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理发布】
今天“5·18”是国际博物馆日
文物是历史的碎片
共同拼凑起千百年的辉煌与沧桑
文物是历经风雨的生命
它们带着历史的余温
传承着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
“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
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白族、彝族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开启了大理的千年历史;唐宋之时这里更是出现了“南诏国”和“大理国”雄霸西南的强国,相继延续500多年,为西南地区的繁华添砖加瓦;或许也正因为这样辉煌的岁月,如今的大理州博物馆依然保存着丰富的古迹。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大理州博物馆的部分镇馆之宝
东汉鎏金铜凤鸟
东汉鎏金铜凤鸟出土于大理市喜洲弘圭山东汉砖室墓。这件凤鸟通体实心,经过鎏金工艺处理,高11.5厘米,以凤凰为原型,华冠锦羽,昂首引颈,口衔圆珠,振翅挺胸,阔翅上翘,形态栩栩如生。其胸前、双翅及尾羽上阴刻羽状纹饰,细腻逼真,为凤凰增添了灵动之美。凤鸟的正胸、两侧、头顶及羽冠上原饰有圆形蓝松石,但多数已脱落,仅余7粒。头顶一粒为绿松石,羽冠上一粒脱落,仅留有6粒红色琥珀。
这件鎏金铜凤鸟是通过复合工艺制作的艺术杰作,采用失蜡法铸造器身,并通体鎏金,随后又以镶嵌工艺嵌入宝石,制作出了这件造型精致的上等艺术品。它展现了当时工匠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观。在古代文化中,它还象征着祥瑞、吉祥、美好、和平与幸福。
元宝珠钮缠枝牡丹纹青花盖罐
元宝珠纽缠枝牡丹纹青花罐出土于大理剑川中科山。通高41,盖径22.2,底径18厘米。
青花罐盖为实心火焰纹宝珠钮,盖面为弧腹,平折沿。以盖钮为中心,以两圈弦纹分别将盖面分为两部分区域,第一周内填以逆向旋转的描边漩纹;第二周内填以缠枝花卉的如意云纹花卉为饰;青花浓淡相宜,发色蓝中泛紫。
罐身为直口、短颈、溜肩、鼓腹斜收、平底。颈部上下两端饰有两道弦纹,其间饰有三瓣花纹一周。
肩、腹、底三个部分明显以二周弦纹分隔为三个区域,肩、底各以一周尖角覆莲为主体装饰纹饰内填小型如意云纹形成组合纹饰进行装饰;腹部主体纹饰则以卷叶缠枝牡丹为饰:牡丹花房丰硕饱满,造型夸张;缠枝花叶呈翻卷呈如意形状,造型灵动飘逸;缠枝藤蔓随主体舒张紧随,活泼而富有生命力;纹饰整体装饰搭配协调,增添了罐身的灵动之美。
整器构图严谨,构图层次分明,展现出高超的绘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不仅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更是大理地区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南诏仓贮碑
南诏仓贮碑出土于南诏太和城遗址金刚城区域。这块碑体近似椭圆形,由天然青麻岩石块制成,其厚度不一。碑高57,最宽处达40厘米。仓贮碑是继南诏德化碑之后,在大理地区发现的第二块珍贵的南诏时期碑刻。碑的背面刻有7行汉字,每行6至13字不等,总计70字。该碑没有碑名,但碑文记录了粮仓中储存的粮食数量、负责管理粮食的仓官姓名、仓子的姓名以及监仓的官员。
仓贮碑的出土揭示了南诏对粮食储存的高度重视,以及其对粮仓管理的严格制度和细致分工。碑文中提到的仓官、仓子,以及担任监仓职责的高级军官如大军将、户曹长等,都反映了南诏时期粮仓管理的复杂性和严密性。此外,粮仓中储存的大量粮食也证明了南诏时期的农业生产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此碑对于研究南诏早期的职官制度、仓贮制度、度量衡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是一份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来源:大理州博物馆、“风花雪月号”微信公众号
编辑:史子昊
审核:孙琴霞
终审:李政波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更新时间:2025-05-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