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帝国主义”的逼迫下,朝鲜的“核平”之路1

在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场上,美国就多次以核讹诈的方式,来威胁战场上的中朝军队。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美国不但与韩国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还在韩国部署了装备战术核武器的美国军队。1991年9月,虽然美国撤走了在韩国部署的战术核武器,但是,历届美国政府都在通过政治丑化、外交孤立、经济制裁、军事威慑等手段来遏制朝鲜的发展,并随时都想颠覆朝鲜的政权。

所以,自朝鲜开发核武器伊始,朝鲜就一直在声称,美国在朝鲜周围部署了大量的军事力量,在相对和平的时期,其目的就是想通过威慑的方式,达到颠覆朝鲜政权的目的。在战争的时期,美国庞大的军事力量,会毫不犹豫的冲进朝鲜的领土,颠覆朝鲜的政权。换言之,美国对朝鲜的军事威胁就是朝鲜所面对的最主要的外部威胁,所以,朝鲜不得不选择核武器这种最极端的方式,来实现保卫国家安全的目的。

1992年,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这个时候,美苏两大阵营对抗的时代已经结束,所以,美国判断自身面临的最现实和最直接的安全威胁,就是日益增长的核武器与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问题。在此背景下,美国为了将朝鲜的核能力扼杀在摇篮里,从1992年5月至1993年2月,美国就撺掇国际原子能机构,按照《核不扩散条约》的要求,对朝鲜的核设施进行了6次核查,在核查的过程中,国际原子能机构认为朝鲜申报的数量与实际不符,要求对另外两处朝鲜核设施进行再次核查,但朝方表示了拒绝。随后,为了继续给朝鲜施加压力,美韩恢复了所谓的协作精神联合军事演习。以至于,1993年3月12日,朝鲜就以国家安全遭到了重大威胁为理由,退出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

1994年4月,美国的两艘航母,33艘军舰,以及驻扎在韩国和日本的美军,已经做好了随时对朝鲜宁边核设施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的准备,如果美国的攻击取得了成功,朝鲜核武的开发就会倒退若干年,与此同时,朝鲜也充分的进行了战备,只要遭到了美国的空袭,朝鲜的炮兵,瞬间就能将汉城变成一片火海,所以,韩国的金泳三总统对于美国对朝鲜核设施的“外科手术式”打击,表示了坚决的抵制和反对。

在最危急的时刻,美国的前总统卡特,以和平人士的身份到达了平壤,并与朝鲜第一代领导人金日成达成了和解,所以,克林顿政府改变了态度,选择了谈判的路径,与朝鲜继续展开沟通。但是,到了1994年7月8日,当美朝的高级代表在日内瓦进行第三轮会谈的当天,朝鲜的第一代领导人金日成突然逝世了,他的儿子,朝鲜的第二代领导人金正日,接管了国家的权力。后来,朝鲜的前高级官员黄长烨的回忆录里记载,其实在这个时候,朝鲜的核武器就已经制造完成,只是没有进行地下核试验而已。

最终,经过艰苦的谈判,美朝双方于1994年10月,签署了《框架协议》。协议规定,美国保证不向朝鲜使用核武器或进行核威胁,但是,朝鲜也要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未被冻结的核设施进行检查。并且,朝鲜放弃正在建设中的两座石墨反应堆。作为补偿,美国将在尽可能早的时间内向朝鲜提供价值40亿美元,总发电能力为1000兆瓦的两台轻水反应堆。同时,美国每年还要向朝鲜提供50万吨重油。

美朝之间的协议签订了以后,朝鲜半岛的局势缓和了不少,但协议落实的进度非常缓慢。刚开始,美国还能向朝鲜送一些重油,以弥补朝鲜能源的短缺,同时,宁边反应堆中的8000根废燃料棒也被取出封存了。但天有不测风云,朝鲜在随后的几年里,遇到了覆盖全国的连续的洪灾,并引起了大面积的饥荒,这个时候,伴随着西方国家散布的朝鲜即将崩溃的论调,《框架协议》推进的就越来越慢了,甚至,美国帮助朝鲜拆卸石墨减速反应堆,并为其建设轻水堆的工作都一拖再拖,最终也没有落实。面对严峻的局势,朝鲜的第二代领导人金正日号召全朝鲜人民苦难行军,团结到一起,共同抵抗自然灾害。同时,金正日为了防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趁着饥荒和自然灾害来颠覆朝鲜的政权,还提出了先军政治的治国方针,同时,朝鲜也建立起了最大限度重视军事的政治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历史   朝鲜   帝国主义   美国   核武器   金正日   韩国   金日成   目的   条约   反应堆   政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