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又来遛狗啦?”清晨的小区花园里,52岁的张阿姨一手拎着水杯,一手轻拍着小狗。刚走几步,她突然停下脚步,眉头微微皱起。原来,她刚刚喝下一大杯冰镇水,觉得肚子不舒服,却又难以启齿。隔壁王大爷关切地问:“你喝的是啥水啊?”她尴尬一笑:“冰水,早上喝着解渴。”王大爷马上摇头:“哎呀,晨起第一杯水这样喝,可要小心了!我之前也是,大医院的医生提醒我,说喝错水伤身,还容易让血管受罪。”
你以为简单的一杯水,其实藏着不少误区。看似微不足道的“晨起饮水”,不少人都没喝对,甚至踩进了健康雷区。那么,晨起第一杯水到底该怎么喝?喝多少才不伤身?快来看看你有没有“躺枪”,尤其是第三点,很多人都忽略了。
晨起第一杯水,到底好不好?专家解读
很多人习惯早上一睁眼,立马喝一杯水,理由很简单:补充一夜流失的水分,润肠通便、稀释血液。这种习惯确实有益于健康。权威数据显示,早起喝水可降低因血液黏稠而造成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尤其是中老年人群。
但是,这里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喝“错”了第一杯水,可能对身体造成反作用!
医生在临床中发现,大约30%的人早上第一杯水选择的是冰水、浓茶、甚至甜饮料,结果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健康作用,反而带来胃肠不适,甚至影响心脏负担。
中国营养学会在2022年发布的饮水指南明确提出:晨起饮水以温开水为佳,温度最好在25-37℃之间,以保护口腔和消化道黏膜。
还有一大争议,刷牙顺序。香港大学一项调查指出,口腔夜间滋生的细菌,数量可达500亿以上。可这些细菌大多为“常驻菌”,不会对健康造成直接威胁。如果你口腔健康,晨起“先喝水还是先刷牙”其实影响不大,但对于牙龈炎等口腔疾病人群,还是建议早起先刷牙,再喝水。
喝错水,带来的3大风险!你中了几条?坚持晨起喝水,本没错,但很多人方式不当,不知不觉“养生水”被喝成了“健康隐患”。
专家总结了以下3个常见误区,尤其是第3种,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
温度不对,冰水、热烫水都伤身,喝太烫的水(>65℃)、冰镇水,最易伤害口腔、食道黏膜,长期如此有诱发炎症或病变风险。医学研究数据表明,反复饮用高温饮品的食管癌风险增加约2.25倍。而冰水则会刺激胃肠蠕动,容易造成肠胃不适。
暴饮暴饮,一次性喝太多,反伤肾,有人晨起“闷头”灌下一大杯,觉得越多越好。可《中华临床营养杂志》报道指出,一次性饮水量过多,会拉高泌尿系统负担,严重甚至诱发“水中毒”。建议每次控制在100-200毫升,分多次小口慢饮。
偏离“纯水”用饮品、浓茶、蜂蜜水替代,晨起第一杯水,不应该是饮料、咖啡或牛奶。人体此时需要的是最易吸收、无负担的温开水。咖啡和茶会刺激胃酸分泌,早餐空腹喝更可能带来胃部不适。即便是蜂蜜或淡盐水,也应作为后续饮品适量饮用。
专家建议:“喝法”与“喝量”,要这样把控!
那么,理想的晨起第一杯水,应该怎样喝?临床营养师和心血管科专家都给出了几条实用建议。
选择温开水,水温尽量控制在25-37℃之间,避免过冷或过烫。温开水最易被肠胃接纳,帮助身体“唤醒”。
小口慢饮,避免牛饮或一口闷,建议小口慢慢喝,这样既有助肠胃吸收,也不增加心脏负荷。
最佳容量,100-200毫升/次是理想范围(约半杯至一杯普通玻璃杯),最多不超过300毫升。可根据自身情况分2-3次、小口喝完。
时间顺序,若口腔有疾病,建议先刷牙再喝水。口腔健康者,可根据个人习惯调整顺序。
特殊人群需注意肾脏功能不全、心衰患者、以及胃溃疡服药期间的人群,应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饮水量,切忌自行加量。
生活中的“小事”,其实处处藏着健康大智慧。晨起第一杯水喝得对,能帮助身体从休眠状态温和“启动”,降低心脑风险,润肠通便、提升代谢。但千万别走进“喝水越多越好”或“随便喝一样就行”的误区。
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健康习惯也需要个体化调整。如果你近期晨起有口干、口苦、晨间不适等状况,或者有慢性病在身,建议及时前往当地正规医院咨询,就医后再做具体调整。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
3. 《Clinical Nutrition》2021年第40卷
4. 《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2022年版
5.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21年第2期
6. 《中国内科学(第9版)》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