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物君
《万物史话·本纪四·王朝史话》系列文章,将探究各个王朝的来龙去脉。
年初上映的《哪吒2》和《封神2》,都与武王伐纣有关,我们就来聊聊周人的来源,准确地说,是周王室的来源。部分内容将会颠覆你的认知。
具体内容将涉及:九世之乱,盘庚迁殷,经略关中,土著四散,公刘迁豳、族群融合,先周族群诞生,商人退出关中,公亶父迁周,高宗伐鬼方,季历遭囚杀,帝乙归妹,羑里之囚,伯邑考被献祭,获封周方伯,太姒之梦,受命称王,四处讨伐,孟津观兵,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经过九世之乱,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墟。不久之后,他开始经略关中。当时的关中地区生活着大禹后裔、后稷后裔、祝融后裔以及一些羌人。其中,后稷后裔生活在武功和周原地区,主要居住点为郑家坡遗址。在盘庚的打压下,在大禹后裔崇侯的讨伐下,关中西部地区的土著四散逃亡,其中,一部分后稷后裔向北迁徙,在豳地建立了孙家遗址,从而开启郑家坡文化孙家类型。
不久之后,白狄中的不窋公刘家族从庆阳地区南下豳地,在孙家遗址西北不远处建立西头遗址。
因为地域相邻,两个族群开始联姻,一两百年后,形成了先周族群。这个新族群共同尊奉后稷为始祖。然而,在血缘上,先周族群的首领家族为白狄后裔。所以,后稷实际上是公刘家族的母系祖先。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庆阳地区,白狄的不窋家族和后稷的后裔就已经开始联姻了。
殷墟二期晚段,商人决定退出关中。公元前1147年,武乙元年,三个商人使者来到先周族群首领公亶父家,邀请他南下定居周原地区。目的很简单,就是用不那么强大的先周族群对抗周边强大的羌人和戎狄。
武乙三年,商王将周原岐邑赐给公亶父。正所谓,周邦虽旧,其命维新。武乙三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114年,公亶父之子季历朝见武乙,武乙赐给他土地三十里。武乙三十五年,季历讨伐西落鬼戎,也就是鬼方,俘获十二个戎狄首领,是为高宗伐鬼方。不久之后,武乙去世,文丁即位。
文丁时,季历先后攻伐燕京之戎、余无之戎、始呼之戎、翳徒之戎。由于战功卓著,文丁四年,公元前1109年,季历被任命为“牧师”。周族日渐坐大,引起商王朝的恐惧,文丁11年,季历被囚杀。不久之后,文丁也去世了。
公元前1101年,帝乙即位。为了弥补与周人的关系,帝乙把妹妹嫁给了季历的儿子周昌。帝乙在位三十多年,去世后,纣王即位。
纣王曾把周昌囚禁在羑里七年。后来,纣王献祭了周昌的儿子伯邑考,于是周昌重获自由,并被册封为周方伯。回到西岐的周昌,因为太姒之梦,暗中受命称王,并决定翦商。
周文王受命二年,周讨伐犬戎,受命三年,讨伐密须,受命五年讨伐邘国,受命六年灭崇,建立丰京。受命七年,文王去世,武王即位。
武王二年,孟津观兵;武王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通过牧野之战,灭掉商朝,建立周朝。
注疏:
(1)九世之乱。商朝从仲丁开始,一度中衰,王室内部连续发生王位的纷争,商朝前期的兄终弟及王位继承制度遭破坏。当继位之弟死时,弟之子都不肯把王位交还给兄之子,因此造成了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局面。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阳甲在位时期,共经历五代、九王(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史称九世之乱。九世之乱延续近百年,直到盘庚迁殷后才最终结束。
(2)盘庚迁殷。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盘庚迁殷地点的观点,可大致分为:单纯反对盘庚迁殷小屯殷墟、坚持盘庚迁殷小屯殷墟、盘庚迁都偃师、盘庚迁都郑州、盘庚迁殷洹北商城、盘庚一世两迁六类。我们认为,洹北商城与小屯殷墟在商代属于一地——“殷”,盘庚先迁殷于洹北商城,之后小辛、 小乙也居住于此。到武丁时才将都城重心移至洹河南岸的小屯。
(3)公刘迁豳。公刘是不窋之孙,鞠之子,生子庆节,周文王的祖先,由北豳(今甘肃庆城县到宁县一带)迁豳(旬邑县)。《史记·周本纪》中有记载:“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渡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蓄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司马迁用散文的形式概括了《诗·大雅·公刘》的内容。
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餱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
(4)高宗伐鬼方。很多人认为,高宗是殷王武丁,这是不对的。《周易·既济》:“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周易·未济》:“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既然“有赏于大国”,必然是周文王之父季历了。《竹书纪年》对此有记载: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也。
(5)帝乙归妹。《周易·泰卦》:“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周易·归妹》:“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诗·大雅·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燮伐大商。”因为这位大商公主的父亲杀了文王的父亲,所以她的生活并不好。“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的意思就是,正室也就是大商公主的衣服,不如妾室也就是莘国公主的衣服好。
(6)伯邑考被献祭。《周易·咸卦》称,“初六:咸其拇。六二:咸其腓,凶。居,吉。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九五:咸其脢,无悔。上六:咸其辅、颊、舌。”咸者,戉也。论者认为,这可能是纣王献祭伯邑考的卦。伯邑考的拇指、小腿肉、大腿肉等依次被砍,然后被献祭。
(7)文王获封周方伯。周原甲骨H11:84:“贞王其又大甲,周方伯,O,卤正,不左,于受有佑。”大致内容是:商王向先王太甲献祭,询问是否适合“册周方伯”。
(8)太姒之梦。《逸周书·程寤》和清华简《程寤》称,太姒梦商庭生棘,太子发取周庭之杍(梓)树于阙间,化为松柏柞棫。这被视为周“受商之大命于皇天上帝”。《逸周书·大开武解》武王元年,周公说:“天降寤于程,程降因于商,商今生葛,葛右有周。”进一步确定了《程寤》的记载。
更新时间:2025-04-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