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12日下午三时,北京远望楼宾馆四层会议厅内,纪念王世英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隆重举行。一幅印着“真金不怕火炼”的巨幅主题背景板矗立会场中央,左侧是王世英同志身着军装的绿色照片,在柔和灯光下泛着温润光泽;右侧题刻着他1966年写下的自勉诗——“漫长岁月中,斗争从未停。任何艰险路,总是先躯行……” 笔墨间的赤诚与刚毅,如时光的纽带,将现场王世英同志亲属、革命家后代、隐蔽战线后代、黄埔校友、山西家乡代表、专家学者等两百余位与会者的思绪,悄然牵回了一个世纪前风雨如晦的烽火岁月。
王世英同志1905年11月生于山西洪洞县杜戍村一个普通农家,1968年病逝北京,一生跨越近代中国五个历史时期,各阶段均建树卓著。他是中央特科最后一位负责人,也是隐蔽战线重要领导者之一。
大革命时期,他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投身省港大罢工与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2军教导师一团党代表办公室主任、十九军高桂滋部政治指导员、杨虎城部冯钦哉师参谋,深耕军队政治工作。

土地革命时期,他于1928年参加阜阳“四九”暴动。后负责白区秘密工作,是中央特科最后一任负责人、上海临时中央军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北方局华北联络局局长。1934年批准吉鸿昌入党;1935年组织保护方志敏狱中文稿并设法营救;1935年参与国共南京秘密谈判,开启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序幕;1936年与杨虎城达成“王杨协议”,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奠定基础。1936年8、9月间,通过与叶挺的联系,恢复了叶挺与党的联系,为他出任新四军军长提供了可能性。
抗日战争时期,他出任八路军驻山西办事处处长、中央军委总部高参室主任、八路军总部副参谋长、中央军委国军工作部部长等职,为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40年他执行毛泽东、王稼祥电报指示,开展统战与军事协调;1945年任八路军总部副参谋长,参与抗战后期军事部署;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中共七大,总结白区工作并获中央肯定。
解放战争时期,他出任重庆中共代表团成员、晋冀鲁豫军区副参谋长、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天津市军管会参谋长兼警备副司令员等职。于1945年参加了重庆国共和谈;参与太原战役(领导地下工作)、推动大同和平解放;1949年参与天津解放后的接管工作。
建国后,他任职过山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兼山西省省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专职委员等职。参与山西地方建设,推动地方政务与统战工作,是山西人民爱戴的好省长;参与全国人大、政协相关工作,负责文史资料研究与中央监察工作。

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当我们感悟王世英同志的历史功绩,触摸他留下的家书、密电、账本,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细节里,跃动的是他“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信仰火焰——纪念他,是为了让这团火焰,在新征程上继续照亮我们的来路与前路。
大会开场时,主持人用幽默诙谐的语气介绍了参加活动的嘉宾。由于此次活动纪念的是一位隐蔽战线的先辈,所以嘉宾的姓名也以“隐蔽”的形式进行介绍。参加此次活动的有毛主席、朱德、周恩来、董必武、王稼祥、徐向前、陈毅、叶剑英、林育英、陈赓、叶挺、黄克诚、左权、谢子长、罗亦农、彭湃、程子华、罗青长、吉鸿昌、汪锋、杨虎城、李克农、武胡景、刘仲华、刘鼎、南汉宸、邹韬奋、周士第、钱壮飞、郭沫若等100多位革命先辈的后代,及王世英的家人和从新西兰、美国、澳洲、山西、陕西、深圳、广州、上海等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
大会以纪录片《口述历史》采访王世英之子王敏清的一个短视频拉开了序幕。当画面出现王世英之子王敏清的讲话内容时,整个会场便瞬间凝重起来。接下来的本次座谈纪念大会的核心环节是主办单位、红色后人、家属代表、家乡代表等发言,他们循着历史足迹追忆王世英同志的革命生涯与崇高风范,不同视角的讲述交织成一幅鲜活的革命画卷,让现场听众深切感受到精神的传承与力量。

周秉德大姐身为周总理的侄女,又是本次大会的主办单位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的发起人,以深厚的情感纽带为切入点展开发言。她着重追溯了王世英与周家跨越岁月的革命情谊,点明这份情谊的源头是深厚的黄埔渊源。
周总理曾在大革命时期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王世英为黄埔四期学员,而周秉德的父亲周恩寿同样毕业于黄埔四期,三重交集让彼此的联结更为紧密。发言中,她不仅细数了王世英同志在革命年代立下的赫赫功绩,更通过具体往事展现了两家在烽火岁月中相互信任、并肩前行的战友情谊,让这份扎根于理想信念的情谊愈发显得厚重珍贵。
罗青长部长之子罗援将军的发言则立足历史全局,兼具深度与高度。他从王世英同志投身革命的初心谈起,系统梳理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贡献,既肯定了他在隐蔽战线沉着果敢、屡建奇功的卓越表现,也赞扬了他在公开工作中坚守原则、务实担当的革命品格。将军的讲述逻辑清晰、史料翔实,通过对重要历史节点的回顾,让听众深刻认识到王世英同志的革命活动对全局的深远影响,彰显了老一辈革命者的战略眼光与使命担当。

李克农同志之子李凯城的发言,带着隐蔽战线同行后代的特殊情感。作为革命后人,他以亲身体悟与详实回忆,聚焦王世英在隐蔽战线的光辉业绩。他讲述了王世英在白色恐怖下,凭借智慧与勇气开展地下工作、传递关键情报、保护革命同志的惊险历程,生动展现了其作为隐蔽战线杰出战士的机敏、坚毅与无畏。发言中满含对前辈的崇敬之情,更传递出两代隐蔽战线革命者之间的精神共鸣,让在场者深切感受到隐蔽战线工作的艰难与伟大。
除了以上三位重要代表的发言外,大会还汇集了各界代表的深情追忆与崇高敬意。黄埔同学会副会长许波、八路军研究会副会长王晓健分别从各自领域出发,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从统战工作、军队建设等多个维度,补充了王世英同志的革命贡献,让其形象更为丰满立体。
革命先辈后代们的发言同样感人至深。刘鼎、吕振羽、中央特科后代张德溢等革命战友的后人,带着家族传承的记忆登台,分享了父辈与王世英同志并肩作战的往事,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与片段,让革命情谊变得可感可触。王世英同志的家属代表则从生活视角切入,讲述了他作为家人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革命先辈铁血柔情的一面,让人物形象更加真实鲜活。

党史专家李海文老师的即兴发言,令人感动。她在会上哽咽:“王世英同志的忠诚与担当是信仰丰碑!我们这一代人不继承先辈遗志,更待何时?时不我待啊!”
来自王世英同志家乡山西的代表,如山西史志专家冯林平,山西省洪洞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家乡代表闫晋洪,带着故土人民的思念与敬意发言,讲述了他情系桑梓、不忘家乡的情怀,以及家乡人民对这位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与自豪。各界代表的发言虽视角各异、侧重不同,但都饱含着对王世英同志的崇敬之情,共同勾勒出一位忠诚于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革命先辈形象。整场大会的发言精彩纷呈、感人至深,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与致敬,更让革命精神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的生机与力量。
最后是家属代表王世英长孙王大选先生发言。他说,爷爷在我们心中,不仅是革命先辈,更是一位用言行教会我们做人的长者。他一生诚实坦荡、肝胆相照,始终坚守原则、维护正义,这些品格也深深烙印在我们后辈的成长里。我至今清晰记得,上小学时,我和伙伴们扔石头玩耍,不小心打碎了附近裁缝店的玻璃。当时我又怕又慌,只想逃避,但爷爷得知后,没有丝毫纵容,而是严肃地告诉我:“做人要敢作敢当,做错了事就要承担责任。”随后,他亲自带我去裁缝店诚恳道歉,还让我利用课余时间去店里当学徒,用劳动挣得的报酬赔偿玻璃损失。

那段学徒经历看似微小,却让我一生受益。爷爷用最朴实的方式,教会我何为诚信、何为担当,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品德修养,也成为我们家族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如今,爷爷虽已远去,但他的言传身教永远是我们前行的灯塔。我们会铭记爷爷的嘱托,传承他的优良品格,不辜负先辈的期望。
当座谈会在《国际歌》的旋律中落幕,会场外的阳光正透过云层洒向大地。120年岁月流转,王世英同志的名字或许未曾广为人知,但他用忠诚与热血写就的故事,早已融入共和国的精神血脉。
正如展板上“真金不怕火炼”的题字,这位从洪洞走出的革命战士,以一生的坚守证明:信仰的底色,经得住岁月的淬炼;忠诚的品格,永远是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标识。而今天的我们,正是在这样的精神传承中,继续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撰稿:谷新光)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