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进补,为什么中医建议你多喝粥?

民间素有“秋冬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秋天是进补的关键时节,自然界由“夏长”转为“秋收”,人体气血也是如此。


在中医眼里,夏秋之交喝点粥,有助益气补脾,搭配药食同源的养生食材,能更大程度地发挥营养价值。

《生命时报》邀请中医解读,并总结秋季进补的注意事项。


夏秋之交,补气血的好时机


《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指的就是秋冬养气血要注重滋阴。


夏秋之交,消化系统较为脆弱,进入秋季后,干燥的气候又容易损伤肺脏的津液,引发口干、咽干、咳嗽等症状。

为什么推荐秋天喝粥


秋补不是一味的贴秋膘,既要注意调节肠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又要滋阴润肺;喝点养阴益肺、生津润燥的粥,就是补气血不错的选择。


1.粥类食物容易吸收,含水量也高,有助增添津液。


2.粥可以帮大家实现主食多样化,以粥作为载体,添加多种辅助食材,可达到均衡营养的目标。


中医推荐4种养生粥


浙江省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蔡玉群推荐,夏秋之交喝这几种养生粥。


银耳莲子粥


银耳清热润肺、养胃生津;莲子有助补脾止泻、养心安神。另外,银耳有助延缓水分的吸收速度,滋润消化道黏膜,是润燥佳品。


做法

适量大米、银耳一朵、莲子20克。


莲子洗净,提前浸泡1小时;银耳用清水泡发,撕成小朵备用;大米洗净,与泡好的莲子、银耳一同放入锅中。

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煮1~2小时,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加适量冰糖,搅拌至融化即可。

薏仁茯苓瘦肉粥


适合想祛湿又害怕燥热伤阴的人。薏仁促消化;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猪瘦肉有助滋阴润燥。


做法

炒薏仁20克、茯苓20克、瘦肉50克、大米适量。


瘦肉切成薄片,用适量的盐和料酒腌制;把洗净的大米、炒薏仁、茯苓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


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煮1小时左右;加入腌好的肉片,继续煮10分钟左右,最后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山药枸杞粥


山药健脾养胃、补肾益精;枸杞有助润肺止咳,能减轻秋季干燥引起的咳嗽等不适。


做法

山药20克、枸杞5~10克、大米适量。


山药去皮洗净,切成小块,枸杞洗净备用;熬煮大米,半熟时加入山药块,煮至粥稠,加入枸杞,再煮1小时即可。

桂圆红枣粥


适合夏秋之交时心脾虚弱、体质偏寒者食用。桂圆和红枣有补气养血的作用,很适合经常乏力、心悸、失眠多梦的人食用。


做法


桂圆肉30克、红枣5枚、大米适量。


将桂圆肉、红枣洗净切开,与大米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熬煮1.5~2小时即可。

总的来说,这4种养生粥制作简单但滋补效果佳,大家可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进行搭配,以达到调养身体、预防秋季疾病的目的。


中医的秋日进补提示


除了饮食上的“秋补”,在生活起居上,中医也有几点提示。


补运动

秋天要多出门登高望远,多进行户外活动,尽量选择轻松悠闲、活动量适宜的项目。

补睡眠

秋天容易出现“秋乏”,午睡小憩有助调养身心,一般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


注意别睡在有穿堂风的厅堂或露天等处,睡眠休息时最好盖条薄毯,以免昼夜温差大引起腹部着凉而腹泻。

补情绪

秋天容易心情低落、思绪杂乱,身体会产生“郁火”,可以多听白噪音、轻音乐,少去嘈杂、人群密集的地方。


睡前让身体自然放松,可有效排除杂念和烦恼,使心情舒畅。▲

来源:生命时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5

标签:养生   中医   建议   大米   银耳   山药   莲子   枸杞   茯苓   红枣   滋阴   秋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