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乾隆帝出上联:“洞中泉水流不尽”,本是对景而发,却也考验了纪晓岚的才智和应变之能。
可当时,纪晓岚竟然哑口无言,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就在所有人以为他难以接上时,意外发生了——一位女子轻松给出了下联,让乾隆帝也为之惊叹。
那么,这位女子究竟是谁?她是如何在如此微妙的时刻,脱颖而出的?
提起中国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可以说是一段国泰民安、文治武功的太平年代。
在这期间,中国的疆域达到了空前的广阔,经济更是欣欣向荣。
从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到上层社会的思想文化,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兴盛的景象。
作为康乾盛世的"总设计师",乾隆皇帝功不可没。
他在位长达60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乾隆在韬略治国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无论是平定准葛尔叛乱,还是抚慰民生疾苦,都可谓尽心尽力。
在他的治理下,中国呈现出了"道济天下,德溢八方"的盛世景象。
然而,乾隆皇帝并非只是一个严肃刻板的君王形象。
相反,他还是一位颇有文采和雅兴的文人皇帝。
乾隆酷爱诗词歌赋,一生创作诗文无数,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佳作。
同时,乾隆还有一个特殊的爱好,那就是微服下江南,体察民情。
他曾多次微服出行,走访江南的大街小巷,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品味独特的吴越文化。
在乾隆心中,江南不仅风景秀丽,而且人才辈出。
苏州、杭州、南京等地,更是被誉为"人间天堂"。
每次下江南,乾隆都会携带随从,与当地的文人墨客切磋诗文,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
然而,谁能想到,就在一次看似寻常的微服出行中,乾隆竟遇到了对诗难倒群臣的小小尴尬。
那是一个晴朗的春日,乾隆一行人微服来到江南的一座名山脚下。
漫步在青山绿水之间,但见飞瀑流泉,景色宜人,不禁让人心旷神怡。
忽然,乾隆的目光被一处山洞吸引。
只见洞口湍湍流水,水流清澈见底,竟是一眼天然的山泉。
乾隆不禁心中一动,诗兴大发。
他对身边的随从们说道:"你们看,这洞中泉水奔流不息,颇有'江山永固'的意味。
朕今日就出个上联,看你们谁能对出下联来!"
话音刚落,乾隆便朗声吟道:"洞中泉水流不尽..."
这个上联一出,现场顿时陷入了一片沉默。
随行的大臣面面相觑,却是谁也对不出一个下联来。
原来,乾隆这句看似普通的诗句,却隐含了"皇恩永流,帝业长存"的寓意。
若是对出的下联有违皇上的雅意,那可就是大不敬之罪了。
眼看群臣束手无策,乾隆的目光转向了身边的大学士纪晓岚。
纪晓岚是乾隆的心腹幕僚,素来以能言善辩著称。
平日里,每每遇到群臣对答不上的诗句,纪晓岚总能机智应对,化险为夷。
然而这一次,纪晓岚却也陷入了沉思。
事实上,纪晓岚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个上联的难处。
皇上这句看似随性的吟咏,分明是在考校群臣的机变和才学。
若是对得不妥,轻则有违君臣之礼,重则积怨难消。
纪晓岚天生机敏,处理类似场合向来得心应手,但这一次,他却感到了一丝无力。
片刻之后,纪晓岚抬起头来,朝乾隆施礼道:"皇上所作诗句,妙不可言。
臣愚钝,一时竟难以对出一个合适的下联。
还请皇上恕罪!"
闻言,乾隆并没有责怪,反倒笑着拍了拍纪晓岚的肩膀。
"无妨,看来今日这诗句难度颇高,连你也对不出来。
看来朕这次是考倒了你们这些大学士了!"
纪晓岚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同时也对乾隆的雅量有了更深的敬佩。
君臣对答诗文,输赢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种博学多才、雅俗共赏的君王风度,才是康乾盛世得以维系的一大要素。
正当乾隆沾沾自喜,准备就此揭过话题时,人群中却传来了一个女子的声音:"小女子斗胆,想到了一个下联,不知当讲不当讲?"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粗布衣裳的中年女子缓缓走出人群。
她双手提着一个竹篮,篮中装满了山野菜蔬。
乾隆心下诧异,没想到在这群臣束手无策之际,竟有一个村妇站了出来。
那村妇走到乾隆跟前,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大人,小女子家住在这山下村中,父亲是本地的一名私塾教师。
小女子虽是村野出身,却也耳濡目染,略知一二诗文。
适才听到大人所吟的上联,倒是想到一个不成样的下联。
若是冒犯,还请大人恕罪。"
乾隆闻言大喜,连连摆手道:"你有下联?快说来听听!"
村妇放下手中竹篮,朗声吟道:"高山玉树万年青!"
这句话一出,满座皆惊。
只见这位村妇不仅对出了工整的下联,而且一语道破乾隆诗句的深意。
"洞中泉水流不尽"象征着皇恩永流,而"高山玉树万年青"则比喻国祚绵长,山河永固。
这两句诗不仅字字珠玑,而且浑然天成,堪称绝妙的对仗!
乾隆见状,不禁捋须微笑,赞叹道:"好一个'高山玉树万年青'!不愧是江南才女,果然名不虚传!"
纪晓岚也连连拱手,称赞道:"大嫂所对诗句,妙不可言,在下甘拜下风。
今日一见,方知江南之地,竟有如此才思敏捷之人!"
乾隆随即吩咐身边侍从,赏赐那村妇黄金十两。
村妇连忙跪下谢恩,说自己不过随口一答,实在不敢领受如此重赏。
乾隆却笑着摆摆手,感慨道:"江南不愧为钟灵毓秀之地。
连一介村妇,都有如此惊人的才思。
朕实在有眼不识泰山,今日才得以一见。"
随后,乾隆将村妇扶起,亲自将金子置于她的手中。
他说道:"你能对出如此生动贴切的下联,实属难能可贵。
这份赏赐,就当是朕对你才思的赞赏。
望你好生收下,也不要忘了传承你父亲的衣钵,多培养一些像你这样的人才!"
村妇再三叩谢,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去。
而乾隆也在这次经历中,对江南才女的风采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他感慨万千地对众臣说道:"江南之地,真乃人杰地灵!这里的百姓,即便是寻常村夫野妇,也多有过人的才华。
这正是我大清江山之所以如此富庶安康的原因啊!"
结语 乾隆微服私访江南时的这段奇遇,不仅让我们见识到了乾隆皇帝诗文上的造诣,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才女的过人风采。
在这个故事中,一个普通的村妇以一句妙语,化解了君臣对诗的尴尬,可谓机智过人。
而乾隆皇帝也以他的雅量和风度,给人留下了一个开明仁厚的君王形象。
这样的君臣风范,正是康乾盛世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无论出身高低贵贱,只要肯用心去学习,去积累,就一定能拥有出类拔萃的才华。
正如那位村妇,虽然只是一介布衣,却也能对出惊艳的诗句,名留青史。
这种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价值观,也正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精神底蕴所在。
更新时间:2025-05-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