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破美印两国幻想,英媒:“下一个中国”只能是中国,而不是印

这几年,美国和印度总爱炒作印度要取代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新中心啥的。美国那边是为了遏制中国崛起,搞各种措施逼企业从中国迁出,转移到印度去。印度总理莫迪也跟着起哄,喊出2047年印度要变发达国家的口号,还说要靠青年、妇女、农民和穷人这些群体推动。可现实呢?英国金融时报这些英媒早就看透了,直言不讳地说,下一个中国只能是中国,印度根本接不了这个班。为什么这么说?

先说说美印的那些算盘。美国从2018年贸易战开始,就不停施压供应链转移。拜登上台后,继续这个调调,推出“朋友圈外包”啥的,鼓励企业去印度建厂。苹果公司是典型例子,2023年就把部分iPhone生产移到印度富士康工厂,印度政府还补贴不少。可到2025年,转移规模远没想象中大。全球制造业中心还是牢牢在中国手里。中国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28.4%,印度才2.9%。

美国智库数据显示,2023到2025年,从中国迁出的外资企业不到10%去了印度,大部分回流美国或去了越南、墨西哥这些地方。为什么印度接不住?因为基础设施太拉胯,电力供应不稳,道路物流乱七八糟。印度全国高速公路总长才15万公里,中国是18万公里还不止,高铁印度几乎为零,中国已超4万公里。企业去印度建厂,经常遇到停电、罢工,成本反而更高。

印度自己也爱吹牛。莫迪2014年上台就推“印度制造”计划,想把制造业占比从15%拉到25%。到2025年呢?还是徘徊在16%左右。印度GDP2024年是3.9万亿美元,增长率6.8%,看起来不错,但人均才2800美元,中国是1.3万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5年印度GDP超日本成全球第四,可离中国17万亿美元的规模差远了。莫迪说2047年印度变发达国家,那得人均GDP至少翻10倍,到2万美元以上。可23年时间,靠啥?印度人口14.2亿,2023年超中国成世界第一,青年占比高,劳动力多。可问题出在质量上。印度识字率才77%,中国99%。种姓制度还残留,低种姓和穷人教育机会少,劳动力技能低。

印度前央行行长拉詹在新书里直指四点障碍:第一,教育落后,中国早普及基础教育,印度穷人上学难;第二,地方政府权力小,决策慢;第三,劳工法太严,解雇员工麻烦,企业不敢招人;第四,贸易壁垒高,进口关税全球最高之一,平均12.1%,中国才7.5%。这些让印度企业竞争力弱,出口不振。

再看看中国为啥稳。英媒金融时报2024年报道过,中国在人工智能投资全球第二,仅次美国,工业机器人使用量世界第一。专利申请呢?中国连续14年全球第一,2024年占全球46%。电动车产业,中国2024年出口超500万辆,超日本成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比亚迪、宁德时代这些企业领跑全球供应链。

印度呢?电动车市场小,基础设施跟不上,充电桩全国才10万个,中国超800万。人口老龄化中国有,但通过科技和产业升级应对,机器人替代劳动力。印度青年多,可失业率高,2024年青年失业15%,大学毕业生29%找不到工作。经济偏科严重,服务业占GDP55%,制造业弱,易受全球波动影响。2022年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印度进口关税高,壁垒多,各邦政策不统一,德里下命令,地方执行拖沓。

美国和印度幻想破灭的例子多。2023年,台积电想在印度建厂,谈了两年没成,因为水电土地问题。苹果虽移了点生产线,但2025年印度产iPhone占比才15%,中国还是80%。美印签的印太经济框架,2022年启动,到2025年进展慢,成员国意见分歧大。印度还爱搞保护主义,2024年对华反倾销调查超300起,可自己产业不争气,进口依赖重。

金融时报2025年一篇文章分析,印度股市虽热,MSCI新兴市场指数权重超中国,可实体经济没跟上。私营投资疲软,公共债务高,财政赤字2024年5.1%。全球经济周期一波动,印度就遭殃,2008年金融危机印度增长掉到3%,中国稳在9%。

话说回来,中国优势不光是规模大。改革开放40多年,建起完整工业体系,从纺织到高铁全覆盖。印度工业不全,重服务外包,软件出口强,可制造业弱。2024年印度服务出口1500亿美元,制造业出口才4500亿,中国制造业出口3.3万亿。人口红利印度有,可转化不成生产力。孟加拉靠纺织出口,人均GDP2024年超印度,达2800美元。印度呢?纺织业受棉花价格和劳工罢工影响,出口波动大。中国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本地化率高,90%以上部件国内产,印度才60%。

莫迪的愿景听起来好,可执行难。2024年大选,他第三次连任,靠民族主义和福利拉票。可经济政策翻来覆去,2016年废钞行动乱套金融,2017年GST税改虽统一税制,但小企业负担重。2025年印度预算,基础设施投资增20%,可执行率低,各邦争资源。失业青年上街闹,德里街头抗议频发。相比,中国“双碳”目标推进稳,2024年新能源发电占比35%,印度才20%。英媒指出,中国创新驱动,印度靠人口多撑不起。

美印还想在科技上卡中国脖子。美国禁售芯片设备给中国,可中国华为2024年出5nm芯片,自给率升。印度半导体产业起步晚,2024年才批第一个晶圆厂,产量小。金融时报评论,印度想成供应链枢纽,得先解决电力和水资源短缺。北方邦工厂常停工,因为缺水。南方邦IT中心班加罗尔,交通堵塞,员工通勤两小时。

总的看,这些年美印的幻想被现实打脸。转移产业链没大规模成功,印度经济虽快,但基础弱,结构性问题多。中国稳扎稳打,产业升级快。下一个中国,只能是中国。印度得找自己的路,别总盯着取代谁。2025年全球经济不确定,印度若不改这些毛病,2047年目标恐怕是空谈。企业看重稳定和效率,中国这点甩印度几条街。外交部早说过,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得益于韧性强、市场大、改革深。印度呢?潜力有,但障碍太多,得一步步来,别急着当接班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9

标签:财经   中国   幻想   印度   美国   全球   制造业   德里   美元   企业   金融时报   种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