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上个世纪的女明星,22岁正青春时,嫁给大她24岁、亲姐曾经爱过的男人——郭沫若。
婚后生养6个孩子,夫妻恩爱41年。
不料,郭沫若去世后,她在亡夫日记中,意外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原来当初姐姐的死,竟和郭沫若有关!
几个月后,她走上和姐姐一样的绝路——自缢而亡。
她就是郭沫若3位妻子中的最后一位——于立群。
01
于立群出生名门,祖父于式枚是清朝同治年间的榜眼。
不过后来家道中落,父亲靠变卖房产和祖传字画养家,无力支付孩子们的学费。
那时,于立群的姐姐于立忱,虽然只比她大4岁,但早熟懂事,每天去外面摆桌给人代写春联。
姐姐写得一手好字,人也长得漂亮,所以生意很好,挣的钱都给于立群当学费。
1930年,14岁的于立群考入上海电影学校,用“黎明健”的艺名拍电影、演话剧,很快成为红极一时的女明星。
那会姐姐在上海《大公报》工作,和于立群离得不远。
俩人一有空就约见面,像小时候一样躲在被窝里谈心,姐妹感情一直很好。
于立忱和于立群姐妹
有一次,姐姐突然拿出一篇文章给她读。那是北伐成功后,郭沫若义愤填膺写下的《请看今日蒋介石》的讨蒋檄文。
于立群永云不会忘记,当时姐姐的眼底,盛满了浓重的热忱,那是对郭大才子的敬佩之情。
在那之后,姐姐便经常读郭沫若的著作,精神上感到无比快乐。
可惜,身体却在受罪。
1934年,姐姐得了肺病,前往日本治疗,并兼任《大公报》东京特派记者。
好巧不巧,那时郭沫若也在东京,而且住得不远,俩人就这样相识了。
郭沫若在日本的罕见留影
那段时间,于立群在姐姐的来信中,经常看到“郭沫若”3个字。
她为姐姐能和昔日偶像近距离接触感到开心,也很期盼姐姐早日病愈归来。
然而,她没等到姐姐的康复,反而等来姐姐的死讯。
那是1937年初,姐姐突然回到上海,不久留下绝笔“无能为力矣”,自缢而亡。
同年,郭沫若回国,刚到的第4天就去中国公墓凭吊于立忱,还为她写了一篇纪念文章《断线风筝》
于立群读了文章,为郭沫若的重情重义而感动不已。
她想,姐姐在天之灵,应该感到很安慰吧。
那时的于立群还不知道,仅仅一年后,她将成为郭沫若的妻子。
02
适逢抗战,于立群经常以女明星的身份,参加抗日救亡文艺演出。期间经人介绍认识了郭沫若。
于立群的年轻漂亮、气质出众,让郭沫若一见倾心。初见面时,他对于立群说:
“我最爱你的姊姊,可惜她死得太早,我只好将爱她的心,转移到你的身上。”
于立群因为姐姐的缘故,早已对郭沫若的才学心生敬佩。如今见面,更被他的儒雅,以及共同的抗日目标所折服。
一开始,于立群只把郭沫若当敬重的长辈,毕竟对方比她大了整整24岁。
后来,她随郭沫若上前线劳军。她参加抗日演出,郭沫若创办《救亡日报》
或许是出于对姐姐的缅怀,于立群百忙之中重拾毛笔,在郭沫若的指教下,研读历代碑帖,写了不少篆隶作品。
这些作品后来被成都杜甫草堂等博物馆收藏,此外,她还出版有《于立群遗墨》。
因为共同的抗日理想和文学志趣,俩人在朝夕相处中,感情渐渐升温,不久同居了。
1938年,郭沫若正式向于立群求婚。
可于立群犹豫了。
她知道,郭沫若已经48岁,这个年纪肯定有婚在身。
确实,郭沫若早在20岁出头,就在父母安排下娶了一个妻子,叫张琼华。
只不过,郭沫若嫌弃对方长得丑不肯圆房,新婚才5天就离家。
名义上是外出求学,然后把张琼华留在家中替他侍奉双亲。
郭沫若告诉于立群,他对原配没有半点感情,也没同过房,是父母硬塞给他的,那桩婚姻不算数。
那个年代,挣脱包办婚姻、追求自由恋爱的男人并不少见。于立群信了,答应了郭沫若的求婚。
结婚那年,于立群22岁,郭沫若46岁。
婚后,于立群跟着郭沫若回了一趟老家,见到了张琼华。
于立群震惊了,因为张琼华由于常年操持家务,看起来就像郭沫若的母亲一样苍老。
于立群更震惊的是,张琼华仿佛佣人一样,双手垂在身前,一直站在角落中。
夜里,张琼华还把自己居住多年的婚房,让出来给于立群和郭沫若睡。
这让于立群心中不好受。
但人性如此,于立群已经嫁给郭沫若,自然不愿意再把丈夫拱手让人,于是也接受了郭沫若关于张琼华“不过保姆”的说辞。
几天后,于立群和郭沫若回城里生活。张琼华则继续独守空闺,照顾公婆,直到87岁离世。
后来,于立群相继为郭沫若生下4子2女,生活热闹且幸福。
于立群不仅是郭沫若的妻子,还充当他的秘书,经常替他查资料、抄文章、起草文件等,为他分担了大部分辛苦工作。
因此当时很多人说,郭沫若过着一种对于立群极不公平的“潇洒生活”。
于立群却觉得,只要有爱,辛苦一些也是幸福的。
直到一个自称是郭沫若妻子的日本女人,带着5个孩子找上门时,于立群的幸福滤镜才碎了一地。
原来结婚时,郭沫若隐瞒了自己另一桩婚姻。
那桩婚姻,发生在当初他流亡日本时。
郭沫若在日本和孩子的合照
03
那是1916年,郭沫若在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位叫佐藤富子的22岁女护士,对她展开热烈追求,不久向她求婚。
佐藤富子出生日本望族,家里不同意她和郭沫若结婚。但佐藤富子铁了心要嫁,不惜和家里断绝关系,和郭沫若结了婚。
婚后,她改了一个中国名字 ,叫郭安娜。
当时郭沫若只是一个穷学生,靠翻译挣钱,日子过得很苦。
即便如此,出身富裕的安娜,还是每天啃红薯,省下钱来买肉菜给郭沫若吃。
他们在一起生活21年,相继生下4子1女,生活清贫却幸福。
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郭沫若不辞而别,回国参加抗战,第2年和于立群结婚。
就在郭沫若和于立群恩爱相守时,郭安娜一个人靠着打零工,艰难地养育5个孩子。
照片中的女子为郭安娜
到了1950年,安娜从报纸上得到郭沫若的消息,立刻带上5个孩子万里寻夫。
可惜,她被郭沫若拒之门外。
郭沫若说:你走吧,我有妻子了。
郭沫若如此决绝,是为了向于立群表示:我不会再和安娜有任何牵扯,我心里爱的只有你一个!
于立群心里很难过,她恨郭沫若当初的隐瞒。
只是,念在他们6个孩子的份上,以及安娜被赶走后,再也没来打扰他们的生活,于立群还是选择原谅郭沫若。
直到1978年6月郭沫若去世,他们夫妻恩爱了41年。
可于立群万万没想到,丈夫去世后,她竟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姐姐于立忱的死,和郭沫若有关系!
04
当时,于立群为了纪念郭沫若,将他在解放后创作的诗汇集出版,名叫《东风第一枝》,此后又投入到《郭沫若文集》的出版工作中去。
不料,在整理文稿时,于立群意外发现郭沫若的日记,以及他和姐姐的书信往来。
她才知道,原来姐姐在日本时,曾经和郭沫若交往过3年,还怀过他的孩子!
但那时,郭沫若和安娜已经是名正言顺的夫妻。
据于立忱的好友谢冰莹在《联合报》上的发文,当时郭沫若告诉于立忱,是安娜拼命追求、以自杀威胁,他不得已才和安娜结婚。
郭沫若让于立忱先拿了孩子,他会尽快和安娜离婚,然后光明正大和她在一起。
于立忱信了,打了胎。
可她左等右等,始终等不到郭沫若承诺的“离婚”,最后心灰意冷回了国。
她告诉好友谢冰莹:
“我当时真是昏了头,由于他是个富于革命性的作家,我佩服他,也同情他,唉……我除了死,绝对没有脸见人!”
很快,姐姐以自缢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
而这些椎心泣血的往事,于立群竟一直被蒙在鼓里,还和仇人同床共枕40年!
郭沫若和于立群的晚年合照
真相如惊雷,击碎于立群毕生信仰。
那一刻,于立群感觉天都塌了,内心充满无限悲痛、愤恨,和愧欠。
沉重的情绪一直压在心头,压得她喘不过气……
1979年2月,于立群自缢于北京故居,享年63岁。
郭沫若在众人面前挥墨泼毫,旁边站着妻子于立群
有人说,于立忱会走上绝路,部分原因是出于对国恨家仇的悲愤;
而于立群步姐姐的后尘,也和特殊时期2个儿子死去,带给她的精神创伤不无关系。
但说到底,郭沫若大概也难辞其咎。
才华的光辉,永远无法遮掩道德的灰暗。郭沫若再有才,也掩盖不了他对几名女子的伤害。
这段悲伤的民国往事告诉我们——
忠诚和责任,才是婚姻的底线。
参考来源:
《郭沫若和日本妻子佐藤富子的婚恋恩怨》,《于立群与郭沫若》,《世纪风采》2010年第7期等权威出版物。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