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生孩子谁急了?低生育率的锅谁背?催生该如何“抄作业”

借着人口红利的东风,中国发展成功走向世界,人口数也突破14亿大关。但近些年来,年轻人们变得不爱生孩子了,“低生育率”和它所带来的影响成为当下热议话题。

据数据显示,21年至24年国内人口总量连续三年负增长。

尽管24年新生人口数达到954万,较往年有所回暖,但人口自然增长率依旧为负,总和生育率更是在1%左右徘徊。

作为人口重要参考数据,总和生育率达到2.1%才能保持健康的人口更替水平。

数据面上的连年下跌,证明年轻人们是铁了心不要孩子了。

年轻人为什么不生孩子了?

生养孩子,有关“钱”的事不能不提。

恋爱要花钱,结婚要花钱,孩子生下来的吃穿用度,教育、医疗,方方面面都要花钱。

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统计,孩子养到本科大概要花费68万。

受计划生育和时代影响,当下年轻人独生子女多,受教育水平高,对延续后代的思考重视。让他们在生育方面更谨慎,想法的转变,不少人选择不婚不育或者晚婚晚育。

另外相比男性,女性在生育中本就承担更多责任。

不光要承受生产带来的生理健康变化,在个人发展中,生育孩子易让女性失去职场竞争力,面临难升职、生活压力增大、收入降低等困境。

二、不生孩子谁急了?

人口数量的降低,“老龄化”问题变得日益严峻。

国内出生率在全球占比不到10%,但65岁以上的老人的全球占比却达到了25%以上,普通家庭的夫妇,俩人就要赡养4位老人。

从社会角度看,养老金体系面临不小挑战,养老金要不够发了,不断上调的社保金额和不断延迟的退休时间正是最直接的体现。

不少地区还发生养老金挪用,据审计署25年公布,有13个省被查出共计400多亿的养老金挪用。

在生产消费方面,即使总人口数量庞大,但新生人口降低,消费力萎缩终成市场考验,毕竟没孩子就没有相关衣食住行的消费。

在“少子化”连锁反应下,各行各业都会陷入影响,进而经济发展持续受阻,资本外流、大量人员失业成为可能。

国人引以为傲的全产业链优势,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恐怕也难以为继,容易被外部资本接手和超越。着眼于生活,个人为寻求发展,也会从小地方前往大城市,最终导致城镇规模的缩小和消失,大城市本身的建设维护也会受到影响。

三、如何“催生”年轻人

为避免人口降低带来的负面问题,在政策方面早在16年就放开了二胎,21年更是放开三胎。反映到实际中,16年出生人数达到了1883万人,是近年来的一个高点。

从一、二、三胎数据来看,还是不少老一辈在生,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依旧不高。这一情况也是可以预见的,毕竟生育成本依旧过高。

为解决问题,国家近年来大发力,从社会层面减轻年轻人生育压力。

相比喊口号,根据25年公布的《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财政投入1000亿元,不管几胎,经过申请就可以领每月3600元,直接缓解年轻父母的经济压力。

在学前教育方面,财政也规划200亿进行支持,加强居住地教育相关配套设施的覆盖,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大力降低育儿成本。

作为生育主体,保障年轻女性的权益对“催生”的帮助很大。

所以在妇幼健康方面,政府也投入百亿资金,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产妇产前产后的检查、治疗和恢复提供了有力保障。

很多原本要自己花钱的分娩镇痛等生产消费,各地区也逐渐将其纳入医保。还有不少“生不了”的年轻夫妻,如今也可以享受辅助生殖入医保的待遇了。

不少省份更是已经做到了生孩子基本不用花钱,全方面促进生育保险的覆盖,让年轻家庭在经济权益方面得到保障。

像深圳仅在25年秋季前,就在生育保险方面支出54.21亿元,为家庭减轻育儿负担。

对过往难以落实的产假,政策上也加强了监督管理,确保了准妈妈们安稳带娃的同时,工作生活不受影响。

同时推动男性产假的延长和落实,可减少职场生育歧视的出现。

另外,工作压力导致个人生活时间的压缩,也是当下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的原因之一,大家根本没时间。

所以严格落实劳动法,解放年轻人不996和007,也可以很好促进生育意愿的增长。

结语

一谈到提升生育率,总有人认为是国家想持续吃人口红利,并对各类措施进行嘲讽。

但实际上我们正在从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的阶段,提升生育率不过是为了保障社会人口结构的健康转型。

而且年轻一代难道是真的不愿意生孩子吗?

除去部分丁克家庭,扪心自问,还是那来自生活的压力,迫使大部分人放弃了养育后代的可能

其实不光是我国,生育率问题也是世界性难题,即使是发达国家,例如丹麦、德国等也难以解决。特别是和我们同属亚洲圈的韩国,和总生育率临近跌破0.7%,是世界倒数。但从他们的生育相关措施中,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花钱确实有用,但需要花的够多。

目前国内21年24年对生育方面的投入,GDP占比仅仅达到了0.1%,确实比不上像瑞典、丹麦这样的发达国家,投入占比都在2%以上。

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下,我们当下做得已经很好了,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

而且政策的出台落实推动不是儿戏,逐步稳健的推动,才能受信于年轻人,真正达成“催生”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3

标签:育儿   生育率   作业   年轻   人口   孩子   养老金   红利   年轻人   丹麦   压力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