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餐饮的“贵”由来已久。一说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就会归结到诸如房租贵(这个确实贵,威记开过店深有体会)、人工贵(现在请人确实也难,只有提高工资吸引人)、用料贵(肉贵、蔬菜贵)、经营成本贵(水电气、设备等)。
想想也确实是道理。开门做生意,首先讲究的是利润,不然没钱赚开店干嘛?

于是可以看到银川很多餐馆的菜单上,基本上10-30元之间的菜肴是没有或者少得可怜的;面馆里的面,除了拉面,其它品种基本都10+元,普遍在15+元,上不封顶;凉皮麻辣烫店,除了凉皮是7-8元,其它品种也都在10+元;烧烤店更加了,放开吃的话,两个人没有2-300元下不来,这还是悠着点的结果。
这其实也都能理解。只是,很多店家对于“贵”理由是充分了,可是这个理由却显得有些瑕疵。
比如说面食。
在银川的面馆吃面,能看到肉是一件稀奇的事情。最为著名的,算是拉面。
银川的拉面,很多店家起名“牛肉拉面”,可是面上桌后,却很少能看到有肉的,有,也只是指甲盖那么大小,薄薄细细的三四片(粒)。

【没有羊肉的羊肉烩揪面】
那些炒、烩面就更加难见肉了,就像前两天吃的烩揪面,竟然看不到一块肉!16元一碗。以前也有见过有肉的,也就两三块,还是肥油,就没见过有纯正瘦肉型的肉块。这不是一家两家面馆是这样的情况,去吃过的很多面馆都是如此!
这也不禁让威记想,银川的这些面食“贵”的理由在哪里?
或许,银川餐饮的“贵”并非单纯由经营成本决定,而是隐藏着更深层的消费逻辑。当一碗面的价格不断攀升,而肉量却寥寥无几时,消费者难免会质疑:钱到底花在了哪里?这个“贵”贵在什么地方?
事实上,略微观察可以发现,银川的餐饮市场正面临一种“价格惯性”——一旦某种品类被贴上“贵”的标签,后续的定价便很难回调。比如拉面,即便肉量稀少,面也就是一筷子,店家仍会坚持高价,因为消费者已经默认了“银川的面就是贵”。这种心理定价的背后,是商家对市场接受度的试探,也是对利润空间的维护。
同时,银川餐饮的“贵”还与其地域特性有关。作为西北城市,交通和地理的天然阻隔,让本地餐饮竞争尚未形成充分的市场分流,许多店家宁愿维持高价,也不愿冒险降价吸引客流。
毕竟,在固定的消费群体中,除却面子的因素,很多时候很多人都会想,“便宜”未必等同于“划算”,反而可能让人怀疑品质。有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手抓羊肉,虽然如今49元、68元的手抓羊肉也有,可是生意却比不过128元的那些名店!大概也是这个缘由!

不过,长此以往,这样的定价策略是否可持续?因为,如今网络如此发达,信息互通频率快,当消费者逐渐意识到“高价低配”成为常态,他们的选择也会更加理性。或许未来,银川餐饮市场会迎来一轮洗牌——那些真正注重性价比、愿意在食材和口味上下功夫的店家,终将赢得食客的认可。
毕竟,一碗面的价值,不该只体现在价格标签上,更该体现在端上桌时的那份诚意。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威记聊美食 ,用温暖的文字,讲述美食美味!谢谢阅读关注!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