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编辑 乐乐
“嘴里还嵌着半截种植体,诊所却人去楼空。”
“两万多块的预付款打了水漂,现在连吃饭都得小心翼翼!”
牙科患者对着空荡荡的口腔诊所大门,声音里满是绝望和愤怒。
这不是个例,哈尔滨南岗区西大直街的三层口腔门诊早已牌匾尽撤,大门被木板封堵。
只留一张 “因拖欠房租收回房产” 的通告在风中飘摇。
从 “一口牙换一套房” 的造富神。
到 “90天倒闭230家” 的倒闭潮。
曾经毛利率高达60%以上的牙科生意,如今正经历断崖式下跌。
多地关店、老板跑路的消息接连炸屏。
这个曾让资本疯狂追捧的暴利行业,真的要凉透了吗?
2025年的牙科行业,早已没了往日的风光。
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闭店潮和维权声。
上海臻威口腔卷走1500万预付款突然跑路,成都欢悦口腔进入破产清算。
连瑞尔齿科、通策医疗这类头部企业都难逃厄运。
前者股价暴跌被踢出港股通,后者毛利率从46%骤降至39%。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关门的民营牙科诊所接近6000家。
2025年初仅第一季度就有230多家机构悄然停业。
相当于每天至少有2家诊所消失。
诊所倒闭最遭殃的,莫过于那些正在治疗中的患者。
哈尔滨的邢先生花几万块做种植牙。
治疗到中期被告知 “种植体没长好,年后复诊”。
可开春后却发现诊所电话停机,医生失联。
无奈之下只能另找医院,额外花费数万元继续治疗。
重庆思迈尔口腔跑路后,有患者牙龈里的种植钉没人处理,吃饭时稍一用力就疼得钻心。
福州牙牙巴士3个月换了3个老板,家长预缴的3万块正畸费直接打了水漂。
在黑猫投诉平台和消费保上,关于牙科诊所的投诉密密麻麻。
这些跑路的诊所留下的不仅是财产损失,更藏着健康隐患。
松动的种植体若长期不处理可能引发感染,丢失的 CT 片让后续治疗无从下手。
更让人无奈的是维权之难。
不少患者联合起来报警、找市场监管部门。
可涉事诊所大多已负债累累。
法人要么失联要么摆出 “没钱赔” 的态度,最终往往不了了之。
谁能想到,如今濒临 “凉透” 的牙科生意,几年前还是资本追捧的 “香饽饽”。
在口腔圈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
“干牙科比炒房还来钱快,一口牙能换一套房”。
这话看似夸张,却藏着实打实的暴利真相。
牙科的暴利核心集中在两个项目:种植牙和正畸。
一颗韩国进口种植体,出厂价不过几百块。
加上牙冠、耗材等成本也才一千多元。
可诊所转手就能卖到一万五到两万五。
进口高端品牌甚至突破三万元。
整个流程下来,厂家和经销商只分走三成利润,剩下七成全进了诊所口袋。
一位医生一天种3颗牙,纯利润就能轻松过万。
隐形正畸更是 “利润收割机”。
一套透明牙套的成本仅一千多元,诊所报价却从三万起步。
高端定制款能卖到十几万,相当于三四线城市一套小房子的全款。
除了这些大项目,小项目也暗藏暴利。
洗牙成本不到20元,收费普遍200元以上。
根管治疗耗材成本几十元,报价动辄几千元。
普通诊所的整体毛利率轻松超60%,部分高端机构甚至能达到70%以上。
暴利之下,资本开始疯狂涌入。
2021年成为牙科行业的 “融资元年”。
一年之内就有85起融资事件,总金额超过 130 亿元。
红杉资本、字节跳动等巨头纷纷下场布局。
在资本助推下,牙科诊所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从2019年的7万多家飙升到2025年的13万多家。
短短几年增长近 78%。
一条街挤十几家诊所的场景在城市里随处可见。
那时的牙科圈,处处是 “造富神话”。
诊所老板一年换豪车,资深牙医月薪几十万。
连刚毕业的口腔医生都能迅速买房。
有业内人士透露,那些抓住风口的诊所 “一年回本、三年暴富” 是常态。
有的连锁品牌靠加盟模式,几年就扩张到上百家门店,赚得盆满钵满。
这场疯狂的造富神话,终究没能长久。
从2023年开始,三记重锤接连落下。
直接将牙科行业从 “黄金时代” 砸进 “冰河期”,暴利泡沫被彻底戳破。
第一记重锤,是集采政策的 “价格砍刀”。
2023年全国种植牙集采正式启动,堪称行业的 “价格革命”。
原本卖一万多的种植牙,被限定 “检查 + 种植 + 牙冠” 全流程费用不超过4500元。
国产种植体从近4000元暴跌至600多元。
全瓷牙冠从3000多元降到500多元,价格几乎被腰斩两次。
原本的毛利率从60%骤降到15%以下,甚至出现 “做一单亏一单” 的窘境。
有诊所老板算过一笔账。
一颗种植牙的房租分摊、医生提成、设备折旧等固定成本就要3000元。
集采后全流程收费4500元,扣除耗材成本后几乎无利可图,相当于白干一场。
第二记重锤,是市场饱和引发的 “内卷大战”。
短短几年间,诊所数量翻了近一倍,但市场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
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抢客源,价格战愈演愈烈。
洗牙从200元降到29元。
有的诊所甚至喊出“99 元种牙”“0 元矫正” 的噱头。
可低价背后往往藏着套路。
“99元种牙” 只是种植体的价格,后续的手术费、牙冠费、麻醉费层层加价。
“0元矫正” 要求预缴高额押金,中途退费要扣违约金。
消费者渐渐识破这些套路,对民营诊所的信任度直线下降。
很多诊所陷入 “不降价没客人,降价没利润” 的死循环。
更致命的是第三记重锤:成本高企引发的现金流断裂。
牙科是重资产行业,房租、人工、设备都是刚性支出。
北上广深核心地段的诊所,每月租金就要五六万元,一台口腔CT机售价二十多万起。
资深牙医月薪普遍超过三万元。
有连锁诊所负责人透露,他们一天的固定成本就高达 27 万元。
而患者多采用分期缴费,医保结算还要延期。
账面上看着有钱,实则现金流异常紧张。
有老板无奈坦言:
“集采砍了收入,价格战抢了客源,可房租、工资一分都不能少。
资金链断了,除了关门别无选择”。
牙科行业的 “大洗牌” 引发了全网热议。
网友们的看法虽有分歧,但核心诉求高度一致。
反对暴利,但更心疼无辜患者。
对于行业降温,不少网友直呼 “大快人心”。
有网友留言:“早就该管了!种了两颗牙花了五万,成本不到一万,这不是抢钱吗?”
还有人吐槽:“明明只是补牙,医生非要劝你做根管治疗,就为了多赚钱”。
在大家看来,过去的牙科暴利本质是 “信息差赚钱”。
患者不懂专业知识,医生说啥就是啥,定价全凭诊所心情。
集采和市场竞争不过是 “把虚高的价格打回原形”。
但更多网友把同情给了那些遭遇诊所跑路的患者。
“最惨的是普通人,花了钱遭了罪,治疗还断了档”。
“希望有关部门能管管预付款问题,不能让诊所随便圈钱跑路”。
有曾维权成功的网友分享经验:
“发现诊所频繁换老板、疯狂推低价套餐、医生频繁离职,一定要赶紧撤!”
“真跑路了就联合其他患者找卫健委、打12315,别单打独斗”。
也有理性的网友看到了行业的另一面。
有从事口腔行业的网友解释:
“不是所有牙科都暴利,很多小诊所老板其实赚的是辛苦钱。
集采对正规机构影响不大,淘汰的都是靠套路赚钱的‘野路子’”。
还有人指出:
“看牙的刚需一直都在,只要守住医疗本质,正规机构肯定能活下去”。
监管部门也给出了积极回应。
多地卫健委表示,正在建立民营口腔机构 “黑名单”。
对跑路、违规收费的机构严厉处罚。
市场监管部门则加强了预付款监管,要求诊所将预收费存入专用账户,防止老板卷款跑路。
这些举措让网友们看到了希望:
“治暴利、保患者,这样的洗牌才是有意义的”。
看到遍地关店的景象,很多人问:牙科生意真的没救了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所谓的 “凉透”,不过是野蛮生长的暴利时代结束了。
暴利时代的结束,对消费者是好事。
不用再为虚高的价格买单,不用再担心被医生 “套路”。
对正规机构也是好事。
淘汰了恶性竞争的对手,能靠专业和服务赢得认可。
当牙科诊所不再把 “赚钱” 放在第一位,而是专注于守护每一颗牙齿。
当患者走进诊所,不用再提心吊胆 “会不会被坑”,而是能放心地把口腔健康交给医生。
这个行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毕竟,牙科的终极意义,从来不是制造造富神话。
而是让每个人都能拥有健康的口腔和灿烂的笑容。
暴利退场,专业回归,这不是行业的 “凉透”,而是最好的新生。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满口牙齿拔完,口腔诊所却“跑路”了!记者调查:部分口腔诊所突然闭店中断治疗乱象.央广网.2025-07-25
治疗一半失联!多地门店爆雷,有人预交近6万元!创始人最新回应.潇湘晨报.2025-02-16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