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父母的参差,一家是学霸爸妈式骄傲,一家是咱家娃式关心

同是世界冠军,爸妈的画风却天差地别!一个凡尔赛式骄傲,一个干饭人式关怀。

同样是世界冠军的父母,爱的方式却可以如此不同,陈芋汐的父母提到女儿时,总会提到“自律”二字,说她从小就把这两个字刻进了骨子里。

而全红婵的母亲在镜头前谈起女儿,最常挂嘴边的话却是“胖点好,健康最重要”,这两句简单的话像两面镜子照见了两个女孩截然不同的成长路径,也折射出中国父母那份同样深沉却姿态各异的爱。

陈芋汐的自律,在跳水队里是教练们经常提起的榜样,她的父亲陈健曾是上海跳水队运动员,母亲董春华也练过体操。

在这样的家庭长大,陈芋汐很小就明白了什么是专业运动员的标准,父母回忆女儿七岁开始练跳水,十几年里再苦再累也没说过要放弃。

为了保持最佳状态,她对自己的饮食到了严苛的地步,甜食油炸食品基本不碰,哪怕是过年团圆饭,面对满桌佳肴她也只吃营养师搭配好的份量。

这种自律更体现在她的心态调整上,东京奥运会输给全红婵拿到银牌后,陈芋汐没有沉浸在失落中,而是立刻复盘比赛录像,找出问题投入更刻苦的训练。

她父亲说女儿最让人佩服的就是这点,输赢不会成为她的包袱,只会变成前进的阶梯, 而在全红婵家里,氛围则轻松许多。

当网上有人议论全红婵长胖了、状态可能下滑时,她母亲冯玲总是笑呵呵地说:“胖点好,看着结实,我放心。”

这位朴实的农村母亲最怕的不是女儿成绩下滑,而是她太瘦弱,在她看来孩子身体健康、开开心心比什么都重要。

哪怕外界声音再大,冯玲始终淡然:“别人怎么说我不在意,她好就行了,” 这份看似简单的愿望,背后是母亲对女儿一路走来的心疼。

全红婵来自广东湛江的农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冯玲亲眼看着女儿从田间地头跳到了世界最高的领奖台,也深知她小小年纪承受了多少伤痛和压力。

不同的家庭背景,自然孕育出不同的教育智慧,陈芋汐的父母本身就是运动员出身,深知竞技体育的残酷。

他们注重培养女儿的专业素养和抗压能力,为她搭建了系统的训练支持,全红婵的父母则用最本能的关爱守护着女儿,不让外界的期望变成她的负担。

两种不同的爱浇灌出了同样绚烂的花朵,陈芋汐在父母的专业引导下,养成了沉稳坚韧的品格,赛场上无论领先还是落后,都能保持冷静。

全红婵在父母无条件的支持下,保留了那份难得的纯真笑容,即便面对大赛压力,依然能笑得灿烂。

新闻一经发出,网友们纷纷发出自己的想法。

“这才是因材施教的典范!”

“两位父母的教育方式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们孩子的起点和处境完全不同,陈芋汐出身体育世家,父母都是体育专业人士,他们能给女儿最专业的指导。”

“陈家父母就像女儿的‘专业教练团’,他们深知竞技体育的残酷,所以用自律帮助女儿在顶尖竞争中站稳脚跟。”

“全红婵来自广东湛江的农村家庭,父母是普通农民,他们的爱更加纯粹直接。”

“全红婵妈妈可能不懂什么水花系数,但她知道女儿训练辛苦,身上有伤,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健康快乐,这两种爱没有高下之分,只是基于他们对孩子最深切的理解。”

“全妈妈的话让我泪目了。”

“看到全红婵妈妈不管外界怎么说,只关心女儿身体好不好,我特别有共鸣,当妈的都一样,金奖银奖不如孩子身体健康。”

“自律成就卓越,但快乐是根本。”

“极致的自律是顶尖运动员不可或缺的品质。”

“陈芋汐能把体重精确控制,连红烧牛肉面都能克制,这种恐怖的自律是她成功的基石。”

“两种态度像是两种土壤,一种精心施肥修剪,一种给予阳光雨露自由生长,最终都开出了惊艳世界的花。”

“她们是彼此成就的对手,更是朋友。”

“不要总把她们对立起来,正是有了这样优秀的对手,才能互相激励,共同提升中国跳水的水平,我们应该为同时拥有两位如此优秀的运动员感到骄傲。”

在教育孩子或看待成长时,你更倾向于陈芋汐父母那种注重培养自律和专业精神的方式,还是更认同全红婵母亲那种把健康快乐放在首位的观念?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体育   参差   骄傲   父母   冠军   女儿   母亲   运动员   专业   孩子   跳水   外界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