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男孩长大后“和妈妈不亲”了?多少妈妈“做错了”还不知道

孩子长大之后,往往会建立自己的社交圈,而这个社交圈中却常常没有妈妈的位置。

很多妈妈都发现,孩子有事儿会和朋友说,会和同学说,甚至会去“树洞”倾诉情绪,但是却不愿与妈妈沟通。

“儿大不由娘了”,谈到孩子和自己不亲的时候,很多妈妈都认为这是孩子长大的正常表现,孩子长大之后自然就会拥有自己的生活,从而“忘了娘”。

但事实上,家里的男孩之所以长大后和妈妈不亲,并不是“忘了娘”。

为什么男孩长大后和妈妈不亲了?

在我身边,其实有好多同学、朋友在长大之后,都和自己的母亲存在情感淡化的情况。

小景是我的初中同学,他的父母是做生意的。说是做生意,其实就是开了一家小卖铺,虽然收入比较平淡,但是平时却很忙。

所以,在我眼中小景的妈妈可是对小景很好的,为了小景能够更好的发展,整天起早贪黑、累死累活的。

我原本以为,小景会因此而和妈妈的关系很好,但是我错了。小景在大学毕业之后,和妈妈的关系并不好,可以说是无话可谈。

之后,小景结婚生子,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和妈妈之间仍旧是一种“陌生的亲子关系”:小景很注重尽孝,买了三层小楼接过父母一起住,让父母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小景却很少和妈妈进行交流,几乎就是有事儿说事儿,没事儿不说话的状态。

这样的情况,让小景的妈妈感到有点伤心。

但是说孩子不孝顺吧,孩子凭借自己娶了媳妇,有了子女,还买房买车,还接自己一起住,享受更丰富的物质生活,体验更好的生活质量,这岂是不孝?

但是说孩子孝顺吧,却又和自己想的不一样,毕竟孩子物质上给自己的很充足,但却似乎和自己没有什么感情,没有承欢膝下,没有嘘寒问暖,平时连聊个天都是奢望。

为什么会这样?大家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小景的妈妈是如何对待小景的,小景就是如何对待妈妈的:

小景小时候,妈妈因为做生意顾不上小景的情感需求,导致小景的亲子情感系统“出现了故障”。

长大之后,没有经历过温馨生活场景的小景,自然不知道怎么满足妈妈的亲子情感需求了。

到头来,孩子和妈妈不亲,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妈妈的忽视。

其实在生活中,很多男孩长大之后之所以和妈妈不亲,都是因为妈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事情“做错了”。

牢记“三要三不要”,男孩长大后仍“和妈妈亲”

●三要

1)要注意有效陪伴

虽说男孩子比较偏向于理性思维,不比女孩那么地感性,但是男孩仍旧需要来自家长的有效陪伴,毕竟男孩只不过是偏向理性思维,又不是没有感性。

就像小景的情况,之所以长大之后和妈妈不亲,大多都是因为小时候妈妈没有对小景进行有效陪伴,在小景的成长过程中缺席太多,所以导致小景和妈妈的情感深度被削弱。

值得注意的是,有效陪伴并不是说妈妈和孩子待在一起就行了,而是要进行交流、互动,比如一起看书、和孩子一起玩等等,而不是坐在一起毫无交流。

2)要允许孩子“流泪”

古语有云“男儿有泪不轻弹”,现在很多妈妈也觉得男孩就应该坚强、有毅力,就应该不哭不闹。

但实际上,男孩的委屈仍旧需要释放,如果妈妈过度地要求男孩“坚强”,就可能会导致孩子感受不到来自妈妈的爱,感受不到家的幸福,缺乏安全感等等,从而导致孩子和妈妈的情感变淡。

所以,我们要注意,即便是男孩,也是拥有哭泣权利的,而哭泣也是孩子正常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

毕竟,“男儿有泪不轻弹”还有下一句。

3)要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

一定不要忽视“忽视”的威力,它可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影响。

很多宝妈觉得孩子还小,啥也不懂,于是对孩子的要求、需求、意见等都持以“忽视”的态度,在很多事情上对孩子“敷衍了事”,认为孩子哄好就行。

但实际上,这一点一滴孩子都会记得,并且会不断地累积。

你对孩子的忽视在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让孩子开始对你产生失望、不信任等心理,从而影响亲子关系。

所以,千万不要忽视孩子,要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

●三不要

1)不要包办替代

不少的宝妈,总喜欢包办替代孩子做一些事情。比如说孩子的日常家务,像是叠被子、洗衣服等等。

妈妈觉得这些事情很小,但实际上这些事情都是锻炼孩子个人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家长包办替代了,那么就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2)不要比来比去

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因为在对比之前,孩子就已经输了。

比如“你看隔壁小王学习多好”、“你看邻居大黑多孝顺”、“你看楼下小志身体多棒”,这些根本就是拿孩子的缺点对比别人最出色的优点,怎可能不败。

连续的“输”,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错误的认知,从而严重影响孩子的发展,并且会导致孩子与妈妈的感情变淡,因为孩子觉得自己“不配”做妈妈的儿子,自己太差了。

3)不要使用打击教育

自信心是孩子积极向上、获得好心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如果经常对孩子施以打击教育,孩子的自信心就会不断受到削弱。

不仅如此,由于孩子自信心的削弱来源是妈妈,所以孩子会被动地对妈妈产生抵触情绪,这是孩子潜意识的一种“自保”反应。

所以,我们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或是某件事做不好的时候,千万不要打击孩子。

而是要给孩子一定的支持,肯定孩子的努力和付出,这样孩子才会和妈妈建立更加深厚的情感。

结语

总体来看,要想男孩长大之后和妈妈依旧保持较为亲近的情感关系,根源还是在于妈妈有没有遵守这“三要三不要”。

那么,你觉得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男孩与妈妈之间的情感关系?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3

标签:育儿   妈妈   男孩   孩子   情感   事情   自信心   关系   社交圈   男儿有泪不轻弹   可能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