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菜市场的人潮渐渐稀了下来。
62岁的张大妈抱着孙子,正准备买点小吃给孩子解馋。
摊位上,一排排色泽鲜亮、看起来分外“Q弹”的面食引人注目,摊主热情地招呼:“新蒸的肉丸、米糕,特别筋道,不粘牙,孩子老人都爱!”
张大妈刚尝一口,觉得味道确实不错,正在犹豫要不要多买点带回家。旁边的邻居却低声提醒:“听说有些面点和肉制品加了硼砂,吃了对身体不好。”
张大妈微微一愣,心想这不是小时候常吃的食品吗?怎么现在还会有健康风险?

很多人以为,弹牙的面食和肉丸只是配方好、手艺巧,实际上,部分小作坊为了让食物更筋道,会违规添加一种叫“硼砂”的物质。
硼砂入口无味,却隐藏着巨大的健康威胁。究竟硼砂对人体到底有何危害?偶尔吃一次没事吗?又该如何辨别和远离含有硼砂的食品?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层看不见的“健康陷阱”。
别让“口感”骗了你——硼砂其实是有毒的工业原料
走进一些小吃摊,你是否发现,某些肉丸、米糕、面条等食品异常弹性十足?令人意外的是,这里面“弹性十足”的秘密武器竟然是工业原料:硼砂。
硼砂是一种常见的化工材料,广泛用于玻璃、陶瓷制造,本不该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但为了提升食品的韧性、口感,一些不法商贩动起了“歪脑筋”。

目前,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2760-2017)已明确规定,食品生产和销售中禁止使用硼砂及其相关化合物。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多次警告:硼砂被人体摄入后,会造成多系统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调查显示,在部分违规生产食品中,硼砂检出率高达6.5%,而肉制品和面制品属于重灾区。
你以为偶尔吃一次没事?事实远比想象严重得多。专家指出,硼砂没有所谓“安全摄入量”,任何摄入都属于风险暴露。长期摄入硼砂,会对人体造成以下几方面的危害:
损伤肝肾功能:硼砂主要经肾脏代谢,时间一长容易导致肝肾负担过重,出现恶心、呕吐和乏力等中毒症状。
研究显示,连续摄入硼砂超过1克/天,短期内就可出现肾脏损伤,严重时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危害神经系统:医学数据显示,大剂量硼砂可损伤中枢神经,表现为头晕、抽搐、嗜睡甚至昏迷。
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数据显示,儿童摄入400毫克以上硼砂,即可出现急性神经中毒。
致癌与生殖风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硼砂列为对人类可能具有生殖毒性的物质,长期摄入可影响生殖功能,增加胎儿畸形风险。
儿童中毒风险高:儿童身体发育不完善,一次误食少量即有可能发生中毒。这正是家长们需要特别警惕的“隐形杀手”。
今年春节,某市医院急诊接收了一位4岁男孩,短短几小时内反复呕吐,精神萎靡。
追问之下,家属才想起,日前孩子吃了外购的“弹牙米糕”,经过检查,医生高警示:确认为硼砂中毒,所幸抢救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既然硼砂无色无味、肉眼难辨,如何才能有效预防呢?权威营养师和食品安全专家建议,从以下细节入手:
仔细挑选正规产品:品牌食品、正规商超的肉丸、糕点等,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基本不会添加硼砂。而路边摊、小作坊或“三无产品”风险更高,建议谨慎购买。
注意产品标签和色泽质感:合格的肉丸和米糕,多为自然色泽、口感柔韧适度。“过分弹牙”、“雪白发亮”的食品要提高警惕。
现场小测试法:取少量食品,用碱性溶液(如苏打水)处理后呈黄色,则有可能添加了硼砂——但此法仅供参考,无法完全确定。

食用多样化、适量为宜:避免经常食用单类高风险食品,多换不同品牌、不同类型,降低暴露几率。
一旦误食,警惕中毒信号:如出现反复呕吐、腹痛、神志异常等症,应马上带患者就医,并保留食品样本,便于检测确诊。
硼砂虽好“卖相”,却是健康“夺命符”。一些商贩为一点利润,无视国家法规和消费者健康,实在可恨。
但需提醒广大消费者,日常多学习食品安全知识,不贪口感、不图便宜,是守护一家人健康的根本防线。
医学界一致认为,饮食安全才是健康第一关。多年来硼砂中毒的案例屡见不鲜,说明提升全民食品安全素养刻不容缓。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与污染物专家委员会(JECFA)报告》
《食品中硼砂检测方法与应用》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毒急诊医学(第五版)》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