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最新负债对比:美国36万亿,日本9.1万亿,中国令人意外

中美日这三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它们每年的经济产出加在一起,比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加起来的一半还要多。

不过,和它们巨大的经济总量一样惊人的,是它们背上的巨额债务。

就拿今年五月底的数据来说吧:日本的债务高达9.1万亿美元,美国欠下的国债已经堆到了惊人的 36万亿美元。

然而,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债务数字,可能还属中国...

9.1万亿美元债务的日本

日本的9.1万亿美元负债,像一块巨石压在这个岛国的经济脊梁上。

便利店的便当悄悄缩水,超市大米价格一年跳涨20%,退休老人掰着指头算养老金够不够一日三餐。

但你要说这么多的债务是在一夜之间就有这么多的,那还真的不对,而是之前三十年慢慢堆砌而成的。

自1990年代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实际GDP增速长期徘徊在1%以下,企业投资意愿低迷,居民消费疲软。

为对抗通缩,政府不断借钱刺激经济,央行则首创量化宽松,直接印钞购债填补财政缺口。

久而久之,政府负债竟滚至GDP的250%,成为全球负债最重的发达经济体。

脆弱至此,连0.25%的微幅加息都可能让利息支出吞掉一半财政预算,政府动弹不得。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宣布自8月1日起对日本商品加征25%关税,汽车零部件等关键出口遭遇重击。

丰田去年海外利润已因此缩水12亿美元,爱知县零件厂掀起裁员潮。

叠加十年期贸易逆差与能源进口成本攀升,日本经济一季度环比再跌0.2%,街头“转让”招牌如秋叶飘零。

国际炒家趁机双线狙击:一边抛售日债推高收益率,一边做空日元套取利差。

日本央行只能硬着头皮接盘,单周购债10.9万亿日元创历史纪录,勉强将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压在1.5%附近。

但你要说日本躺平了,那倒也没有,日本还是在尽力补救的。

财务省咬牙削减30年、40年期超长债发行10%,转而增发短期债券。

财务省同时推出5000亿日元“本金保障国债”吸引散户,试图让民众帮国家扛债。

政府还通过13.9万亿日元额外预算“强心针”,但明年115万亿日元的初始预算又刷新纪录,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急呼“立即削减赤字”。

有经济学家苦笑:就算经济年增1%,还清债也需50年,但问题是,可眼下增长都难以为继。

不过嘛,同为发达国家,日本的债务比美国少多了。

美国36.2万亿美元的债务

当特朗普在法案文件上签下名字时,这位重新入主白宫的总统终于兑现了竞选时的关键承诺。

未来十年将实施总额达4万亿美元的减税计划,同时大幅削减社会福利等政府开支1.5万亿美元,并一次性将联邦债务上限推高5万亿美元至41.1万亿美元的新纪录。

不过在这场庆祝背后,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36.2万亿美元大关,这意味着每个美国人平均要承担10.7万美元的债务负担。

看到这里可不要感到意外,其实美国的财政赤字几乎成了常态,自2002年以来,除了个别年份,联邦政府几乎年年入不敷出。

两党轮番推出刺激政策:—奥巴马救市、特朗普减税、拜登疫情纾困,使债务如滚雪球般累积。

疫情的冲击更是火上浇油。

2020年,为了应对疫情导致的经济停摆,美国政府推出了史无前例的2.2万亿美元CARES法案,直接给民众发钱、给企业贷款。

这些措施虽然帮助美国经济快速反弹,但也让债务规模激增。

更麻烦的是,疫情后经济复苏并不均衡,政府不得不持续投入资金来维持社会稳定,这就像在伤口上撒盐,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可以说,沉重的债务锁链正拖累美国经济航船。

2024年国债利息支出首次突破1.1万亿美元,超过国防开支成为联邦第三大支出。

这笔钱若用于基建,可重建全美半数老旧桥梁,如今却白白流入债权人腰包。

更险恶的是“债务-利率螺旋”:为填补赤字,财政部被迫大量发债,债券供给过剩推高收益率,进而加重利息负担。

更糟糕的是,全球央行正加速“去美元化”,美元外汇储备占比五年间骤降4.11个百分点,跌幅远超此前十年。

沙特对华石油贸易改用人民币结算,金砖国家筹建新货币体系,超过90%的央行计划增持黄金。

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虽带来单月266亿美元关税收入的短暂快感,却加速了贸易伙伴的逃离。

美元信用一旦崩塌,36万亿债务将瞬间从“别人的问题”变成吞噬全球的金融黑洞。

相比于这两个国家,中国的负债有多少呢?

中国的债务是多少?

如今,中国背负着363万亿元人民币的债务大山。

很多人一看这个就倒吸一口冷气,下意识认为中国肯定比日本和美国还不行。

可实际上呢,中国的情况比这两个国家要好上很多。

中国的这些债务96%以上是内债,外债占比仅约4%,且外汇储备长期稳居3万亿美元上方,子弹充足。

这和许多新兴经济体依赖外币外债、动辄被国际资本“抽贷”的脆弱性截然不同。

不同于欧美国家举债多用于社会福利或消费,中国债务的毛细血管里流淌着“钢筋水泥基因”。

地方融资平台举债建起高铁和5G基站,居民贷款撑起全球最大的商品房存量市场,企业借款转化为制造业厂房里的智能生产线。

可以说,中国每笔债务背后几乎都对应着实物资产。

而且你别看企业部门债务高企,但近半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

居民负债率虽十年翻倍至67.8%,仍显著低于美国的80%。

而中央政府的显性杠杆率仅40%,远低于美日等国的100%-200%。

这种“企业负重、居民跟跑、政府托底”的模式,让风险被切割锁定。

面对2025年消费疲软与偿债压力,央行半年内降准降息双管齐下,房贷利率累计下调0.25个百分点,100万元房贷月供省下150元。

同时中央祭出3000亿“国补计划”刺激家电汽车消费,地方配套1500亿投向新能源与人工智能,用新产业造血替代旧债务输血。

更精妙的是“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允许87万户家庭房贷延期,用低利率环境缓慢消化债务冰山。

美国“借钱养霸权”,利息吞噬财政活力;日本“借钱填窟窿”,债务捆死经济手脚;中国却“借钱造未来”,让每一分债都长出血肉与筋骨。

由此可见,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肯定比他们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7

标签:财经   美日   日本   美国   中国   意外   最新   债务   美元   央行   日元   政府   国家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