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刚过,蜜雪冰城就抛出了一个让行业关注的消息,用2.968亿元拿下鲜啤连锁品牌福鹿家53%的股权。
这家靠“10元以下奶茶”横扫下沉市场的企业,突然把触角伸到了鲜啤领域,当时看到这则公告,我第一反应是,奶茶生意还在红火期,它怎么突然盯上了“微醺赛道”?

要搞懂这事儿,得先看看被收购的福鹿家是个什么牌子,福鹿家2021年才成立,从一开始就走“现制现饮”的路子,啤酒当场做、当场卖,不搞预包装那套。
产品也挺接地气,既有经典的原浆啤酒,也有年轻人喜欢的果味鲜啤、小麦精酿,门店多开在社区、商圈和夜市这些人多的地方,主打的就是“便宜又新鲜”。
单看这定位,就和蜜雪冰城的路子特别像,都是盯着普通人的日常消费,做大家随手能买的产品。

福鹿家的扩张速度也挺猛,2023年5月开放加盟后,不到两年时间门店就超过了1200家,覆盖了28个省份,2024年还赚了107万元.这样的成长节奏,放在鲜啤赛道里已经算“黑马”了。
但它能被蜜雪看上,不光是因为规模和定位,更关键的是背后藏着一层“亲戚关系”,福鹿家的实控人田海霞,是蜜雪冰城CEO张红甫的配偶。
本来以为福鹿家是个完全独立的品牌,后来翻了翻它的发展历程才发现,田海霞早就是蜜雪体系里的“老人”。
2005年蜜雪还只是郑州街头一家卖1元冰淇淋的小作坊时,田海霞就跟着参与打磨加盟模式,从门店选在哪里,到供应链怎么搭,她对蜜雪的“平价扩张逻辑”摸得很透。

2018年她自己创业做便利店品牌“芙鹿家”,首店特意开在张红超的母校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走的还是蜜雪“靠校园店积累年轻客群”的老路子。
后来便利店赛道竞争太激烈,她才在2021年把重心转到了现打鲜啤上,改成了“福鹿家啤酒厂”,这么看下来,蜜雪收购福鹿家,更像一场“自家业务整合”。
交易完成后,田海霞的持股比例从原来的80%多降到了29%左右,按测算能拿到超2亿元的资金,对她个人来说是落袋为安。
对蜜雪而言,不用从零开始摸索鲜啤业务,直接接过一个已经跑通模式的品牌,相当于用最低成本拿到了“入场券”,这步棋走得挺精明。

其实,蜜雪这次跨界鲜啤,并不是一时兴起,之前在咖啡赛道就试过一次类似的打法,那就是幸运咖。
2020年推出幸运咖时,它也是用“低价”破局,5元一杯的美式、10元以内的拿铁,直接对标当时的咖啡品牌,靠着蜜雪的加盟体系和供应链,幸运咖的门店现在已经超过7000家。
但老实讲,幸运咖没完全复刻蜜雪茶饮的“万店神话”,咖啡消费者对品质更敏感,加上Manner、古茗这些品牌也往下沉市场走,幸运咖的价格优势慢慢被稀释,增长也遇到了瓶颈。
或许就是因为咖啡赛道没达预期,蜜雪才把目光转向了同样有潜力的鲜啤市场,但鲜啤赛道和咖啡、茶饮都不一样,现在的市场早就不是没人抢的蓝海了。

查数据的时候发现,2024年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已经到了680亿元,预计2030年能突破2000亿元,不少玩家都盯着这块蛋糕。
既有优布劳这种门店超2000家的连锁品牌,也有乐惠国际、泰山原浆这些靠供应链吃饭的传统啤酒企业,还有些区域小品牌守着本地市场。
蜜雪想在里面分一杯羹,得靠自己的老本事,加盟体系和冷链。
蜜雪现在全球门店超过5.3万家,中国内地就有4.8万多家,这些加盟商熟悉线下运营,也认可蜜雪的平价策略,要是福鹿家开放加盟,拓店速度肯定快。

而且鲜啤最讲究新鲜,从生产到销售都得靠冷链,蜜雪现成的冷链网络刚好能解决这个痛点。
但挑战也很明显,鲜啤的消费场景和茶饮完全不同,奶茶是随时能喝,鲜啤更多和朋友聚会、家庭聚餐绑在一起,需要点“氛围感”。
福鹿家虽然喊过“成年人的奶茶”,但怎么把奶茶的快消逻辑用到需要社交属性的鲜啤上,还是个难题,更关键的是品质把控。
不管是奶茶还是咖啡,低价就算口感差点,消费者可能也不会太在意,但啤酒是酒精饮品,要是口感不稳定或者出了食品安全问题,对蜜雪的口碑影响可不小。

很显然,蜜雪想把“平价扩张”的逻辑复制到鲜啤赛道,但这次能不能成,不取决于门店开得多快,而取决于它能不能平衡好成本、品质和场景这三件事。
如此看来,蜜雪收购福鹿家,既是对自身优势的再利用,也是在寻找新的增长曲线,它的野心很明确,就是想在鲜啤赛道再造一个“平价之王”。
但跨界从来不是换个招牌那么简单,从卖奶茶到卖啤酒,蜜雪要跨过的不只是产品的门槛,还有消费者需求的差异。
未来它能不能在鲜啤市场站稳脚跟,还得看后续怎么调整策略,毕竟,让喝惯了10元奶茶的人,心甘情愿为10元啤酒买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