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平岛主:中老年人外出一定要注意,穿衣品能保命


前几天我和一位长辈亲戚聊天。他说今年8月份的某一天,我这位长辈和未成年的女儿在一个公园附近,突然感到头晕头晕目眩、四肢乏力,就一屁股坐瘫倒在地上。他女儿由于年龄小,看到这种情况也是手足无措,不知怎么办。好在我这位长辈自始至终意识是清醒的,知道自己这可能是因为没吃早饭,可能是高血压,路过的行人也不少,也都是匆匆忙忙,有人冷眼旁观,有人急急忙忙走过,甚至还有人远远的看着。没有一个人向前询问。后来他休息了一会儿,指导女儿打了120电话,才实施了自救。他向我倾诉的同时,感叹上了年纪的老人出门在外真不容易,又感叹社会的冷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情感的脆弱。

这类“扶不扶”的社会矛盾现在几乎每年都有,层出不穷。前几天还有新闻曝光一位被小学生扶起来的老人去讹诈,幸好有监控还原真相。还有新闻说北京一名退休军级领导干部遇到这种情况,掏出证件证明自己的身份,并大声表明其“为人处世”之道——不会讹诈人。这才让周围一名小伙子边拍视频录像,边“大着胆子”扶起来。为啥从作文里“系着红领巾扶着老奶奶过马路,做好人好事的雷锋”变成了谁都不敢近前去帮扶的现实呢?除了社会道德底线滑坡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穿的不好。这涉及到我最近研究的一个微观经济学理论:衣品经济论。

穿衣戴帽竟然还能关系到一个人的性命攸关,很多人不信,但当你了解后就会明白我说的没错。今时不同以往,中国经历了四十多年的改开,经济飞速发展,在过去的十年,我们悄然打开了服装服饰美学的窗户,见到了国际上的美学艺术世界的繁华。国际四大时装周,奢侈品牌都占据着我国美学文化市场的高地,影响着我国每年时尚流行趋势。我们与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当人们对出境旅游不再陌生,飞巴黎和东京、去纽约和米兰,像去邻居家串门一样简单的时候,我们不再是没见过世面的丑小鸭,国人几千年的的艺术美学开始血脉觉醒,审美力由此不断提升,对美的追求更加个性专属。相信不久,国内衣品文化也逐渐成为继国内第三服务产业之后,又一新产业经济。

言归正题,当我们看到一位躺在街边的人,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是善良的,都会像小时候作文里扶老奶吗过马路的红领巾一样,都想上前帮扶。这是我们的善良的本性。可在帮扶之前,我们要评估自己的风险:帮助他人的后果,要么被说一声谢谢,要么被讹诈,惹上了麻烦,就算最后被证明清白,自己也要浪费大量时间精力、人力物力。换句话说,做好人也就是对方一句轻描淡写的“谢谢”和自己良心的满足,但如果被讹,那这个成本太高了,甚至会出现名誉和经济损失。因此,在救助前的评估环节尤为重要。

对救助一个人陌生人,依据什么来评估救助风险呢?答案就是衣着穿戴,特别是已经瘫倒昏倒不能言语、意识不清的被救助者。这种紧急情况,根本不可能通过言语问询来判断,只能通过20~40秒的视觉判断和决定救或不救。这种紧急情况下,稍有犹豫就会遭人诟病,要么快速走过,要么实施救助。所以,如果不能在短短的40秒内通过被救助者的穿衣戴帽搭配讲究度,判断出其文化素养、职业职务、经济状况,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匆匆离去。试想,如果一位穿着军装或警服的人躺在地上,绝大部分人都是施以援手。因为军装和警服都代表着这两个职业在社会上的正义和公平象征,不可能会有讹诈。但如果你的衣着不是制服,就要重新评估这种利害关系了。

评估衣着穿戴,最主要的就是对穿衣搭配细节的观察,比如戴不戴眼镜,是老花镜还是近视镜?可以判断其文化程度;戴的眼镜和发型、脸型对不对称?够不够精致?这就是对其生活状态的判断;皮肤肤色白还是黑?以及皮肉紧致度,上下装搭配有没有精致感?是随便一个廉价的老头衫和几十块钱的裙裤?还是精致精细的做工用料,都是对其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判断。衣着考究与否都能瞬间识别。这其实既是一种生活中自我防护的智慧,也是一门经济学理论。比如撞车碰瓷的现象也是如出一辙——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就是你穿的鞋就是成本,而我光着脚没成本。还有些下三滥的网红为了让自己出名,博取关注流量在网络造谣社会名人也是如此之道。根本原因就是成本低,处罚风险很小。通过经济学理论来看懂生活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特别是身体不太好的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改变和提升自己的衣品形象。千万不能因为自己退休了,年老了,就“破罐子破摔”,随便穿,甚至该有的捡儿女的衣服穿。这是非常糟糕的,不仅破坏了自己在儿女心目中的尊重形象,又显得对自己吝啬小气,以至于儿女心中也从尊敬开始逐渐转变为言语驳斥你、厌恶你、排斥你,甚至会令家庭矛盾会越来越凸出。中老年人一定要知道,你可以对子女一直好,因为子女是你的血脉,是你的家庭未来,但子女可不是这样想的,也可能一直对你好,他们有自己的家庭,有他们的孩子和未来。人类几千年来都是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陈旧的往事和回忆是老年人的专属。因此,子女对父母的态度都是在不断改变的。

古人云:先敬罗衣后敬人,先敬皮囊后敬魂。中老年人必须要重视自身的衣着穿戴。然而,中老年人买衣服、穿衣服也不要太偏向于年轻化,学着年轻人穿衣的色、款、风去买去穿;甚至还有的老年人去捡儿女不穿的衣服穿在身上,认为是勤俭节约。这都是非常严重的误区。从专业衣品的角度来讲,衣品首先要匹配一个人的年龄、内在文化素养、职业职务,社会阶层和身份地位。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美,中老年人历经沧桑,社会经验丰富,这是代表了过去一个时代的智慧和务实肯干的精神。这种精神是要引导和启发下一代年轻人传承的,所以,中老年人的衣品内涵精神与年轻人的格格不入。弄巧成拙反而成了东施效颦,让人贻笑大方,啼笑皆非。

中老年人衣品一般以下面这三点为原则:一是心态要年轻,退休不是终点,而是人生生活的新起点,内心更自信大方,要把稳重大方、儒雅素雅的气息穿出来,而不是咋咋呼呼,一惊一乍、毛毛躁躁;二是穿衣要有文化内涵,中老年已不再是甜点而是红酒或酱香型的茅台,值得回味和品味,让每一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愿意接触你,接近你;更是对退休后人生乐趣和生活的新展现。三是穿着逐渐找到自我内在认知,由内而外去改变风格,不要超出社会公众接受度,周边朋友或亲属同事完全乐意接受你的变化,避免被周边亲戚朋友、老同事同学们社交圈诟病,使他们产生惊愕感和错觉,甚至远离或反感。

我是非常尊敬现在的中老年人,原因就是他们为中国当前的改开经济成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年轻时由于社会发展和经济限制,没有好的条件享受衣着美,青年时期又要奉献家庭生活和工作事业,又没有时间去感受衣着的美。退休后的老年生活,如果再恍惚对衣品美学的追求,那不得不说是对生命的一种遗憾了!除此之外,中老年人还要多学一些生活经济学,避免生活中被人套路,上当受骗,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内需经济增长成为主要研究方向,衣品也是社会文化和个体文化的集中彰显体现,因此,对不懂美学,对穿衣戴帽的衣品文化没有美学知识的中老年人,可以去签约一家索妃雅品牌的专业衣品店,在职业衣品师帮助下,去实现美学人生乐趣,这或许也是社会在弥补当前中老年人的一种美的遗憾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时尚   中老年人   美学   衣着   经济   文化   社会   儿女   救助者   子女   穿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