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二战结束,人们总会想到日本投降,并对其遭受原子弹的轰炸而津津乐道,日本也总是标榜自己为核爆的受害者,不愿承认自己的罪行!
对于日本投降的原因,很多人的主观印象便是美国的两颗原子弹摧毁了日本最后的幻想!
但对此有不少日本历史学家却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还是苏联的一则公告使得日本彻底地慌了神!
二战末期,随着德国的投降,便只剩下日本还在苦苦支撑,然而战争的阴影早已笼罩在整个日本头顶!
无论是政府还是军官,其实都已经对当时的战争没有了信心。
美军的强势进攻,让本就所剩无几的日本海军彻底摧毁殆尽。在广阔的海洋上,日本再无力阻止美军的推进!
与陆军不同,海军只有成功和失败,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不仅如此,美国的空军也在不断地打击着日本海岸线,摧毁了大量城市,使得日本的海上补给更是难以为继。
在日本投降前的半年内,美国对日本的轰炸,就累计造成了至少三十多万人的死亡,多个城市化为废墟!
然而,面临着如此打击,日本却依旧没有低头,尤其是那些军国主义的将领们,作为政府的核心,还是坚信着能够通过谈判来掩盖投降的事实。
直到美国原子弹的试爆成功,美国瞬间转变了心态,认为不借助苏联的力量也能够让日本投降,便从迫切希望苏联对日作战,转为担心苏联对日参战会影响日本投降后,美国在远东的布局和战略。
当《波茨坦公告》发布之后,日本领导层瞬间陷入了恐慌。然而他们却依旧抱有侥幸心理,他们认为,没有苏联的参与,一切的压力都还是会有转机的!
他们不是不想投降,而是希望苏联能够作为中间人进行调停。
早在1941年,日本就和苏联政府签署过中立条约,虽然在几个月前,苏联单方面撕毁条约,但这还是给日本政府带来了幻想!
日本政府认为,苏联会为了在太平洋的利益来帮助日本“周旋”,从而争取到一个“有尊严的投降”!
然而一切变化的都如此之快,就在日本政府想要保全自己的时候,美国那边已经开始全力准备着最震撼的武器——原子弹!
当原子弹落下的时候,战争的天平瞬间发生了倾斜!
见识过长岛惨状的日本民众,心中都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
然而面对着如此恐怖杀伤力的武器,日本政府还是没有立刻表现出投降的意思。
那是因为在这个时候,日本在中国东北还有着七十万的军队,而这些人里面还有很多顽固分子还觉得可以撑一撑,不想就这么直接投降!
甚至为了鼓动人心,日本政府还幻想美国只有这一颗原子弹。
虽然害怕原子弹的威胁,但日本领导层还是想谋取更多的战后利益,并且,他们将希望都放在了一直按兵不动的苏联身上!
面对核弹的威胁,在日本政府内还是有一些军国主义者认为,他们或许还能继续拖一拖,或许等待更合适的时机来和美国人进行谈判。
这种拖延的想法,并不是看到原子弹后才产生的,早在德国投降之时,日本政府就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但军国主义思想还是主张继续战争,甚至计划在本土决战!
为了实现有条件的形式体面结束战争,日本不惜提出了“一亿玉碎”,想要借助国内民众来和盟国进行谈判。
日本的小算盘很好猜,如果这个计划真的成功,那么盟军对日本本土的登陆行动肯定会造成极大的伤亡,这样就能重回谈判桌上。
而两次受到核弹,也不只是美国的一意孤行,只因当时的日本政府依旧在硬撑着,天皇暂时沉默,军方照常开会,内阁也没有解散。
日本参谋部甚至还一直向莫斯科发电,全然不知斯大林早在雅尔塔会议之时,便已经和罗斯福有了约定:德国投降后的三个月内,苏联必定对日开战。
八月八日,苏联突然宣布对日作战,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瞬间打乱了日本政府的部署。
当天下午,蓄势待发的苏联大军直接杀向了日本最后的军队——关东军!
然而现在的关东军已经不是前几年的部队了,主力部队早就被抽调走,剩下的大多都是老弱病残,甚至是新兵和后勤人员,和装备精锐的苏联军队完全没法比!
就好像冷兵器碰到了热武器,战争就是一边倒的屠杀!
面对苏联的钢铁洪流,关东军的防线就如同纸糊的一般,顷刻间便灰飞烟灭!
随着关东军被一锅端,送到西部利亚挖土豆后,来势汹汹的苏联大军已经摆好了强渡海峡,进攻北海道的样子。
日本政府彻底没了办法,朝鲜那边眼看就要落败,本土处处告急,海军也是全军覆灭,就像是一个待宰的羔羊!
如果苏联真的打过来,北海道甚至东北地区根本无法抵抗,之前的国土防御计划也全都成了空谈!
美国的轰炸还能躲一躲,可苏联的钢铁洪流却是铺天盖地,若真是等苏联登陆,恐怕日本参谋部的地图都跟不上苏联前进的速度。
苏联的行动彻底击碎了日本的军事防线和心理防线!
最终,日本天皇不得不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并传达给盟军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决定!
为何苏联参战比原子弹更具杀伤力?
最重要的还是苏联的出手使得日本的计划落空!
原本的想要保存“国体”也变得不可能,没有了日本幻想的苏联调停,日本失去了一切可能,若是苏联登陆成功,日本很可能将面临国家制度的瓦解,尤其是军国主义高层被清洗!
反观原子弹在爆炸后,军部将其定性为“大规模燃烧弹”,甚至为了稳定军心,直接狡辩“辐射病”的存在。
直至投降前夜,仍有军官不死心:“本土决战必让美军血流成河!”
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时刻,最有效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呢?日本投降的背后,交织着各种复杂的因素!
这也提醒着我们,在了解历史的时候,不能只看脍炙人口的事件,还要深入探究那些改变决策者行动的根本动因!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