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10月15号,中国商务部对外宣称,中方已经向世贸组织递交了磋商请求,起诉印度对电动汽车和电池产业给予不公平的补贴政策,吸血中企足足6年。这是一次公开且正面的法律较量,是中国为其自身产业争取公平待遇的一把利刃。
图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
商务部发言人当天表示,印方政策严重违背世贸组织的“国民待遇”与“禁止性进口替代补贴”,属系统性的不公竞争。
2019年以来,印度政府以所谓扶持产业为由出台多个电动车、电池补贴项目,并持续多年实施该类政策,总金额超过9万亿元人民币。
其中最早推出的是在2019年推出的“FAMEIndia计划”达到了1150亿元人民币,只面向印度当地组装或者生产的电动车给予补贴。中国的车企的产品并不能包含在内所以直接就被踢出了印度市场。
图 | 印度总理莫迪
2021年,印度又推出“汽车及零部件生产激励计划”和 “先进化学电池制造激 励计划 ” ,合计金额4404亿元人民币。
表面上喊着招引外资的口号、高声 大叫欢迎外商来投资设厂,并承诺会给予各种优待扶持措施等,在这种大旗之下 躲藏着不少陷阱,搞补贴首先就是分给那些在本国境内拥有工厂或者许诺做到本地化的外资项目 。
中国公司如果不达到他们划定的一些本地建投与原材购门槛,就根本不允许参加分配过程之中去。
图 | 在江苏省连云港港东方港务分公司码头,大批汽车集港准备装船外运
第2024年新政继续加码:电动乘用车补贴加上公交采购机制一共投入3848亿元,可申请条件变得越发苛刻,需要三年内本地增值达到25%,五年后还要达50%,印度在政府采购上也偏袒本国制造商,中国电动车企即使价格低廉也会被拒之门外。
商务部表示印度的补贴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整条的产业链闭环。
图 | WTO 世界贸易组织 世贸组织
这就已经不单单是正常的扶持一个产业了,而是直接变成了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我们不止一次向印方提出了严厉交涉但是没有得到正面回复。
此次中方递交给WTO的是发起争端解决程序的第一步,磋商请求 。世贸组织对磋商作出规定:印度必须在收到后60日内予以回复或者就磋商事宜进行协商。若磋商未获成功,则中国方可申请建立专家小组进一步处理。
图 | 印度总理莫迪
不只是中国不高兴,近些年来印度在光伏发电产品、钢铁制品、化学产品这些方面所做出的贸易行为已经让其他WTO成员很是关注。中国这次提起诉讼也等于把印度的政策推到了世界聚光灯前。
而背后的数据就更加令人匪夷所思了。根据印度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2025财年,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992亿美元左右。
一边不断从中国大量进口商品、一边不断地设置技术壁垒与制度门槛,以限制中国制造的产品进入其市场内销售,在逻辑上是不合乎常理的,在经济方面也存在着畸形发展的情况发生。
图 | 山东港口青岛港,繁忙作业的外贸集装箱码头
中方发言人称,若印度不愿纠正现有的违规行为,那么中方将会采取对等的反制措施来保障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如果采用关税加征、限制印度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或在原材料特别是关键部件、高端零部件出口方面设立壁垒等方式来予以反击。
这场仗,不会很快打完。对中国来说,这是用法律武器亮出的一张警告牌。对印度而言,一旦死守当前政策不变,面对的将不仅是中国的压力,还会是WTO多边规则和国际市场的围观。
图 |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印度总理莫迪
中印在新能源车、电池方面的竞争成为全球热点,中国凭借完备的产业链与成熟的技术处于上风,印度企图利用政策优势快速追赶。不过,若想借助不公平原则获取竞争优势,“弯道超车”很难跑得长久。
这一回轮到我们发牌了,裁决还没有出来,但是信号已经很明显。产业上的竞争可以用技术去比拼,而贸易的角力却得遵循规则来办事,谁要是先犯规就得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参考资料
1.《中方在世贸组织起诉印度电动汽车及电池补贴措施 商务部回应》2025-10-15 16:24 | 来源:央广网
2.《商务部就中方在世贸组织起诉印度电动汽车及电池补贴措施答记者问:中方将采取坚决措施,切实维护国内产业合法权益》2025-10-15 16:07 | 来源:证券时报
3.《中方起诉印方,商务部回应》2025-10-15 17:49 | 来源:环球时报
更新时间:2025-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