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14日讯 8月13日清晨,林家大湾老村支书林更财带着扫帚出门,向村头的“反抗日寇暴行纪念碑”走去。这座高17米的大理石纪念碑四周,74棵松柏环绕。
俯瞰林家大湾“七四纪念广场”。记者高文举 摄
林家大湾位于武汉市长江新区仓埠街道墩塘村。1939年1月18日,两名日本鬼子兵拦下路过此地的一位中国妇女,欲行强奸,被林家大湾村民合力击杀。1月28日至2月2日,日寇血洗林家大湾,74位村民被害。
1968年、1996年、2021年,林家大湾三次立碑,纪念74位遇难村民。“我们一代人立一次碑,已历经三代了。”林更财说,立碑就是铭记历史、警醒后人,让历史不再重演。
1940年至1967年,每逢清明,村民都会在当年村民罹难处祭奠,无碑的纪念持续了28年。
1968年,村民自发筹集水泥、青砖,为74位遇难村民立碑。时年45岁的村民林立培用铁钉在水泥板上,逐一刻下74位遇难村民的名字。林立培16岁时目睹惨案,18岁走上抗日战场。
1996年,纪念碑上的名字变得斑驳,难以辨认。村民自发捐款6万多元,建起“反抗日寇暴行纪念碑”。这次,74个名字被村民用凿子一锤一锤刻入石碑。1997年,该纪念碑被纳入县管文物保护项目,2007年,纪念碑所在地被列为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1年,砖石纪念碑破旧,再修纪念碑又一次被提上日程,雕刻机将74位村民名字刻在大理石上。墩塘村党支部书记林先敏说,碑刻上的名字,一次比一次清晰,一次比一次深刻。屠杀者妄图否定历史,那是痴心妄想。
像林立培一样,从军卫国成了林家大湾的传统。86年来,先后有百名村民从军卫国,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越战争中都有他们的身影。
“刻了蚀,蚀了刻。我终于明白,村里为何要反复修碑。”26岁的村民林思远是退役军人,曾祖父在那场惨案中被害。“有碑文做证,历史不容狡辩,也不容篡改。”
据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所著《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1938年12月10日,日军第13师团占领新洲。南京大屠杀发生时,正是这个师团接替日军第16师团担任南京警备。
“民间有很多自发的抗战行为,展现出中国人骨子里正义勇敢、坚韧不屈的斗争精神。林家大湾村民们的抗争正是其中的样本。”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二战史专家胡德坤说,民间抗战故事是我国抗日战争历史重要的一页,值得铭记、值得流传。
(长江日报记者杨佳峰 陈晓彤 谌达军)
【谢会芳】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