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洋河已经遭受了足够多的质疑,管理层的沉默,也足以证明质疑或许并非空穴来风。我也对洋河的崩塌怀有极大的悲观,但无论如何,2PB的洋河,不应该无脑砍仓,因为没人能够预判寒气将会在何时传递到其他酒企。洋河,或许只是先掀了桌子而已。
1、核心产品定位中端,对经济的敏感性更高。
洋河核心产品海之蓝、天之蓝定位中端,消费群体以中产阶级为主。相比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中端市场消费者对经济波动更为敏感。当宏观经济变化影响中产阶级收入预期时,中端白酒需求会率先调整。例如2018-2019年经济承压期,洋河营收增速放缓时间明显早于高端白酒品牌,充分体现了这一特性。当前商务消费场景的萎缩,无疑对洋河的核心产品带来了最为致命的打击。但反观高端和低端,有钱人和口粮酒,反而更不敏感,因此动销和渠道库存更容易管控。更多追踪,微关-盾矛投资。
2、经销商多而弱,库存吸纳能力有限,周期平滑最弱。
虽说洋河渠道经销商调整为一商为主,多商为辅,但调整不会一蹴而就,当前更多的还是受深度分销模式影响,经销商多而小。当行业需求转弱时,经销商会优先减少进货以消化库存,这种渠道端的变化会快速传导至公司报表,导致其收入下滑早于大商的同业。当然从管理层的角度而言,也想培育大商,更好的做好业绩平滑,可洋河的实力不允许。
3、区域性更强,区域经济波动更快影响公司业绩。
洋河在江苏及华东市场收入占比高,区域经济波动(如长三角疫情、制造业景气度)对其业绩影响更为直接。而茅台等全国性品牌受单一区域影响较小,因此区域经济的变化对区域酒企而言影响更大。尤其是当前地产酒纷纷收缩,都回归大本营,深耕当地市场,此时的洋河面临更大的挑战。洋河也提到回归大本营,深耕环江苏市场,未来的竞争会更加白热化,动销改善前,预计非一线酒企的销售费用预计会持续攀升,销售净利率将会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从过往白酒行业周期呈现的“高端领涨、中端跟涨→中端承压、高端补跌”规律来看,上行周期中,洋河业绩弹性滞后于高端品牌;下行周期时,其中端价位带率先收缩,使其成为周期拐点的早期信号,洋河业绩的提前反应,是其市场定位与商业模式对周期波动的放大效应。
总之,洋河当前存在的问题毋庸置疑,但正如前期所论述的,洋河的真年份和七代海之蓝焕新,让我还有一丝期待,哪怕继续拉胯,我还是固执的认为2PB的洋河值得再等等看。或许,我会为自己的固执付出更大的学费,但这谁知道呢?此时的洋河,便宜是最大的优势。
更新时间:2025-05-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