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丁·早安丨地名里的重庆:城口明通,咸淡岁月中蕴存的山水传奇


它的名字

镌刻在五代的盐井旁

它的故事

流淌在前河的碧波里

曾回荡在金字山的钟声中


每天了解一个重庆地名


今天小布丁和大家聊一聊
城口县明通镇


明通镇。城口县民政局供图


明通镇地处城口县南部

东与蓼子乡为邻

南与鸡鸣乡相接

西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接壤

北与周溪乡相连


明通镇

以古盐井中的“明井”和“通井”

各取一字而得名

明通一名

最早应在五代后蜀时期开始运用

起源于明通盐场

文献记载中,最早出现于

北宋元丰三年《元丰九域志》

“(明通院)伪蜀催科税赋之地,皇朝因之。”

明代《大明一统志》同称

“蜀置明通院,宋崇宁初升为县。”


明通镇金六村的宣汉井。城口县委宣传部供图


明通院到北宋中期

其已有很大的发展

明正德八年《夔州府志》载

“宣汉井,在明通溪旁,水卤可煮盐,

井有十六,今呼明通井。”

南宋后,明通开始设县

元代至元二十年,将此建置废除

明代初年,又设明通巡检司

清代后,该建置改废

道光后属八保一甲,并无建置

但仍以其盐井而地位重要

带动了整个前河区域的商贸繁荣


宣汉井。城口县委宣传部供图


据《三省边防备览》载

“明通井,在寒溪寺东北五十里,路极险绝。

盐井二口,日出盐不能逾千斤,

故灶户贩卖之人,不能多聚。”

直到1947年独立为明通乡

此后地名沿用至今

2021年,明通镇入选为

第一批重庆市历史地名保护名录


“明通盐井工业遗址”纪念碑。图源:城口发布


在明通镇产盐的历史中

还有一个“斑鸠寻井”的传说

《城口厅志》载

“斑鸠井在八保明通井岩畔,

其卤源自穴中流出,

相传有陈、罗二人捕猎到此,

见白斑鸠飞入岩穴,

有白水流出,尝之味咸,

遂煎成盐,故名斑鸠井。”

明通有井十六眼

分布在前河两岸

前河南岸一处石壁上有一个岩洞

传说斑鸠井的卤水就从该洞中流出


除此之外

这里三面环山

分别为金字山、九重山和安龙山

前河绕境而过


明通镇景色。图源:城口发布


金字山因山远远看来像“金”字

所以得名

金字山上曾有座建于明永乐七年的寺庙

庙里有一口大钟,声响三县

有谚曰:“金字山的钟,三排山的风

蓼子口的大枞树十人合不拢。”


明通镇龙泉村金字山。图源:城口发布


明通镇前河是城口的第二大河流

经过达州市区流入嘉陵江

在白马山间冲刷出一条大峡谷

——白马河峡谷

峡谷内有处奇特的景观

因一前一后两座山峰高高突起

如同一头昂头的骆驼

故取名“骆驼峰”

明通镇就在前河之滨

在这里,曾经商贾云集

秦巴文化亦交汇于此


明通镇驼峰山。徐高祥供图


红军曾经两次进军明通

第一次是1930年1月

城万红军与国民党两个营激战三天三夜

攻克明通后,接续惩治了当地的土豪劣绅

第二次是1933年10月

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兵分三路挥师城口

先后解放了沿河、双河、中溪、白芷、明通

蓼子、周溪等场镇


城万红军战斗遗址图源:城口发布


盐井的卤香中

飘着岁月的味道

金字山的庙会还在年年热闹

这座被山水滋养的小镇

不疾不徐地守着自己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3

标签:历史   城口   重庆   布丁   地名   山水   岁月   传奇   盐井   宣汉   金字   斑鸠   城口县   宣传部   至元   北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