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老贺因为双腿酸胀到医院就诊,通过检查,医生发现老贺罹患了严重的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主要表现为下肢大隐静脉迂曲、扩张,产生患肢酸胀,沉重,皮肤瘙痒等症状,严重者可伴有小腿足靴区色素沉着或血栓性浅静脉炎,医生说,老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与他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关,原来,老贺平时特别喜欢翘二郎腿,殊不知,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姿势,却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罪魁祸首。
人在翘二郎腿的时候,下肢的血液循环容易受到影响,久而久之,会导致下肢血液的淤滞,时间长了,自然就容易导致静脉曲张了,而且不仅容易形成静脉曲张,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也很高。
长期翘二郎腿,还会损伤膝关节的健康,时间长了,容易导致膝关节炎和骨关节退行性变。
长期跷二郎腿还可能会导致神经损伤,如坐骨神经痛或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风险增加。
古人常说,人到六十,两不碰,两不交。
很多人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其实两不交,指的就是不要总是双腿交叉,不要去翘二郎腿,不然对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还有,两不碰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的两不碰,就是不用经常用两手去碰脚,经常看到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他们习惯弯腰弓背,然后用自己的双手就碰自己的双脚,看似这项运动似乎对腰力和臂力都有不错的锻炼,其实这样做,对健康并没有好处,手和脚是身体的两个极端,如果经常用手去碰脚,会使得血液需要在身体的两个极端之间频繁循环,增加心脏的负担。
很多老年人都已经罹患了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和骨质疏松,在弯腰弓背的过程中,容易带来风险,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导致压缩性骨折。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六十岁,真正应该做的其实是以下这些事。
第一,到了六十岁,要想锻炼身体,走路是不错的选择
走路属于低强度运动,对于老年人而言,走路是非常安全的一项运动,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走路强度如此低,到底能不能锻炼身体呢?
在2023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流行病学、预防、生活方式和心脏代谢健康会议上公布的一项针对70岁及以上人群的研究发现,多走路与心血管事件(如冠心病、中风和心力衰竭)风险降低有关;每天多走500步,也有助于降低风险。具体而言,与每天走不到约2000步的成年人相比,每天走超约4500步的成年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了77%。
很多人认为年龄大了,要以静为主,殊不知静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而动则容易促进血液循环。
第二,到了六十岁,要想身体更健康,晒太阳是不错的选择
年龄大了,老年人很容易缺钙,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身体里激素水平的骤降,另一方面是缺钙和维生素D,钙还可以通过食补或药补,但是维生素D,却很难通过这些去补充,获得维生素D最有效的方式是晒太阳,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只要坚持晒太阳,完全没必要担心会缺少维生素D。
第三,到了六十岁,要想身体更健康,管住嘴是不错的选择
管住嘴,首先就是要远离香烟、酒精和槟榔,因为它们是公认的致癌物,长期接触它们,很容易诱发癌症。
管住嘴,其次是远离垃圾食品,像油炸食物、腌制食物、熏制食物、碳酸饮料、烧烤食物、霉变食物等都属于垃圾食物,进食这些食物,会导致癌症的发病风险增加。
管住嘴,最后是保持营养的均衡,千万不要偏食或挑食。
更新时间:2025-07-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