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文革之二十九——文革时的红色记忆(三)毛主席画像

“ 文革 ”时期,人们出于对毛泽东的热爱和崇拜,到处张贴和悬挂毛主席的各种画像。不论什么场所,不管室内室外,不管单位家庭,都会张贴。大型集会时,主席台上要悬挂毛主席像时,参会人员要举着主席像;游行示威时,也要擎着毛主席像;红卫兵串联时,也会捧着毛主席像;重走长征路时,也会背着毛主席像......。

在此背景下,以毛主席形象为题材的美术创作活动也迅速达到了高潮。这时期的毛主席画像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种类繁多、绘制精美、印量巨大。

从主席像的造型上说,一类是标准像。这类画像,多根据照片绘制,式样固定,但印量巨大,张贴最广,主要对用于庄重场合,文章开头提到的就是。二是艺术画像。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画面有着浓郁的时代特色和极高的辨识度。

从题材和主题上说,有表现毛主席在“文革”时期重要活动的,如,写《炮打司令部》、接见红卫兵、畅游长江、视察海军部队、和亲密战友林彪在一起、出席党的“九大”和“四届人大”,等等;

有反映毛主席光辉一生的,包括出席党的“一大”、去安源领导工人运动、领导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参加长征、出席遵义会议、在陕北领导抗战、开展大生产运动、指挥解放战争、开国大典,等等;


有反映毛主席视察祖国各地,与各族人民心连心的;

有毛主席支持世界革命、反对帝修反,与世界人民心连心的;

有表达对毛主席无比热爱、无限忠诚的,有祝愿毛主席万寿无疆的,


还有展示毛主席语录和诗词的,等等;

从主席像在画中的位置上说,有单人像(包括全身像、半身像和头像);有以毛主席像为主体的画作,即以毛主席居中或为主,红卫兵或工农兵等人民群众,包括世界人民围绕在其周围;

有的以工农兵为画面主体的,画面上一般只呈现出毛主席的半身像或头像,多数没有肢体动作。画中的毛主席不再是一个具象,而是作为一种思想或精神的象征,如红日、灯塔、航标、舵手一般存在。

从绘画方式上看,有油画、水粉画、国画(主要是工笔,水墨画较少)、素描、木刻版画(含套色木刻)、剪纸、织锦、刺绣、秸秆贴画等。其中,木刻版画最为常见。由于木刻版画构图简练、色彩单一(套色也不过两三种)、印刷方便、成本较低,所以各种报纸、刊物、书籍、资料上都大量呈现,尤其是红卫兵和造反组织出版的各种大字报、小字报等各种自行印刷的出版物。

不过,有些版画制作相当精美传神,颇见功力,不像普通人员能够刻画出来的,可能是版画大家所为。如下图:


不过,一些美术作品并非全靠独创,其构思创意是借助照片完成。为了快速展示某个事件,画家根据当时的照片,加以艺术修改,然后形成一个主题更突出、画面更精致、色彩更亮丽、主要人物形象更丰满的作品。

如,这幅《毛主席第七次检阅文化革命大军》的作品,就是根据1967年毛主席参加“五一”节时的照片修改完成的。《毛主席第八次检阅文化革命大军》这幅画作,也是依据照片完成,而且连陪同毛主席检阅的叶剑英也被换成了林彪。

从印制作材料上说,画作多是印刷在纸质载体上(包括各种画页、报纸、刊物、书籍、纸质宣传品等),也有先画出小样,再放大绘制在一块块画布或铁皮上,然后拼贴或安装在大型宣传牌上的。当时为了画大画,有的地方还专门成立“改画组”这样一个机构。

也有印在各种物品(包括文化用品、各种证件、生活日用品等)上的,包括课本、笔记本、年历、台历、奖状、结婚证、锦旗、镜面、邮票、火柴盒(火花),等等、等等;

也有拷贝在陶瓷器皿、陶瓷板上的;

还有印在铁皮上的,就是用耐高温油墨在镀锡薄铁皮上印制而成。有的是由油画直接翻印的,有的是黑白照片,可能是上色后再翻印的。印好后,在表面涂上石蜡防锈,用纸包装。取封后,用细软布或棉花一擦就亮,非常漂亮。在常温下久不褪色,携带方便。但是防潮不当就会生锈,所以难以保存长久,存世不多。铁皮像是比较贵重的,一般人买不起,多是由单位购买。笔者藏有一幅《毛主席去安源》铁皮画,已经锈蚀。一整块的铁皮,四周向后折边,正面四周用金色的油墨涂出“边框”。上边边框上留有两个小圆孔,可以穿线挂起来。

从创作者角度来说,大体有三类。一类是“文革”热潮中的红卫兵和革命群众,多数是业余美术工作者。他们紧跟中央文革部署,积极创作应时的美术作品。

文革前期的大量美术作品,多是以神化领袖、丑化"敌人"为主要内容的,特别是在早期红卫兵团体主办的出版物上。作品,多是红、黑或套色版画。

一类是由中央及各级地方权力中心(文革小组或革委会)领导下的美术机构(专业创作组)。这些创作组通常由中青年美术工作者挑头,由有实力的画家予以技术支持。可以说,没被打倒或没被关押的专业美术工作者,基本上都参与了以毛泽东形象为题材的美术创作活动。他们的作品有正式的展览和出版的渠道,能够获得广泛宣传,影响面较大。主题多是宣传毛主席的伟大功绩,歌颂“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和历史意义的。

一类是少数美术家的地下创作或半地下状态的创作。文革后期,一些被“解放”、或放松管理、或无人置问的画家,他们得以重拿笔画,去创作一些“主流”艺术。

不知大家是否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文革时的毛主席形象,不管是照片还是艺术作品,脸庞和身形大多是倾向左侧的,倾向右侧的却很少,不知是否与回避“右派”的“右”字有关。

下面,重点介绍文革时期,出现频率最高、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些或一类毛主席画像:

一是毛主席标准像。不论任何单位、任何部门,包括学校、医院、部队、工厂、生产队的办公室、会议室、教室、实验室、手术室,包括商店、旅店、包括剧场、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包括每一个家庭住所,都会张贴一幅毛主席标准画像,或者是马、恩、列、斯、毛几位导师并列的画像。过来人都是熟知的。

其次是木刻版画毛主席像,尤其是毛主席的头像。这些头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书刊、资料、证章和实物上,丰富多彩。


不过,见得多了你就会发现,涉及主席头像的画作,基本头像是固定的,多是在基本头像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不知这些“基本”头像最初是谁创作完成的,非常漂亮传神。

第三、毛主席语录画和诗词画是当时一个印量极大的内容,主要是跟“毛主席语录热”有关。

我曾在《红色记忆(一)毛主席语录》一文中提到,毛主席语录画最早是由中央美院红色造反组织创作的。有6幅语录画于1967年2月23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引发空前轰动。此后,各种语录画便一发而不可收。

不过,这儿所提的毛主席语录画,只限于含有毛主席形象的语录画。就是说,每一幅画上都有毛主席的画像,然后配上一句或一段毛主席语录或几句毛主席诗词。毛主席像,有照片、有艺术画、有木刻版画,有单身、有群像、有头像。有彩色、有单色。毛主席画像两侧带有语录的画,常被人们作为中堂画使用。

第四、印量最大、影响最广的艺术作品是油画《毛主席去安源》。

这幅画本来是刘春华为江西省安源煤矿筹办的 “ 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 ” 的展览而画的。“文革” 中,文艺作品一般不署个人名字,但为承担可能出现的政治风险,刘春华不得已在“北京院校学生集体创作”的落款后又加上了“刘春华执笔”几个字 。1968 年7月1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刊发了该画,结果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反响。该画被大量出版发行,一时洛阳纸贵。据不完全统计,该画的各种印刷品多达 9 亿份。成了与样板戏、语录歌并列的三大红色经典。那时,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这幅画,有的家庭还不止一幅。周总理住室里唯一一幅美术作品就是该画。《毛主席去安源》还被印上了中小学课本、以及各种文化用品中。上海一家文化用品公司,光是带有这幅画的笔记本就印了 5000 万册。1968年8月1日,邮电部发行了《毛主席去安源》邮票1 枚。为了不玷污邮票上的毛主席形象,保持画面的完美,7月底,邮电部发出紧急通知:“ 决定破例在贴用邮件时,不予盖销。另在邮件封面空白处加盖收寄日戳。如有误盖,立即换贴,望严格执行。” 真成了中外邮政史上的奇闻。

《毛主席去安源》还被制成了各种类型的像章,“堪称毛泽东像章中的代表之作”。像章中多数是全身像,也有少数采用头像或半身像的形式。

当年,林彪、江青都曾佩戴过该画的像章。1969 年,该画被移交给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不久,毛泽东亲自审看了这幅油画。他说: “ 我在安源不是穿长袍,是穿短衣。 ” 言外之意,这幅画有错误。毛泽东的话逐渐传开,于是对此画的宣传也不断降温。1980 年7月,刘春华以该画系个人创作为由,将此画从革命博物馆取走。此画一度销声匿迹,再现时,竟拍出了国内油画的最高纪录,由此还引发了博物馆与作者和收藏者的几场官司。如今,该画被中国建设银行珍藏。

文革时,林彪党羽和吹鼓手,为了大树特树林彪的“光辉”形象,不惜歪曲历史,诋毁朱老总,说什么“主张与毛主席井冈山会师的是林彪”,“井冈山挑粮的扁担是林彪的”、“在遵义会议上最支持毛主席的是林彪”,伴随毛主席长征、转战陕北的也是林彪,等等,一句话是说,林彪始终是毛主席最亲密、最可靠的战友。这种谬论无疑会反映到美术创作中,于是出现大量林彪伴随在毛主席一侧的美术作品。

可惜,历史就是历史,不容歪曲和篡改。虚假的作品,徒增人们的笑料,并无有半点裨益。林彪倒台后,反倒是多了几个靶子。

从艺术史的角度看,带有"文革"特征的毛主席画像创作,始于1965年,结束于1976年年末。它对中国美术的影响,到七十年代末已所剩无几。

毛主席画像的创作,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又迎来了新的更大的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标签:历史   文革   画像   红色   记忆   安源   红卫兵   语录   版画   木刻   头像   铁皮   美术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