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靠颜值,不靠才艺,仅凭一块鸡排和一身“油渍围裙”,就成了无数普通人心中“真诚”的化身。
他,就是来自景德镇的“鸡排哥”。

然而,就在我们以为找到了一个“草根清流”样本时,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巡炸”活动,却让他一夜之间从“人间烟火”的代表,变成了“浮夸作秀”的靶心。
从万人追捧到全网抵制,鸡排哥的故事,宛如一部高开低走的“网红现形记”。这背后,究竟是他变了,还是我们看错了?今天,我们就来深度复盘,鸡排哥是如何从“封神”走向“翻车”的。
故事的起点,在那个充满瓷器与艺术气息的景德镇街头。一个烟火缭绕的小摊,一个身影忙碌的摊贩,和一块“便宜好吃”的鸡排。

鸡排哥的走红,堪称“非典型”。他没有精致的布景,没有专业的运镜,他唯一的“人设”,就是他那件沾满油渍的围裙。在今天这个“科技与狠活”横行的年代,这件围裙,反而成了一块“免检金牌”。
当所有人都在担心“预制菜”和“添加剂”时,鸡排哥公开制作过程,坦言“不存在科技与狠活”。他的鸡排便宜、量大、好吃。这是一种最朴素的商业道德——我卖给你的东西,对得起良心,对得起你掏出的每一分钱。在过度包装和消费主义陷阱无处不在的今天,这种“实在”,本身就是最强的营销。
如果说产品是骨架,那么人情味就是灵魂。鸡排哥的摊位,不仅仅是卖鸡排,更像一个街角的“深夜食堂”。
他对顾客的关心,不是冰冷的“欢迎光临”,而是“想吃鸡排吗?现炸的,真香!”;“别亏待自己的肚子”。这些朴实无华的话语,像朋友间的唠叨,瞬间拉近了距离。他甚至有个规矩,四点半后优先服务学生,并且给学生优惠。
他提供的,是一种被看见、被关心的“情绪价值”。在快节奏、高压力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太需要这种“烟火气”来抚慰疲惫的灵魂了。
此时的鸡排哥,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摊贩。他被网民“加冕”,成为了“真诚”的代言人、草根奋斗的图腾,和对抗浮躁世俗的“最后防线”。
如果故事停在这里,那将是一个完美的草根逆袭童话。
但流量的剧本,从来不按常理出牌。

在巨大的声望之下,鸡排哥和他的团队,做出了一个“顺理成章”却又“极其致命”的决定——启动“全国巡炸”。
从字面上看,这似乎是“回馈粉丝”的壮举,是把景德镇的美味带向全国。但问题在于,鸡排哥选择了一种与他“人设”截然相反的执行方式。
这场“全国巡炸”,从一开始就“排场”拉满。

根据网友的反馈和流出的影像,我们看到了什么?
我们看到了车队开道,气势如虹;我们看到了保镖护驾,黑衣墨镜,如临大敌;我们看到了助理前呼后拥,层层簇拥。
等等,这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鸡排哥吗?
那个围着油腻围裙、在烟火中憨笑的大哥去哪了?取而代J
之的,是一个被“保护”起来、被“架”在C位的“明星”。
这场“巡炸”,精准地引爆了观众心中的“核心冲突”。

冲突一:“烟火气”与“尾气”的冲突。
我们爱他,是因为他身上的“烟火气”——那是热油的香气、市井的嘈杂、是生活本来的味道。可“全国巡炸”带来的,是豪华车队的“汽车尾气”。当他需要“保镖”才能接近时,他与顾客之间,已经隔开了一条普通人无法跨越的鸿沟。
冲突二:“真诚”与“作秀”的冲突。
我们为什么粉他?因为他“真”。可“巡炸”的排场,每一帧画面都在高喊着“我在作秀”。人们不禁要问:一个炸鸡排的,需要这么大阵仗吗?这究竟是来“巡炸”的,还是来“出巡”的?
这种巨大的“反差感”,让鸡排哥身上最宝贵的“真诚”标签,瞬间变得可疑。他从一个“生活家”,变成了一个“表演者”。
他亲手打破了那个“拒绝诱惑、保持初心”的金身。事实证明,他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只是在等待一个更大的“排场”。
“全国巡炸”没有等来预期的鲜花和掌声,反而迎来了排山倒海的抵制之声。
“飘了,彻底飘了。”

“以前是卖鸡排,现在是‘演’鸡排。”
“保镖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我们还怎么‘别亏待自己的肚子’?”
这场抵制,来得迅猛且决绝。但我们必须搞清楚,观众到底在抵制什么?
说到底,我们抵制的,并不是鸡排哥本人,而是他所代表的那套“网红式作秀”的陈腐套路。
我们受够了。
我们受够了那些前一天还在“家人们”,后一天就“割韭菜”的主播;我们受够了那些靠“卖惨”起家,转头就“炫富”的网红;我们也受够了这种“草根爆红—资本包装—浮夸作秀—流量变现”的流水线剧本。

鸡排哥的悲剧在于,他(或者说他背后的团队)错误地理解了“红”的意义。他们以为“红”了,就必须效仿“明星”的做派,用“排场”来证明自己的“咖位”。
他们忘了,鸡排哥的“咖位”,恰恰是观众用“反排场”、“反明星”的朴素情感堆叠起来的。
我们喜欢他,是因为他“不像网红”。
而他“巡炸”的行为,却在拼命证明自己“就是网红”。
这是一种背叛。
当鸡排哥选择用“排场”来包装自己时,他就亲手拆毁了自己赖以成功的“真诚”人设。他不再是那个在街头巷尾给我们递上热鸡排的“朋友”,而是一个需要我们仰望、需要我们配合演出的“偶像”。
对不起,这届观众,不伺候了。
第四章:落幕的启示:流量无真诚,终是黄粱梦
鸡排哥的故事,是流量时代一个残酷的寓言。
它告诉我们,流量可以一夜之间把一个普通人捧上神坛,尤其是当这个人承载了“真诚”、“踏实”等稀缺品质时。
但流量也极其健忘和刻薄。它赋予你的,你必须小心翼翼地守护。一旦你展现出的行为,与你赖以成名的“人设”背道而驰,那么反噬将是毁灭性的。
鸡排哥的“迷失”,不在于他想赚钱,也不在于他想扩大规模。商业化本身没有错,草根也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

他的错,在于“姿势”难看。在于他用一种最浮夸、最脱离群众的方式,去炫耀流量带给他的“特权”。
他忘记了,在互联网的“祛魅”时代,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捧你,是因为你代表了我们;我们抛弃你,则是因为你活成了我们最讨厌的样子。
当烟火气被“排场”所取代,观众便会毫不犹豫地用脚投票。
流量的盛宴终究需要“真诚”来买单,这才是互联网世界里,那个真正永恒的潜规则。
更新时间:2025-11-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