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无前例!人均4亿美元。中企遭800亿美元天价索赔,中方罕见表态

在国际新闻圈里,能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不少,但像这回这样“离谱到脚趾抠地”的索赔案,真不多见。

赞比亚,一个年GDP才263亿美元的非洲国家,突然有200名居民联名向一家中国企业索赔800亿美元!简单算下,人均要赔4亿美元,连比尔·盖茨看了都得摇头:我赔得起,但我不理解。

更关键的是,事件背后的环保问题,早就被官方定性为“局势稳定、水质恢复正常”,那这突如其来的“天价账单”到底是怎么来的?背后谁在出招,谁在下棋?

天价索赔

事情要从2023年2月说起。那时,赞比亚北部遭遇了二十年一遇的大暴雨,刚好中国有色矿业旗下的谦比希公司尾矿坝防渗膜又被盗割,双重打击下,尾矿泄漏。

听起来确实不妙,但中企反应也不慢,24小时内就封了口,还积极配合政府做环境恢复,农户也得到了赔偿。

到了2025年,赞比亚政府已经多次表态:水质OK,重金属浓度在降,供水系统早在两年前就恢复了。

但就在这风平浪静的当口,一纸800亿美元的索赔书砸了下来,而且不是政府提的,而是200个民众联合起诉。这还不止,请愿书的实际授权人,只有11个。说白了,这更像是“舆论战”而不是“法律战”。

把这事放在全球环保赔偿的坐标上看看,荒谬感直接拉满。德国大众“尾气门”才赔了153亿美元,全球纪录也不过如此。而这次,赞比亚这帮人张嘴就是800亿,是个什么概念?

相当于他们全国全年医疗预算的100倍,甚至是本国GDP的三倍以上。换句话说,整个国家卖了都赔不起。要是换个角度,假如某家外国公司在中国犯了类似的事,咱们要按这个标准索赔,那得是24万亿美元,全球都得来借钱。

这不是环保,这是明抢。

谁在借“正义”做局?

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这是不是又有外部势力在搞事?”答案可能比你想得还要明确。

事情发生前,美国驻赞比亚大使馆突然发布撤离令,理由是“健康风险”。但问题是,当地政府都说水质没问题了,你美国哪来的“先知”能力?

而主导此次起诉的“赞比亚环境正义行动”组织,也被媒体扒出背后资金来自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这可不是慈善组织,这是有名的“颜色革命推手”。

再结合时间点,美国这两年正忙着推进“洛比托走廊”,一条把赞比亚和刚果(金)矿产资源绕过中国、直接运往欧美的新通道。

刚好,中国企业在赞比亚占了不少钴矿资源市场,而钴是新能源产业的“心脏”。这时突然冒出这么一场环保索赔大戏,好巧不巧,就像在给中企“下绊子”。

其实,这种套路早就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在刚果(金),西方势力就曾以环保为名阻挠中方项目推进。环保,是他们的一张人道主义“遮羞布”,背后却是赤裸裸的地缘政治。

媒体话术里也藏着门道。西方主流媒体在报道中,极力渲染“污染”两个字,甚至捏造“河水酸到pH为1”的假消息,但对造成事故的“暴雨”与“盗割”几乎只字未提。

这种“双标”操作,说白了就是:你中国企业干啥都不对,我们说你有问题,那你就是有问题。

中方发声

面对这么离谱的指责,中国这次也不再只是默默修复,而是罕见地亮明了立场。

外交部在第一时间表态,支持企业依法维权,反对无端讹诈。这句话听起来不激烈,但分量十足。“依法维权”是底线,“反对讹诈”是态度。再配合上中国进出口银行暂停对赞比亚新项目的融资,这不仅是说说而已,而是实打实的“用脚投票”。

企业层面,中国有色矿业也不是吃素的。一边请了律师团队准备应对诉讼,一边公开了事故处理全流程,还邀请国际媒体实地调查。这波操作,就是要把“污水”倒回去,让全世界看看,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

更重要的是,这次事件也给中企海外投资提了个醒。过去,很多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只关注资源和回报,忽视了地缘政治和本地沟通。现在看来,光有技术和资金可不够,还得懂得防“背后捅刀子”。

比如这次事故,虽然有管理制度,但对极端天气和人为破坏的风险预警显然不到位。ESG(环境、社会、治理)这套东西,不能只写在PPT上,要真落实到日常运营中,尤其是在非洲这些政治经济结构复杂的地方。

从风波中看清局势,中国怎么走?

从这个800亿美元的“天价讹诈”案看,中非之间的合作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过去那种“你出资源、我出钱”的简单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用了。未来的合作,得往“共建、共治、共享”这条路上走。

比如在几内亚,中国企业已经尝试建设医院、学校,提升本地民众的获得感;在哈萨克斯坦,中企则通过本地媒介发布环境监测数据,主动塑造舆论。这些都是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的转变。

反过来讲,赞比亚这回的“天价索赔”,短期内可能会让一些非洲国家对中企有点犹豫,但从长远看,中非合作的互补性没人能替代。就像赞比亚副总统自己说的:“中企的技术和投资,为我们经济注入了活力。”这不是客套话,而是实话实说。

更深层次的启示是,中国也要推动一套自己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不能老被西方那套规则牵着鼻子走。比如可以考虑和非洲国家共建区域仲裁机构,让游戏规则更公平,裁判也不是一家独大。

这800亿美元的索赔,不是环保问题的爆发,而是一次赤裸裸的政治“碰瓷”。它提醒我们,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不只是做生意,还得学会“带盔上阵”。

这场风波也让我们看清了一个现实:全球化不是单向奔赴,而是你来我往的博弈。中国既要守住规则底线,也要学会反制手段。该说“不”的时候,不必客气;该出手的时候,别只讲和气。

面对风浪,我们不能只做顺风船,更要做好破浪者。因为只有在风浪中站得住,走得稳,才配得上真正的全球化参与者身份。

素材来源:

2025-09-21 00:20·每日经济新闻 中企遭800亿美元天价索赔!中国有色矿业回应:防渗膜被盗割等原因导致溃坝,已履行修复义务和赔偿,新索赔无依据

2025-09-21 10:25·中国能源网中企遭800亿美元天价索赔!中国有色矿业回应:防渗膜被盗割等原因导致溃坝

2025-09-21 21:13·每日经济新闻中国有色矿业称天价索赔“缺乏依据” 有接近上市公司人士透露复工需等环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5

标签:财经   美元   史无前例   中方   罕见   赞比亚   中国   中国企业   矿业   刚果   中非   美国   水质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