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城的四座城门

华 州 城 池


一、老城沿革

治城在北京西经六度四十六分,西安东经四十六分,北纬三十四度三十一分。

唐代华州城遗迹 宋朝峰摄

《通志》:唐永泰元年(765)民国前一一四七年,节度使周智光建华州城(华州城原在今赤水镇郭村,周智光任内迁建于今华州城区),元至正中(1341-1370)平章(为地方高级长官)公驴拓古城西北隅,修筑周十七里一百五十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明嘉靖乙卯地震(以华州为震中的大地震),坍塌不堪,知州朱茹重修,杨孟芳记。门四:东“镇潼”,上有楼曰“镇华”;西“望安”,楼曰“挹渭”;北“带渭”、楼曰“通渭”;南“见山”,楼曰“瞻华”。万历中知州邢振羽又重修。崇祯时知州史文楷筑浚,环列女墙(指建在城墙顶部内外沿上的薄型挡墙)。清康熙中知州冯昌弈葺四门楼。乾隆中知州王二南重修土城砖垛,周九里三分,濠宽三丈,深六尺。五十年知州汪以诚补其缺陷,并修理女墙。周围附城地归县高,转由县简师管业。

华州城郭变迁图 自华州史话

《续志》载老城内外,庙楼街巷无数古传九楼十八巷,惟因数百年人事变迁,原名不能列举,兹特择要叙述,并酌增现况若干。

1.东门外有关(在今莲花寺镇东关村一带,又东太平渠(即太平河,此河原流经东关东)有小桥,即唐城内大云桥,略南为风光台堡(即今莲花寺镇东罗村委会的封官台村),城门前即旧志谓龙尾坡,坡北有仙龙潭,乡民曾于此祷雨,今尚有细流。

2.南门外左右皆深隍,南溪水渠,经富豪赵氏庭园,流入城内,今湮。渠近有曹兴我长春园,张际宋西园,久废。南有玉皇庙,清顺治时诸生李跃龙、姬璟建。旧设保学,今改立中正小学(即今教师进修学校附小)神像毁,抽签问卦诸迷信可绝迹。

3.西门外有关(即今华州街道的西关社区),有药王桥阁,石额曰:“冯翊西京”,楼三层,祟祯庚辰灾(1640)。又西龙山第一门(即西关的一天门,为朝拜五龙山而建,门已不存,其故址在今城区天门路北端),又西经郑桓公墓,有宝筏庵,为张工部家佛堂,遗址失考。

4.北门城与楼俱圮,外有报恩寺,新增房间,改设学校,附近菜亩纵横,一望青碧。民二十四年(1935),由东旁掘口,穿过老城,为县与陇海站之公路(即今城区三门巷至团结村老火车站的道路)。左近有县立林场,警察分驻所。

东门内有急递铺巷,又西礼门巷,巷北为城隍楼,圮。南为玉皇阁,民二十三年毁(1934),旧志谓由东坡可至州衙者。迤西郭家巷、司巷(在今城区内丝巷路一带)……旧志谓由此经西坡可至州衙者。


二、新城创始

同治七年(1868),知州王赞襄以老城幅员寥廓,年久失修,居民鲜少,难资守御,于老城东南隅,别筑一城。新创西垣、北垣三百八十九丈,高二丈至四丈不等,下宽二丈五尺,顶宽一丈五尺。新修西门曰“镇乾”,北门曰“拱极”,南门仍旧,共用钱一万九千缗有奇。光绪元年(1875),知州余志敬增修东门曰 “延春”。二十一年(1895),甘肃回变,知州李端榘于城外加修小围墙,为固守御计,南北东城门外、各筑月城即瓮城,今多圮。


三、新城长度

《三志》:“新城周围四里一分。”兹以米尺精确丈量,西长600. 5米,北693. 25米,东767. 6米,南333. 2米,共长2394. 55米。惟历年久远,顶端破缺,国民兵团又拆毁女墙,移砖他处。抗战时北、西辟警报门,久则无用,恐为盗匪出入之便,遂复封闭。三十六年九月,内乱期间,潼关告急,李县长焕民调集各乡国民兵二百余名,上筑女墙,下掘城根,作军事布置。今大多倾圮矣!

清代的华州城 自《三续华州志》


四、守御责任

清时内有营汛(军队戍防地),清乾隆十三年,部奏州县城桓,余文员随时防护外,所在驻营汛弁,一体稽查保护。《续通志稿》。掌锁钥之任,末叶并驻马队于西关。民国后军阀割据,彼此驻兵,为维持地方秩序,防御极严,嗣后因他故,团丁、警生、国民兵亦负守卫之责。


按孟子言,地利、城高与池深并重。华县新城濠,约深一丈五六尺,民四(1915),作官产变卖,北西归咸林中学,东归女校(即华县少华女子中学,今少华中学前身),此大概情形也。


原文来源:《重修华县县志稿》校注

原志主修:顾熠山

原文校注:闫广勤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7

标签:历史   城门   知州   华县   女墙   东门   天门   新城   城内   城区   通志   校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