战,这辈子也别想出头。
所以,我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陪你玩了,我直接掀了棋盘,重开一局。
长江储存拿出的“Xtacking”架构,就是这盘新棋的起手式,这个思路,其实巧妙得有点惊人:既然平地上已经挤不下了,我为什么不往天上盖楼呢?
他们没有像传统那样,把存储单元和外围电路在同一片晶圆上一次性造好,而是选择把它们分开,就像盖高楼一样:先在两片独立的晶圆上,分别造好“地下室”(外围电路)和“楼上住宅”(存储单元)。
等到这两部分都完工了,再通过精准的对位和键合技术,把它们严丝合缝地“合体”,这一招,直接漂亮地绕开了所有二维平面的专利封锁。
你想在微雕上玩得再溜,我盖的是高楼,这不止是一次技术上的革新,更是一次战略维度的飞跃。
传统半导体
它带来的好处是立竿见影的:芯片数据传输速度更快,功耗也更低,最重要的是,研发和生产的周期大大缩短了。
到了2017年,当长江存储拿出第一颗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2层3DNAND芯片时,国际巨头们才猛然惊觉,那个原本被认为只会追赶的选手,不知何时已经悄悄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赛道。
这第一战,赢在格局,胜在巧思。
技术上撕开了一道口子,但真正的考验才刚拉开序幕,2022年美国的一纸禁令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它直接在长江存储通往外界的“粮道”上,筑起了一道高耸的壁垒。
光刻机、刻蚀机、检测设备……这些造芯必备的“十八般兵器”,一夜之间断了来源。
这一次,对手的目的非常明确:就算你手里拿着再好的设计图纸,要是没有砖瓦、钢筋、水泥,你那大楼,它也永远盖不起来。
这不再是技术路线谁高谁低的问题,而是赤裸裸的工业体系正面碰撞,如果说Xtacking的诞生,更多是依靠少数顶尖精英的灵光乍现,那么冲破供应链的封锁,则完全依赖一场“团战”。
长江存储没有选择单打独斗,而是果断转身当起了“盟主”,霍宗亮和他的团队,带动了国内所有能叫得上名字的设备和材料厂商。
这幅画面,是外人很难想象的,它不是简单的甲方采购、乙方供货,而是一场场真正的联合演兵,长江存储以开放的态度,让这些国产设备参与进来,提供最真实的数据和反馈。
设备厂商们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产品,你这边改一个参数,我那边就调一个工艺,硬生生地把一个个过去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变成了现实。
三年时间,悄无声息,当外界都以为长江存储被“断供”压得喘不过气时,一条从设备到材料,几乎完全由“中国队”组成的产线,已经悄然成型。
如今传出2025年下半年即将试产的消息,那不是一颗突然投下的炸弹,而是一场持续三年的阵地战,终于迎来了吹响冲锋号的时刻。
这第二战,打的是一场产业联盟的协同战,它雄辩地证明,单纯的封锁,根本困不住一个决心自强的完整工业体系。
在看不见的战场上,攻防的激烈程度一点不输正面战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科技公司在海外扮演的,几乎总是被告的角色,疲于应对各种专利诉讼,疲惫不堪。
而美国的芯片巨头美光,尤其喜欢用这一套组合拳来“教育”同行,但长江存储这次选择了正面迎战,甚至还主动亮出了自己的剑。
2023年,一纸诉状递到了美国法院,原告是长江存储,被告则是美光,案由是专利侵权,这一手,彻底打乱了对手的节奏,同时也象征着“攻守易形”了!
如此解气的官司一打起来就停不下,长江储存在连续三年时间当中一直在跟美光正面交锋,且全程未落入被动,反倒是美方这边一直在辩驳。
长江存储的第二拳又到了,2024年,他们再次在华盛顿起诉美光,这次的罪名更狠:商业诽谤。原来,美光在背后资助了一些网站,散布谣言,说长江存储的产品存在所谓的“安全风险”。
长江存储拿出确凿证据,直接诉诸法律,这一套凌厉的法律组合拳,标志着中国企业的心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过去被动挨打的防守,彻底转为主动出击。
我们不但要在技术上跟你一较高下,更要走进你的主场,用你制定的规则,和你堂堂正正地打一场官司。
这第三战,打的是规则之战,也是话语权之战,它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那个只能埋头苦干、被人欺负却无法还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更新时间:2025-08-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