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茶到做非遗服装:霸王茶姬的“宇宙”能成吗?

2025年夏天的新式茶饮圈,那叫一个热闹,打开外卖软件,个位数就能买到一杯茶,不少品牌围着价格战打转,有的纠结要不要跟风,有的跟着补贴后又担心未来。

但有个品牌挺特别,就是霸王茶姬,别人忙着凑满减,它却跟个旁观者似的,一点不掺和。这事儿让人好奇,霸王茶姬到底能不能在这场混战里稳住?

国内不跟风:靠“三不原则”扛住价格战

今年夏天,喜茶推9.9元的茶,蜜雪冰城加了满减,不少品牌生怕不跟风就丢了顾客。

但霸王茶姬偏不,8月财报会上,创始人张俊杰直接说了三个“不”:不盲目卷价格战,坚持做高价值品牌,靠技术和精细运营提效。

当时我还觉得这品牌是不是有点“轴”,毕竟消费者对低价的诱惑很难扛住,后来看数据才明白,这不是“轴”是清醒。

二季度霸王茶姬的GMV和同店销售额是有点下滑,CFO黄鸿飞说一是去年同期基数太高,二是低价把部分顾客分流走了。

但整体算下来,总GMV还是涨了,净收入也没掉,而且开店速度慢了下来,2023、2024两年开了近5000家,今年目标才1000到1500家。

很显然,它从以前“多开店”变成了“开好店”,把精力放在单店运营上,这步棋走得挺稳。

支撑它不跟风的,还有产品力,二季度出的新品“一骑红尘”,首周销量就很亮眼,老款“夏梦玫珑”回归后也成了热门。

比起靠补贴拉客,靠好喝的产品留住人才靠谱,毕竟低价补贴一停,顾客该走还是走,但要是产品能让人心心念念,下次想喝茶还会想起你。

海外猛发力:在国外打开新市场

国内这边稳住了节奏,霸王茶姬没闲着,把心思放到了海外市场,毕竟光在国内卷,不如去外面找新机会。

今年二季度,它海外的业绩涨得很猛,开了不少新店,印尼一下开了8家,北美洛杉矶的首店第一天就卖了5000多杯,雅加达的店前三天也破了1万杯。

能在国外站稳脚,霸王茶姬没少下功夫,它没直接把国内的模式照搬过去,而是搞了本土化。

比如找了前星巴克中国的EmilyChang管北美商务,还有前DutchBros的高管管发展,这些人懂当地市场,比自己瞎摸索强。

产品上也会调整,东南亚喜欢谷香味,就推出“谷香焙茶”,在马来西亚两周就卖光了。

营销上也贴地气,新加坡国庆就出兰花味的茶,还跟当地博物馆联名做设计。

更聪明的是,它没自己硬闯,而是跟当地巨头合作,在马来西亚找了联大集团,在印尼找了Erajaya,这些合作伙伴有现成的资源,能帮它快速打开市场。

搞不清有些品牌为啥在国外总碰壁,其实学学霸王茶姬,接地气比啥都重要。

不止卖茶:靠周边拓展“产品宇宙”

以前张俊杰说过,不搞咖啡、不跨界,专心做茶。但现在霸王茶姬也变了,开始卖周边了。

最近打开它的天猫旗舰店,能看到“踏花归来”系列的衣服,有短袖、外套,还有包和渔夫帽。

本来以为卖茶的做衣服会不伦不类,后来发现人家是有想法的,这些衣服用了贵州苗绣的元素,还有茶马古道上的马、茶树图案,把东方文化融进去了。

其实现在不少茶饮品牌都卖周边,但大多是马克杯、帆布袋,没什么新意。

霸王茶姬选了非遗文化这个点,挺讨巧的,它的用户大多是喜欢国风的年轻人,这些带非遗元素的周边正好戳中他们的喜好。

而且周边卖得好,还能反过来帮品牌涨名气,有人买了衣服,可能会好奇这个品牌的茶怎么样,这不就把顾客引到主业上了?

不过这里也有个问题,周边不能瞎做,要是跟其他品牌一样,搞些没特色的东西,很快就没人买了。

更何况霸王茶姬的核心还是茶,要是把精力都放在周边上,忽略了产品研发,那可就本末倒置了。

所以它得把握好度,周边是锦上添花,不能喧宾夺主。

看完霸王茶姬这几手操作,再回头看开头的问题,它稳住了吗?我觉得算是稳住了。

国内不跟风价格战,靠产品和运营保住了基本盘,海外市场找对了方法,成了新的增长引擎;卖周边也没跑偏,紧扣东方文化,没丢了自己的特色。

现在茶饮圈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靠低价补贴的品牌怕是走不长远,霸王茶姬的路子虽然慢一点,但更扎实。

未来能不能真的做成“东方星巴克”,还得看它能不能一直保持这个节奏,不被短期利益诱惑。但至少现在看来,它走的方向是对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美食   霸王   宇宙   服装   品牌   低价   价格战   产品   印尼   顾客   衣服   海外   马来西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