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先锋贺明:被医生诊断最多活3个月,他却硬扛4年跑61场马拉松

| 人文社

编辑 | 人文社

«——【引言】——»

2020年1月5日,厦门马拉松的终点线,寒风里一个瘦高的身影冲过终点,手里高举着一面小旗,上面写着“肺癌晚期、跑马抗癌,生命不息、运动不止”。

他叫贺明,57岁生日这天,完成了人生第61场马拉松。

人群欢呼,跑友簇拥,他露出标志性的爽朗笑容,悄悄咽下喉咙里的血腥味。

谁能想到,这个男人四年前被医生判了“死刑”,说只剩三个月可活。

可他硬是咬着牙,用马拉松赛道上的每一步,愣生生从死神手里抢回了四年时光。

这是一个普通人,用倔强和汗水书写的逆袭故事,打动了无数人。

那么,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又是什么支撑着他跑下去?

命运的宣判

时间拨回到2016年4月,贺明53岁,日子正舒坦。

干了大半辈子安保管理,退休生活就在眼前,家里有贤惠的老婆张李玲,儿子贺帅也懂事,他还常在家弹着吉他唱《甜蜜蜜》,日子美得像歌词里唱的那样。

谁料,一场咳嗽,痰里带点血,打破了这份平静。

4月14日,医院的检查结果像晴天霹雳:肺腺癌,晚期,肺里全是积液,手术都不可能了。

医生叹口气,给了个模糊的期限,“最多三个月”,消息砸下来,贺明整个人都懵了。

三个月,那不就是过个夏天就得走?

化疗一轮接一轮,身体像被抽干了气,浮肿得脸都变形,头发一把把掉,连句完整的话都说不顺。

可贺明不是那种轻易认命的人。

他在安保工作里,素来是个“宁折不弯”的硬汉,讲原则,认死理,哪怕因此换了好几份工作,也从不妥协。

面对癌症,他脑子里只有一句话:“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拼到底。”

化疗的日子苦得像嚼黄连,33次化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换谁都得崩溃。

可贺明硬是咬着牙撑住了。

他常夜里睡不着,偷偷翻手机查病情,怕老婆担心,还要求分房睡,甚至让医生给张李玲开安眠药。

表面上,他强装乐观,不想让家人看出他的恐惧。

内心深处,那股不服输的劲像火苗一样窜起来。

他跟自己较劲:三个月都熬过去了,凭什么不能再多活几个月。

从病床到赛道的逆袭

2016年11月20日,贺明住院第七个月,淮南国际半程马拉松开跑。

医院窗外,近万名跑者从楼下经过,脚步声像鼓点敲在他心上。

那一刻,他突然冒出个大胆的想法:我要跑马拉松。

对一个连下床都费劲的人来说,这念头听起来简直像天方夜谭。

可贺明不管,他就是想试试。

他开始背着家人偷偷行动。

夜深人静,病房里没人,他就扶着墙,慢慢挪步。

一步、两步,从医院走廊到楼下,再到能小跑几百米,贺明发现,动起来后,身体好像没那么沉重,精神头也回来了。

住院十个月,他硬是凭着这股倔劲,申请出院,在家继续跑步锻炼。

没想到,病情还真稳住了,血压、血糖都比以前好,肺活量也上来了。

2017年,贺明瞒着家人报名了淮南国际半程马拉松。

那一场是20公里,2小时19分钟,他一口气跑完全程,冲过终点那一刻,笑得像个孩子。

虽说跑得不是最快的,但对他来说,这不只是场比赛,而是跟死神掰手腕的胜利。

从那天起,他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跑100场马拉松,哪怕带着肿瘤,也要活得带劲。

从淮南到厦门、贵阳、漠河,贺明的身影出现在全国各地的赛道上。

每年30场,频率高得连专业跑者都咋舌。

更别提,他跑步时还得带着止痛药,甚至有次身上插着中心静脉置管,硬是跑完了全程。

医生谢军,干了26年医生的老手,起初死活不同意他跑,说骨转移后,剧烈运动可能大出血。

可谢军后来只能感叹,这家伙,简直是个奇迹。

科学也给贺明的坚持背书。

美国癌症协会的研究说,运动能让人心情变好,细胞活性提高,免疫力增强,对抗癌症有实打实的好处。

贺明用自己的身体验证了这点。

他跑得越多,身体越有劲,连困扰多年的高血压都稳住了。

马拉松成了他的救命稻草,更是他跟癌症“和平共处”的方式。

他说觉得自己虽然打不过癌症,但癌症也别想打倒他,所以什么都不怕,就这么耗着。

家人与社会的支持

贺明的倔强,家里人最清楚。

张李玲起初气得要疯了,觉得他跑步是拿命开玩笑。

她拉着儿子劝,求医生吓唬,可贺明油盐不进,照样偷偷溜出去跑。

她急得不行,怕他哪天跑着跑着就倒下。

可慢慢地,她发现贺明的身体真的在好转,气色好了,精神足了,家里那股沉重的气氛也淡了。

她开始妥协,陪他去舜耕山训练,虽然跟上他那1米87的大长腿挺费劲,还得一边埋怨一边给他煲汤补营养。

儿子贺帅也从一开始的担心,变成了跑商场给他挑轻便跑鞋。

家人的心,从揪着到慢慢放下来。

2018年7月,贵阳马拉松赛后,贺明接受了媒体采访,第一次公开自己是肺癌患者。

没想到,这段采访火了。

全国各地的跑友、癌症患者被他的故事震到,有人说看了他的经历,觉得自己也有勇气活下去。

贺明不再藏着掖着,定做了一面小旗,写上“肺癌晚期、跑马抗癌,生命不息、运动不止”,每次比赛都举着,T恤上也印上这行字。

他成了马拉松圈的“抗癌明星”,跑道上那个瘦高的身影,成了很多人心中的一束光。

贺明的故事不只在赛道上发光。

他加入淮南市马拉松协会后,每天早晚跑30公里,风雨无阻,连年轻人都自叹不如。

他还热衷公益,每天“捐步”万步以上,参加抗癌协会的活动,站上台跟几百号人分享怎么面对癌症。

协会会长刘开福说,贺明从不主动提自己的病,但他的坚持让大家打心底佩服。

每次跑完赛,他回家把奖牌挂在墙上,奖杯摆满桌子,而这些,都是他从死神那抢来的。

生命的终点与延续

2020年1月5日,贺明57岁生日,他在厦门马拉松赛道上完成了第61场马拉松。

那天他咳着血,身体已经虚弱到极点,可他还是笑着冲过终点。

谁也没想到,这成了他最后一次站在赛道上。

没多久,癌细胞扩散到脑部,他连走路都费劲,可还是咬牙坚持每天走万步,朋友圈里照样打卡“捐步”公益。

张李玲急得不行,说他“疯了”,可又舍不得拦他,怕他没了那口气。

4月,贺明彻底走不动了,朋友圈里发了一条:“肺癌晚期已骨转,疼痛难忍,每天运动做公益坚持不下去了……”字里行间,满是遗憾。

6月5日,他走了,57岁,离“百马”目标还差39场。

临走前,他还惦记着一件事——捐献遗体和器官。

他反复叮嘱儿子,文件在哪个柜子,联系人电话是多少,哪怕脑水肿让他说话都不利索,嘴型还在比划这件事。

张李玲一开始接受不了,可贺明硬是让儿子替她签了字。

去世第二天,他的眼角膜成功匹配,为两个陌生人带来了光明。

贺帅说,爸爸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但总用行动教他“一个男人该有的样子”。

小时候,贺明一个人救邻居家的大火,追几条街抓小偷,路边三轮车翻了也是他第一个冲上去扶。

1990年,他还把救火得的奖金全捐给了北京亚运会。

贺帅想为爸爸完成未了的心愿,跑完剩下的39场马拉松。

2020年,他在舜耕山跑完人生第一个10公里,汗水泪水混在一起,哽咽着说:“爸,我替你跑下去。”

生命的宽度

贺明的故事,像一首没唱完的歌,停在了61场马拉松,可余音还在回荡。

他从“三个月”的死刑宣判,到硬生生撑了四年,用汗水和信念改写了命运的剧本。

他常说:“我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把握生命的宽度。”这宽度,是赛道上的每一步,是小旗上的每句话,是帮助别人的每一点光。

他的坚持,不只是对自己生命的交代。

淮南抗癌协会的病友,因为他开始试着运动,试着笑对生活。

跑友们因为他,多了份坚持下去的勇气。

贺帅在赛道上,每迈出一步,都像在跟爸爸对话,感受他当年的疲惫与强大。

科学也证明,运动能让癌症患者活得更好,可贺明用61场马拉松告诉大家,活得更好不只是时间长短,更是活得有劲、有希望。

生活总有坎,贺明用他的跑步鞋告诉我们:别怕,动起来,拼一把,哪怕跑不动,也能走得更远。

他的旗帜,还在赛道上飘,提醒每个人: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活着的每一天,都值得去拼。

参考资料:新华网——绝地奔跑:一个癌症患者未完待续的“百马”传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体育   先锋   马拉松   医生   贺明   赛道   癌症   小旗   淮南   生命   身体   肺癌   晚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