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正在策划史诗级杀猪盘!

印度最近对中国钢铁的举动可谓强硬,4月21日,印度宣布自当天起对部分中国钢铁加征12%的临时关税,并且这一政策将试行200天。

这一决定的时机也极其敏感,正值美国副总统万斯访问印度之际。显然,印度此举是为了支持本地钢铁行业,并通过这一措施以遏制来自中国的廉价进口。

事实上,印度近几年一直在寻求保护本国市场,打压外国企业。不仅是针对中国,近几个月来,大众、起亚和三星收到了总额超过20亿美元的税务通知,有的公司已对这些通知发起法律抗辩。

所谓“杀猪盘”,本是缅北诈骗集团或印度诈骗集团的惯用伎俩。他们通过巧妙的手段,诱骗受害者不断增加投资成本,最终使其无法抽身。如今,这一手法却被印度政府巧妙地运用在了对外国企业的招商引资上。

莫迪政府上台后,提出了“印度制造”的宏伟蓝图,意图通过吸引外资,提升国内制造业水平。他们先是承诺给予高额补贴,吸引企业上钩;一旦企业投入巨资后,又以各种理由拖延补贴发放,甚至直接修改政策,使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2025 年 3 月,印度政府以 “系统性提交虚假文件” 为由,对三星印度公司开出 6.01 亿美元的天价罚单,这一金额相当于该公司 2024 年净利润的 63%。这并非孤例。自 2023 年以来,印度已对小米、OPPO、VIVO 等中资企业发起多轮税务调查,累计冻结资金超 10 亿美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 “钓鱼执法” 式的税收追溯制度已成为常态 —— 印度海关可随意推翻企业过往的分类认定,要求补缴数年前的税款,而企业往往因缺乏透明的申诉渠道被迫接受处罚。

这种政策不确定性源于印度复杂的税收体系。尽管 2017 年推行的 GST 税制试图统一各邦税率,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 47 种商品分类、6 档税率(0%-28%),且各邦解释权不一。

例如,某外资电子企业将充电器归类为 “零部件”,却被海关重新认定为 “电器”,导致关税从 5% 飙升至 22%,最终被追缴 2.17 亿美元。这种 “事后诸葛亮” 的执法方式,使得外资企业的合规成本陡增。

在印度,获得营业执照需向办事人员支付约 1000 元人民币的 “茶水费”,而开设一家餐馆每年需向地方官员缴纳 7000 元人民币的 “保护费”。这种制度化的腐败渗透到外资企业运营的每个环节:从土地审批到环保许可,从税务稽查到劳工检查,任何环节都可能成为官员索贿的借口。

这种腐败生态直接导致外资项目的推进效率低下。据世界银行统计,印度企业完成一项土地审批平均需要 286 天,是中国的 4 倍。

印度政府的政策常受国际局势左右。2025 年 1 月,印度以 “数据安全” 为由,发布《2025数字个人数据保护规则(草案)》要求所有外资金融机构将交易数据存储在境内服务器,这一政策直接导致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机构的交易成本增加 40%。

更极端的案例是索罗斯事件:印度政府以 “干涉内政” 为由,冻结索罗斯在印资产 600 亿美元,并关闭其办公室,这种 “国家流氓主义” 做法虽短期稳定了市场,却重创了国际资本对印度的信心。

这种政治化的外资管理,使得企业投资决策充满不确定性。

2025 年第一季度,印度吸引外资同比下降 19%,创五年新低。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印度营商环境排名连续三年下滑,2025 年跌至第 132 位,主要因税收政策不稳定和官僚腐败。更值得警惕的是,印度政府通过 “数据本地化” 等政策,变相将外资企业变为 “数据奶牛”,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正在透支其经济潜力。

印度正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依赖外资推动经济增长,却用政策反复和官僚腐败驱赶资本;试图复制中国模式,却因中央集权不足导致基建滞后;标榜民主自由,却用民粹主义绑架市场规则。

对于外资企业而言,印度是一个充满诱惑的 “甜蜜陷阱”—— 看似机会无限,实则步步惊心。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投资印度更需谨慎,既要把握市场机遇,更要警惕政策风险,在这个 “全球最大民主国家” 的繁荣表象下,隐藏着无数等待吞噬资本的暗礁。

印度这步冒险棋,究竟值不值得,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文章来源:卢克文工作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7

标签:三星   印度   世界银行   史诗   外资企业   中国   腐败   美元   政策   政府   财经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