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好:今天,我们一起缅怀毛主席!

2025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逝世49周年。此刻,我们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以最深切的敬意,重温这位世纪伟人的精神遗产。

一、韶山冲走出的"人民之子"


1893年的寒冬,湖南韶山冲诞生了一位改变中国命运的巨人。少年毛泽东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的誓言,从此踏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求索之路。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疾呼"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在井冈山点燃"星星之火",在长征路上吟诵"红军不怕远征难",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从南湖红船到开国大典, 他用一生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


二、改写中国命运的"精神坐标"


在天安门城楼上那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至今仍在神州大地回响。毛泽东同志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他主导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提出"两弹一星"战略,让中国在世界舞台挺直腰杆;推动农村合作医疗和基础教育普及,让文明的种子播撒到每 一个角落。正如《人民日报》社论所言:"没有毛泽东同志,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三、跨越时空的"思想火炬"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其核心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他在《实践论》中揭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矛盾论》中阐明对立统一规律,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这些思想不仅指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更成为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正如邓小平同志强调:"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


四、永远的"文化铸魂者"


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更应铭记毛泽东同志对文化建设的深远影响。他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动文艺为人民服务;倡导"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鼓励知识分子深入基层,让《黄河大合唱》《白毛女》等作品成为时代强音。在新时代,我们传承毛泽东文艺思想,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五、新时代的"精神接力"


今天的中国,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千年梦想,正意气风发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从脱贫攻坚战场到科技创新前沿,从乡村振兴一线到疫情防控阵地,处处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我们看到,"嫦娥"奔月、"天问"探火,续写着"可上九天揽月"的豪情;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北京冬奥会惊艳世界,诠释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 。这一切,都是对毛泽东同志最好的告慰。


结语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承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遗志,在新的长征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七律·到韶山》中所写:"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就是我们对伟人最好的缅怀!


(作者:刘月好,系环球文化网总编辑、京津冀融媒体中心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0

标签:历史   刘月   中国   同志   韶山   壮志   毛泽东思想   思想   湖南   天安门城楼   白毛女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