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新疆,大家都知道它大得很,面积足足有166万平方公里,这相当于六个湖南省的大小。要知道湖南一个省就21万多平方公里,新疆这么一比,就显得格外辽阔。
历史上,这地方差点就被清朝政府给扔了,那时候清廷内部吵得不可开交,一派觉得守不住,干脆别管了,另一派咬牙说必须拿回来。结果通过左宗棠带兵打仗,总算稳住了。
现在新疆地下探明石油有200亿吨,这数字一出,谁还敢说它是包袱?它直接占了全国陆上石油总量的三成左右,成了国家能源大仓库。
从古时候起,新疆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西汉时候就设了西域都护府,管着这片区域。唐朝、元朝、清朝都牢牢控制这里,因为它战略位置太关键了,连接中亚、南亚,是抵挡外敌的屏障。这地方要是丢了,整个西北就门户大开,京师都得跟着抖三抖。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新疆乱了套。1864年,当地爆发起义,各种势力割据。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的阿古柏带兵闯进来。他先占了喀什、叶尔羌、和田等地,1867年自封毕条勒可汗,建了所谓哲德沙尔汗国。
阿古柏这人干的事挺狠,他横征暴敛,强征赋税,搞得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俄国人还趁机占了伊犁,1871年直接派兵拿下那片河谷。
清廷面临两头堵,东边日本1874年侵台湾,西边新疆被占。内部就分成两派,海防派和塞防派吵起来了。李鸿章是海防派的头,他是北洋大臣,觉得东南沿海是命根子,那里赋税占朝廷七成五,要是海防没了,国家财政就断了。
他算过,新疆每年得花300多万两银子维持,地方穷,产不出啥,还得从内地运粮过去,简直是赔本买卖。所以李鸿章说,先顾海防,买军舰建海军,西北那边守着点,利用英俄矛盾让他们自己斗,攒够力气再收。
另一边,左宗棠和沈葆桢是塞防派的代表。左宗棠是陕甘总督,他知道西北是中原的屏障,丢了新疆,蒙古和京师就危险了。沈葆桢在闽浙总督位上,也支持海塞并重,说海防是钱粮根本,但塞防是社稷根基。
两派观点各有道理,海防派看重经济,塞防派看重安全。清廷高层反复讨论,最后慈禧太后拍板,采纳塞防建议。
1875年5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当时63岁,身体也不好,但还是接了令。收复新疆时,他先在兰州筹备两年,屯粮修路,借胡雪岩从上海洋行贷500万两银子当军费。军队用德制后膛枪,兵力八万,作战部队五万多营。
1876年4月,西征军出兵,分北南两路。刘锦棠领北路从嘉峪关走,金顺领南路。阿古柏见势不妙,在库尔勒服毒自杀,他儿子伯克胡里和白彦虎逃到俄国。清军就这样收复南疆八城,除伊犁外,新疆基本拿回。
收复后,还得处理伊犁。俄国1871年占了那里,说是暂管。清廷派崇厚去谈,结果签了个赔款割地的条约,朝廷不认。改派曾纪泽去彼得堡,重谈。
1881年2月签中俄伊犁条约,俄国还伊犁,但割了霍尔果斯河西边土地,中国赔500万卢布兵费。士兵交接后,新疆稳了。
新疆建省后,逐步开发。资源方面,它矿产多,97种矿里8种全国第一。有色金属如铁铜镍铅锌,钾盐钠硝石丰富。传统能源强,煤炭占全国四成以上,天然气三成四。石油200亿吨,亿吨级油田好几个。新能源风能占全国四成,光伏潜力超20亿千瓦。
清朝那时候考虑放弃新疆,是因为国力弱,外敌强,内部乱。新疆穷,运粮难,年费几百万两。但左宗棠坚持,说尺寸土地不能让。现在新疆变了,从包袱成引擎,资源帮国家腾飞。
更新时间:2025-09-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