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言论
文章由沈言论头条原创首发,请勿抄袭转
说起中美博弈,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芯片、科技、关税之争,但别忘了,还有一个领域一直悬在美国头上,那就是稀土。
看起来不起眼的这些矿产资源,其实是高科技装备背后的关键支撑,不管是战斗机、潜艇,还是新能源汽车、电磁炮,都离不开它。
尽管美国自己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可问题是,说摆脱就能摆脱吗?这可没那么简单。
就在最近,一件事突然让外界眼前一亮,巴基斯坦,在美印关系有些僵的时候,悄悄和美国靠得更近了,这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但这次的动作特别直接,而且还带着“礼物”来的。
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又一次访问了华盛顿,这已经是他短时间内第三次访美,光是三次访问还不算什么,更引人注意的是,这次他手里还拿着一份“大礼”,装着稀土矿物样本的容器。
别小看了这份“礼物”,在当前中美稀土摩擦加剧的时候,它代表着一种可能,一种美国急需的可能。
巴基斯坦为什么选这个时间点出手?美印之间的关系最近确实有些微妙,印度在一些国际问题上的做法,比如和俄罗斯之间的能源合作,还有一些关税上的摩擦,让美国有点不太高兴。
而这时候,巴基斯坦就像是看准了时机,主动向美国释放出合作信号,在上个月,巴基斯坦总理和军方高层还一起会见了美国代表团,同时见证了巴基斯坦和一家美国企业签署的稀土开发合作备忘录。
这个合作不只是表面上的握手言欢,而是涉及到真金白银的投资,备忘录里提到,美国企业将在巴基斯坦分两步走,先投钱搞勘探,然后再帮忙建设稀土提取和加工体系。
这就不是简单出口矿石的事了,而是把整条产业链往巴基斯坦那边转移的意思,对美国来说,这种合作显然有吸引力,因为他们一直想找个替代中国的稀土供应地。
了解过稀土用途的人都知道,它在国防系统中有多重要,一架战斗机、一个导弹系统,甚至是最基础的雷达系统,都需要用到稀土。
美国国防部之前就公开承认,很多现役武器系统都离不开稀土元素,但美国自己早年因为环保和成本问题,关闭了不少稀土矿,现在想重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而中国作为全球稀土生产和技术加工的绝对主力,一直掌握着产业链上最关键的环节,这不仅仅是资源多,更重要的是技术强。
这几年,全球都在喊要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但真正能做到的国家几乎没有,中国不仅掌握资源,还掌握从提取、分离到深加工的完整技术链条,很多国家就算挖出了稀土矿,也没办法自己提纯加工,最后还得找中国来做。
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商务部果断出手了,国庆假期刚结束,商务部就发布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公告,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意思很明确,光有稀土矿不算本事,能不能把矿提炼出来,能不能加工成高价值的材料,关键技术得自己掌握,这项出口管制不光是限制资源本身的出口,更是把技术也纳入了监管范围。
未来如果有国家想通过技术转让、人才挖掘等方式获取中国稀土加工技术,中国可以依法拒绝,尤其是那些对中国不友好的国家,更别指望能轻易拿到这些核心技术。
这个政策出台得非常及时,也非常有针对性,因为目前全球能稳定提供高质量稀土产品和技术的国家,除了中国几乎没有第二个。
巴基斯坦的稀土资源对美国来说当然是一种吸引,但问题在于,谁来帮他们提取?谁来提供技术?在没有中国参与的情况下,美国想要把巴基斯坦的稀土变成真正可用的工业材料,还有很大的难度,而现在中国明确说了,这些技术不轻易外流,就等于堵上了后门。
这场围绕稀土的较量,不光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博弈,也牵动了很多第三方国家的神经,像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资源有了,项目也签了,但技术还没落地。
他们既想吸引美国投资,又不能完全得罪中国,站位其实挺微妙的,而中国这次的政策调整,也是在提醒这些国家,和谁合作、怎么合作,得好好掂量掂量。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下历史上的一些例子,像澳大利亚、缅甸这些国家,也都曾被美国拉入过稀土合作的圈子里,但真正能取代中国地位的,到现在还一个都没出现。
澳大利亚稀土储量确实不少,也建了自己的加工厂,但规模和效率还是远远不够,缅甸的稀土出口也曾被寄予厚望,但因为环保、政治等问题,出口时断时续,不稳定的供应根本无法满足美国的需求。
而这次巴基斯坦想要加入进来,美国当然乐见其成,但能不能真正建起完整的产业链,能不能稳定供应高质量的稀土产品,还是个问号,从目前来看,这种合作更多是象征意义上的突破,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地位不是一天建成的,从资源勘探、技术研发到产业政策支持,几十年一步步走下来,才形成了现在这种全球领先的局面。
中国企业不仅能做原材料,还能做终端产品,比如高性能磁材、稀土合金等,这些都是别的国家短期内难以复制的优势,再加上政策层面的支持和监管体系的完善,中国在这个领域的竞争力短期内很难被撼动。
事到如今,中美在稀土上的交锋,已经不只是单纯的贸易问题,而是涉及到技术、产业链、安全等多个层面。
未来这场博弈还会持续,但至少现在,中国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了态度,稀土不是谁想从中国拿就能拿的,不管是资源还是技术,中国都有权决定怎么用、什么时候用、给谁用。
这种底气,不是靠一两个项目就能撼动的。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