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初,上海正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解放军攻占上海,中共中央上海局决定策反当时重兵在握的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作为蒋介石的亲信,汤恩伯无疑是很顽固的角色,对他的策反,更是注定难以实现...
其实这已经不是我党第一次尝试策反汤恩伯了,在此之前我党就曾经尝试过联络汤恩伯和当时浙江省的省政府主席陈仪共同起义,但是由于汤恩伯的出卖,这次起义最终仍然还是以失败而告终,也由此可见汤恩伯对起义其实是没有什么兴趣的。
那么我党当时为什么还要争取汤恩伯呢?
当初争取汤恩伯,是因为汤恩伯是陈仪一手栽培起来的学生,早年陈仪在陆军小学当校长的时候,身无分文的汤恩伯曾经向陈仪求助,而陈仪也确实让他当了学校的旁听生,可以说如果没有陈仪当初的帮助,就没有汤恩伯后来的人生。
之后汤恩伯始终追随陈仪左右,将陈仪视为自己的长辈,而陈仪也将汤恩伯视为自己的心腹。汤恩伯也是在陈仪的资助下,才能在1925年前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学习。1927年夏天,汤恩伯学成回国,又是在陈仪的帮助下才得以加入国民革命军。
汤恩伯因为和蒋介石是同校同科,所以算是蒋介石的学弟,因此也很受蒋介石的重视,后来汤恩伯也就渐渐的成为了蒋介石的人。而陈仪和蒋介石本来是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的,纯粹就是蒋介石自己作的。
陈仪原本是孙传芳的师长,曾经留学日本的时候是何应钦的同学,所以北伐之后也就加入了国民政府。蒋介石是很欣赏陈仪的,还曾经将其任命为福建省省主席。但是1937年蒋介石却命令陈仪参加日军组织的“庆祝皇家建设台湾40周年”观礼活动,陈仪当然不想去。
因为这一遭要是去了,是要被人骂汉奸,是要被戳脊梁骨的。但是由于蒋介石的命令,陈仪也是不得不去,这一去可算是炸了窝,陈仪在台湾的时候,每天都会收到至少几十封信骂他,说他是汉奸。陈仪的个人形象,也就此一落千丈。
但是陈仪不是真正的汉奸,他是被迫的,所以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陈仪也希望能够扭转自己的形象,但是在日军攻占厦门的时候,蒋介石竟然命令他“静观其变”,最终陈仪只能再次代人受过,因为眼睁睁看着国土沦丧,又一次成为了“汉奸”。
1938年汪精卫叛变投敌之后,陈仪再也忍不住了,公开发表讲话进行谴责,同时对自己多年来对日本的委曲求全向民众道歉,但是陈仪却也说明了,自己委曲求全是为了“迎合中央”,陈仪这么说就彻底得罪了蒋介石,所以他在1941年也被免职。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已经深刻的了解到了国民政府腐败的陈仪,也决定退出政府,但是这时他却又被任命为“台湾行政公署”长官,期间陈仪提议拒绝美军入台,拒绝美货,军统,中统特务入台,但是都被蒋介石所拒绝。
二二八事件中,陈仪原本正在和抗议群众谈判,但是蒋介石却派出大量军队屠杀台湾同胞,这次事件陈仪有成为了“背锅侠”,所以说在1947年之后,陈仪和蒋介石就已经堪称死仇了。至于汤恩伯,他和陈仪差得远,但是和蒋介石也算是多少有些矛盾。
1944年豫湘桂战役之后,汤恩伯在河南省一溃千里,而嫉妒于汤恩伯手握重兵的陈诚和胡宗南又趁机发难,最终汤恩伯被蒋介石削去兵权,改任徒有虚名的陆军总司令,汤恩伯也是在此时开始对蒋介石不满。
1947年孟良崮一战,张灵甫战死,整编七十四师被全歼,蒋介石震怒,对战败有直接责任的汤恩伯直到半个月后才敢去见蒋介石,结果蒋介石却命令汤恩伯当众跪下,随后又是对他拳打脚踢,打得汤恩伯满脸是血,可谓是颜面尽失。
后来汤恩伯去找陈仪哭诉,神女之说要自杀,陈仪竭力安慰,汤恩伯最终表示一定要反蒋。1948年陈仪被任命为浙江省主席,陈仪又去找何应钦运作,将汤恩伯任命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可以说只要陈仪和汤恩伯两人精诚团结,那么浙江起义必然达成,届时,甚至上海都有可能能够被和平解放。
然而,就在起义即将开始的时候,汤恩伯却开始顾左右而言他,不断的拖慢起义进程,最后陈仪在前往浙江奉化拜会蒋介石的时候,直接被逮捕了!浙江起义也就此失败,而陈仪本人则是在1950年被国民党台湾当局判处死刑,并在台北被枪毙。
而卖师求荣的汤恩伯也没有好下场,他完全失去了蒋介石的信任,没有被任命任何职务,1954年在日本郁郁而终。那么汤恩伯,他到底为什么要背叛陈仪呢?
汤恩伯背叛陈仪,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单纯就只是为了保命罢了。汤恩伯是真的不满于蒋介石,当初也是真的想要和陈仪一起干,一起起义,一起反蒋。但是问题在于,蒋介石其实从未真正信任过汤恩伯,当初国民党“陈胡汤”三大军事集团。
汤恩伯其实是最不受信任的一个,因为陈诚和胡宗南都是黄埔系的将领,唯独汤恩伯是跟着陈仪从地方军阀一路走出来的。所以早在抗日战争尚未结束的时候,军统就把毛森安排到了汤恩伯所部对其进行监视,汤恩伯也知道毛森来者不善,但是没有办法,也只能允许毛森进入部队。
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不让毛森进来,那么后果只会更加严重。自此之后,毛森就一直和汤恩伯绑定,但是毛森倒也不算跋扈,两人相处多年也始终相安无事。直到浙江起义即将开始之前,毛森凭借着自己特务的直觉敏锐的察觉到了情况不对劲。
随后迅速向毛人凤和郑介民报告了情况,情况也就这样传到了蒋介石的耳朵里。蒋介石很清楚汤恩伯不过是个软骨头,就让蒋经国去试探他,汤恩伯见到蒋经国之后惊得一身冷汗,蒋经国给了他二十万两黄金的军费,汤恩伯立刻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不仅对蒋介石宣誓效忠,还把自己的家人也送去了台湾。
而第二次对汤恩伯策反的时候,他仍然没有走上正确的道路,因为当时汤恩伯所部基本上都已经被打散,而他手边的部队,也全部都不是他自己的部队。在陈仪被抓之后,汤恩伯对我党其实已经不信任了。
因为他担心自己因为出卖陈仪,即便是真的投诚,或者起义,最终也难逃我党的清算,因此他几乎是铁了心的打算跟着老蒋走到底了。但是老蒋又何尝能够真的信任他?
最后汤恩伯还不是被免职,被彻底的边缘化,甚至就连台湾都不能待,只能出走日本,客死他乡。事实上汤恩伯最后也谈不上善终,在陈仪被枪毙之后,汤恩伯或许是因为后悔,或许是因为害怕,在日本的最后一段时间过的也不是很好,仅仅在1954年也就郁郁而终了...
他是没有想到陈仪真的会被枪毙的,在陈仪临行前他去求见,却被陈仪拒绝,汤恩伯痛哭了一晚上,但是那又有什么用呢?
参考资料:
《轰动一时的陈仪汤恩伯反蒋案》 刘静
《黎明前策反汤恩伯》 肖舟
《汤恩伯其人其事》 孟昭庚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