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号晚上,上海万象城有家网红面包店火了,但不是因为面包好吃。
营业结束后,店员把一筐筐没卖完的面包直接扔进垃圾袋,这段视频传到网上,好多人都吵开了。
有人说太浪费,也有人觉得商家不该这么做。
说实话,我一开始刷到视频也觉得可惜,好好的面包扔了多心疼,但后来仔细琢磨,这事好像没那么简单。
面包这东西,就算不加防腐剂,放个两三天也能吃。
咱平时买的面包,不也常放一晚上,第二天当早点嘛,但问题是,买网红面包的人,期待值不一样。
大家花高价买,图的就是“当天现烤”这几个字,我之前问过身边常买网红面包的朋友,他们说宁愿多花点钱,也不想买隔夜的。
如此看来,商家要是不把没卖完的处理掉,下次顾客发现买的是隔夜的,以后可能就不光顾了。
而且网红面包的价格,本来就比普通面包高不少,这份溢价里,“新鲜”占了很大分量。
有次我本来想看看能不能买到打折的隔夜网红面包,结果问了店员才知道,他们每天必须把没卖完的清掉,不然总部会查。
商家这么做,其实是为了守住消费群体对他们的信任,虽然看起来是把好好的面包扔了,但也是无奈之下的选择,总比让顾客觉得自己花了冤枉钱强。
不过话说回来,面包不卖了要处理,扔了肯定不是最好的办法,其实国内不少超市早就想到了更合理的方式,既能减少食物损耗,又能帮到想省钱的人。
北京的沃尔玛华联这些超市,很早就设了专门的柜台卖临期食品,临期的面包牛奶,还有长了点黑斑的香蕉、磕碰到的苹果,都会摆在这个柜台里,价格比正常的便宜不少。
我有次去北京出差,在沃尔玛就见过这个柜台,围了不少人,大多是想省点钱的上班族或者老人。
上海的盒马“日日鲜”也有类似做法,晚上7点以后,临期的东西会打五折,我朋友就常那个点去买,说性价比特别高,买回去当天或者第二天吃完,完全不影响。
除了这些现代的办法,老祖宗其实早就有类似的智慧了,老北京人都知道茶叶店卖的“高碎”,就是运输时碎了的茶叶渣,收集起来单独卖,价格很便宜。
我之前听一位老北京长辈说,他们那时候还专门劝年轻人买高碎,说口味跟完整的茶叶差不了多少,懂行的人反而更爱买。
不过老实讲,这些办法也有局限,它们主要解决的是流通端的问题,也就是已经上了货架的临期食品。
生产端的浪费其实更严重,就拿水果蔬菜来说,在筛选的时候,因为卖相不好被扔掉的,可能比最后能卖的还多。
我之前看农业相关的报道才知道,好多水果蔬菜刚摘下来,就因为长得不好看被淘汰了,这部分浪费怕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国内有这些尝试,但要解决更大量的食物损耗,还可以看看国外的经验,他们的“食物银行”制度做得挺成熟的。
国外的食物银行大多是公益性质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志愿者,大学生和高中生还能在这儿攒志愿时数。
这些机构会收集各种还能吃,但没人要的食物,比如超市里快过期的食品,水果商扔掉的卖相不好的水果,还有渔船捕捞时顺带捞上来的非目标鱼类。
我之前看到过报道,欧美那边的渔船出海,本来是捞鳕鱼的,结果一网下去捞上来其他鱼,这些鱼就会被送到食物银行。
收集来的食物,会分给福利院、社区食堂甚至监狱,要么免费,要么收很少的钱,说实话,这个制度确实挺好,既解决了浪费,又帮政府省了不少开支。
国内现在也有企业和个人想做类似的事,上海的“绿洲食物银行”就联合了二十多家超市,一年能收集八十吨临期食品,分给社区老人和低保家庭;杭州还有个“余食共享”项目,把餐饮企业剩下的食物分给环卫工人。
不过本来想觉得只要有人做就行,但后来发现监管特别重要。
得搞清楚这些食物最后去了哪儿,不能收集完了又扔掉,资金的使用也得公开透明,不然的话,好好的公益项目就变味了,那可就失去意义了。
回头看上海面包店这件事,真没法过多指责商家,他们一方面要满足消费者对新鲜的期待,另一方面也确实没找到更好的处理办法。
食物的损耗问题,从来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群体的责任,餐桌上的浪费大家看得着,但生产端和流通端的浪费,其实更需要关注。
国内的临期柜台、“高碎”,国外的食物银行,都是不错的参考,如此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靠个人觉悟肯定不够,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配合。
政府制定规则,企业提供没卖完的食物,公益机构来运作,公众再监督,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循环,让更多食物能被利用起来,而不是被扔进垃圾袋。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