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个人崇拜有多膨胀,在地方考察《恒大报》竟用“会见”一词

“接待”变“会见”:字眼升级背后是啥?

恒大集团内部流通的《恒大报》,作为企业文化和管理层意志传递的重要载体,其遣词造句历来受到内部员工的关注。2017年9月,该报刊发的一篇报道引发了外界的广泛讨论,其标题赫然为《许家印主席考察江苏会见省委书记省长》。这则标题引发关注的焦点在于“会见”一词的使用。

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政治语境和官方新闻报道规范中,“会见”一词通常具有特定的含义和使用范围,多用于描述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其他高级别官员之间的外事活动或重要的国内政务会晤。将此词用于一位民营企业的负责人与地方省级领导的常规工作会面,在语义上构成了明显的拔高,打破了既有的语言规范层级。

考察《恒大报》的历史存档可以发现,这种对许家印相关活动报道措辞的调整并非突发奇想,而是呈现出一个清晰的、逐步升级的演变轨迹。将时间拨回至三年前的2014年5月,当时许家印同样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区域性商务考察,目的地选在了中国东北的老工业基地省份吉林。

根据彼时《恒大报》的记载,在描述吉林省当地官员与许家印的会面时,所使用的动词是“接待”。“接待”一词相对中性、通用,符合一般商务活动和地方政府与企业交流的常规表述习惯。从2014年报道吉林之行的“接待”,到2017年报道江苏之行的“会见”,语言层面的“升级”,其时间节点恰好与恒大集团自身发展史上的一段高速扩张期形成了惊人的同步。

回顾恒大的业绩增长曲线:2013年,恒大地产的全年合约销售金额历史性地突破了1000亿元人民币大关,具体数字为1004亿元,正式跻身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千亿俱乐部”,这在当时被视为企业规模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

而仅仅四年之后,也就是使用“会见”一词的2017年,恒大集团的全年销售额达到了创纪录的5009.6亿元人民币,不仅实现了与2013年相比近五倍的爆发式增长,更是在这一年超越了长期以来的行业领跑者万科以及同样迅猛发展的碧桂园,首次问鼎中国房地产企业年度销售额排行榜的冠军宝座。

铁腕治军?许老板的管理“紧箍咒”

恒大集团之所以能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从一家区域性房企迅速膨胀为业务遍布全国乃至涉足多个产业的庞然大物,其独特的管理模式被认为是关键因素之一。探究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许家印早期的一段职业经历。上世纪80年代,他在国营大型企业河南舞阳钢铁公司工作期间,担任热处理车间主任。

当时,他就以严格、注重细节和制度建设而闻名。随着1996年恒大集团的创立以及后续规模的不断扩张,许家印早年对规章制度的重视被进一步放大和系统化。据恒大内部流传的信息以及部分公开报道显示,集团最终建立起了一套极其庞杂、细致入微的规章制度体系,据称覆盖了集团所有的业务板块、管理层级、工作岗位乃至操作细节,其条款总数累计达到了惊人的上万条之多。

这种强调绝对服从、高度纪律性的“军事化”管理风格,在恒大集团投资运营的广州恒大(后更名为广州队)足球俱乐部得到了最为鲜明和公开的体现,并借助足球运动的巨大社会影响力而广为人知。俱乐部自成立之初就推行了一系列极其严厉的管理规定,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被称为“五必须、五不准、五开除”的核心条例。

“五必须”明确要求球员必须做到:刻苦训练、奋力拼搏、坚决执行主教练的战术意图、严格遵守队规队纪、时时刻刻自觉维护俱乐部的良好声誉。“五不准”则划定了若干行为禁区,包括:不准球员相互拉帮结派、不准球员相互攻击、不准球员在比赛中出现恶意犯规、不准球员与裁判员发生争执、不准球员发表任何有损俱乐部和恒大品牌形象的言论。“五开除”更是设立了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明确了若干可以导致球员被直接开除出队的严重违纪行为。

球场高呼“许帝”:个人崇拜咋炼成的

2013年11月9日晚,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成为了见证历史的焦点。许家印投入巨资打造的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在亚冠联赛决赛次回合比赛中主场战平对手,凭借客场进球多的优势,历史性地首次捧起了亚洲足球俱乐部最高荣誉——亚冠联赛的冠军奖杯。

这是中国足球俱乐部时隔23年再次登顶亚洲之巅,现场数万名陷入狂喜的球迷,在看台上自发地打出了印有“许帝”二字的大型灯牌和横幅。与此同时,现场的巨型电子屏幕也在反复播放着精心制作的视频片段,内容多是许家印此前亲临恒大足球训练基地视察、与教练员和球员们亲切交流、发表讲话进行指导和动员的画面。

根据曾在恒大集团工作过的人士以及部分媒体的披露,集团内部长期设有一个编制庞大、专业水平较高的恒大民族歌舞团。该歌舞团除了承担一部分对外商业演出、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以提升恒大品牌形象的任务外,其在恒大内部体系中扮演着一个更为特殊且重要的角色——在集团举办的各种高规格内部活动,如每年年终的工作总结表彰大会、重要的周年庆典、大型的员工联欢晚会等场合,进行“量身定制”的文艺表演。

这些表演的节目内容,往往紧密围绕歌颂恒大集团的发展成就、赞美企业文化、尤其是突出和颂扬创始人许家印的英明领导而展开。其中,演唱如《恒大颂》之类的企业歌曲,据称已经成为这些内部晚会的固定流程和保留曲目。

而这些歌曲的歌词内容,更是毫不避讳地充满了对许家印个人作用的极度推崇,诸如“许主席挥手定乾坤”这样带有强烈个人崇拜色彩的唱词,反复出现在歌颂恒大的宏大叙事之中,将许家印置于一个近乎“神坛”、能够决定企业命运乃至影响时代的至高位置。

喝水都要指定批号:大老板的“精致”与代价

一份在恒大内部被称为《各级领导客史记录》的文件,据称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这份文件的主要内容,是详细记载包括许家印在内的集团高层领导的生活习惯、个人偏好以及在接待、差旅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提供精准、周到、符合领导心意的服务。

饮用水方面,他只饮用恒大集团旗下出品的“恒大冰泉”矿泉水,并且有特定的批次要求,并非所有批次的恒大冰泉都合乎标准。在个人嗜好方面,他有抽雪茄的习惯,但所抽的雪茄必须由身边的工作人员提前按照他的特定要求剪好切口,以便他随时取用。

在居住环境方面,无论是下榻酒店还是其他居所,房间内的空气湿度必须通过设备精确控制在50%左右,以达到他认为最舒适的状态。甚至在日常饮食的水果选择上,也有极其具体的指定,例如必须是来自日本的温室蜜瓜搭配同样源自日本的高端葡萄品种“晴王”。

在一次接待某位极其重要的潜在合作伙伴或客户时,许家印了解到对方对某一品牌的限量版豪华汽车情有独钟。为了投其所好,营造良好合作氛围,他不惜斥巨资专门购置了一辆该款豪车,供这位贵宾在逗留期间使用。据称,这一举动极大地取悦了对方,为后续的商业合作谈判铺平了道路。而在合作顺利敲定、贵宾离开之后,这辆刚刚购入不久的限量版豪车又被迅速地转卖处理。

这种围绕个人崇拜构建起来的强大“光环效应”,其辐射力甚至在现实世界中产生过破坏性的后果。一个常被提及的案例关乎浙江曾经的女首富、新光控股集团的创始人周晓光。据称,周晓光本人曾公开表达过对许家印及其商业模式的钦佩和崇拜。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原本以饰品制造和商贸为主业的新光集团,决定响应当时的潮流,大举跨界进入资金密集、风险也更高的房地产行业。

由于缺乏足够的行业经验积累、风险评估不足以及可能存在的过度扩张等问题,新光集团在房地产领域的拓展并不顺利,最终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导致整个集团走向破产重整的境地。

楼塌之前还在宣誓:“绝不躺平”的讽刺剧

2020年,在一次规模盛大的“恒大集团复工复产专题会”上,许家印要求参会的1200多名集团各级管理人员,集体起立,高声宣读一份《恒大集团领导誓词》。誓词中,“上下齐心、绝不躺平”等口号铿锵有力,试图展现集团克服困难的决心。对照恒大随后迅速爆发的全面债务危机,以及其最终的结局,这句“绝不躺平”的誓言显得尤为苍白和讽刺。

与此同时,一些关于许家印在私人酒局上的轶事也开始流传。例如,他曾向人夸耀自己能够同时邀请到四位名字中带有“冰冰”的女明星作陪。这类真假难辨的传闻,与其说是商界领袖的逸闻趣事,不如看作是权力过度集中、个人意志极度膨胀后,所产生的一种异化现象的注脚。

最终,当曾经作为广州地标之一的恒大中心楼顶霓虹灯悄然熄灭,这个一度依靠高速周转、高杠杆、以及围绕创始人构建的强大个人崇拜体系支撑起来的商业帝国,终于在时代的浪潮中显露出其脆弱和荒诞的底色。

那高达2.4万亿人民币的巨额债务,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为这场始于“神话”终于危机的商业故事,画上了一个沉重的休止符。

参考资料:[1]端木.不可复制的许家印&可供借鉴的“恒大模式”[J].中国房地产,2016(32):20-2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9

标签:大报   个人崇拜   新光   球员   俱乐部   广州   中国   足球俱乐部   领导   地方   集团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