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老农上交40斤黄金,上交后才发现,装黄金的罐子才是无价之宝

1982年,江苏盱眙,一个老农下地干活,锄头一挥,挖出了40斤黄金。

这消息传遍十里八乡,金子送进银行,村里人以为捡着金山了。可专家一看,说金子固然值钱,真正的宝,是那只装金子的破铜壶。

壶上刻着战国铭文,齐国大将陈璋伐燕归来,用的就是它装战利品。黄灿灿的金子能换粮票,这口壶,却能改写历史。

从村头破沟里挖出来的,不只是财富,是一整段战国史。

一锹下去,挖开的是淤泥,也是时间。一锹下去,惊动了全村。

一锹下去,惊动了全村

1982年2月10日,江苏省盱眙县穆店乡马湖大队南窑庄。凌晨,寒气刺骨。82岁的老农万以才披着棉衣,带着弟弟万以全万以年,还有村里十多个壮劳力,肩挑铁锹,朝田头走去。

那天的活计叫“清渠”,就是把沟渠里多年积淀的淤泥挖干净,好让春水畅流。铁锹柄一竖,划出17块责任田。因为迟到,万以全分到了淤泥最深的一段。

锹头下去,咔哒一声脆响,把万以全吓了一跳。拨开泥浆,一个黑黢黢的圆形盖子浮出来。再挖两锹,一个巨大的铜壶从泥里露出半个身子。壶盖一打开,黄灿灿的金子,像瀑布一样滚了出来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眼睛都瞪圆了。兄弟三人急忙合力,把铜壶连同里面的金子小心翼翼抬到万以全家。锁好门,支上木箱,把壶封死,守在屋里。

为了安全,万以才抱着两块金子样品,用报纸包了藏在胸口,趁天没黑,跑去穆店乡政府报信。他走得快,背后有人跟,路边喊着让他停下看看金子模样。他不敢停,几乎是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冲进乡政府会议室,把金子递给正在开会的书记戴天全。

现场一片哗然。书记马上下令封锁现场,第一时间通知盱眙县政府和公安局。公安副局长带着警车飞速赶来,拉起警戒线。到傍晚,县里又报南京。

南京博物院的考古专家连夜出发,凌晨赶到南窑庄。

那口壶,那堆金子,被小心翼翼地装车,押送进了盱眙县人民银行金库。到这里,村民们还以为,捧在手里的,是一座金山。没人知道,真正无价的,是那只装金的破罐子

运金如运兵,护宝惊心动魄

2月11日清晨,盱眙县城街道上,警笛长鸣。警车护卫着一批神秘物资南下南京。每一辆车里,官员、警察、专家紧绷着神经。车斗里,箱子加了双重锁,壶和金子安静地躺着。

南京博物院专家李文明、钱锋接手,连夜进入地下金库。首先清点的是金子:金饼9块半,总重2864克;马蹄金15块,重4845克;郢爰金币11块,重3260克。加上压盖的金兽,整批黄金总重超过20公斤,全部达到99.99%的高纯度

金子锃亮,分量吓人。银行行长直呼:“几十斤纯金,真是开国以来头一回!”

但很快,专家们把注意力转向了那个一开始被泥浆糊得不起眼的铜壶。用清水仔细冲刷后,壶身出现了。

24厘米,腹径22.2厘米,整体由19个独立构件组合而成,壶身密布蟠龙和梅花,金银丝镶嵌,绿松石镶嵌纹路错落有致。

最让人震惊的,是圈足外缘的铭文。短短39个字,却记录了齐国大将陈璋在齐宣王五年(公元前315年)率军灭燕的历史事件。

这与《史记》《战国策》的记载完美对应。

考古专家意识到,这口壶,比壶里的黄金价值更高。因为它不仅是艺术瑰宝,更是活生生的历史证据。黄澄澄的金子,最多算财富;而铭文铜壶,堪称国之重器

到此,事情性质彻底变化。南京博物院向省文物局报告,将陈璋圆壶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永久收藏,禁止出境。

盱眙小村庄出土的,不只是金子,而是整个战国历史的一角。南窑庄,一夜之间,从地图边缘冲上了考古史正中央。

装金的罐子,才是无价之宝

陈璋圆壶,肩膀上盘着48条蟠龙,腹部缠绕432朵梅花,每一条龙须,每一片花瓣,都是战国匠人锤打千次万次雕成。错金银丝技艺,几近失传。整体流畅,光华内敛,如同一个沉默的王者。

壶身铭文简短有力,直接记录:齐国派大将陈璋征伐燕国,战胜归来。文献佐证,加上实物出土,让这口铜壶成为研究战国历史、青铜工艺、军事征伐的绝佳实证。

据南京博物院专家考证,陈璋圆壶本应成双成对,一圆一方。如今圆壶在南京,方壶早年流失海外,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收藏。两口壶铭文内容一字不差,时间点精准吻合,堪称奇迹。

陈璋圆壶本身,是战国中期金属工艺登峰造极的代表。装金子的,不是普通容器,而是王室赐赏战利品的珍贵国器。它身上的金银丝线,每一寸都是当年工匠的绝技结晶。

盱眙县迅速立项,将陈璋圆壶列为地标象征。在县城广场、博物馆前,建起了多座放大版的陈璋圆壶雕塑,成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然而,发现者的命运却并未如铜壶一般闪光。万家兄弟虽然献宝得了奖金,盖了新房,但此后30年,饱受乡邻冷眼和孤立。有人控告他们分奖金不公,有人传言“破了村里的风水”,甚至有人刻意刁难他们的田地分配

万以才守着老宅,一守就是几十年。瓦房破败,雨天漏水,他从未后悔过。采访时,他低声说:“我这辈子没向国家伸过一次手。将来若真的走投无路,希望国家能照应一把。”

金子耀眼,铜壶沉默。陈璋圆壶安卧在南京博物院金库中,偶尔展出,观者如潮。

而在盱眙的一隅,那条挖出奇迹的旧渠,早已被青草覆盖,只留几块破砖烂瓦,静静守着那段几锹泥下的传奇。

参考资料:

陈璋圆壶出土记.淮安政协文史.2022-11-29.

盱眙兄弟挖出"陈璋圆壶" 获奖万元被邻里孤立30年.中国新闻网.2012-12-01.

含金量99%!这个国宝级文物是什么“神兽”?.肇庆发布.2023-06-11.

话说盱眙“城雕”故事.盱眙晚报.2021-04-14.

古代江苏“智造”创造了哪些奇迹.江苏省情网.2023-07-05.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历史   黄金   无价之宝   罐子   发现   金子   盱眙   铜壶   南京   铭文   盱眙县   博物院   战国   专家   老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