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又双标?表示希望中国不要将安世问题闹大,并缓和稀土问题

欧盟的双标玩不下去了?一面急求中国放开稀土命脉,一面又在安世半导体问题上步步紧逼。王文涛与欧盟专员的2小时通话,撕开了欧洲的伪装:究竟谁在无理取闹,滥施强权?这场博弈,不仅仅是芯片和矿产那么简单。

这次交流,将中欧贸易争端展露的明明白白!欧盟一边央求中国放宽稀土出口,一边又在安世半导体上强硬态度。这种流氓行径,着实令人大跌眼镜,欧洲的经济命脉,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欧盟为何在国际贸易这种大是大非面前如此行事?中国该如何对抗这种蛮不讲理的霸权行径?

谁的规则才是规则

让我们把视线首先转向荷兰。今年9月30日,荷兰政府突然发难,目标直指一家名为安世半导体的公司。这家公司总部虽在荷兰奈梅亨,但早在2019年,中国闻泰科技就已成为其大股东。

荷兰经济事务部长文森特·卡雷曼斯动用了一部名为《货物可用性法案》的法律,理由冠冕堂皇:公司存在“治理问题”,并且担忧核心技术可能外流至中国。

紧接着一套组合拳打了出来。荷兰方面直接任命了一名临时监督员进驻公司,冻结了高层决策权,甚至通过法院暂停了中国籍执行董事张学政的职务。所有操作都看似合法合规,仿佛只是在执行国内法律,维护国家安全。


然而,这套“规则”的背后,却仍然有相关国家的干涉。专家认为,荷兰此举是在向美国示好,回应华盛顿所谓的“50%穿透规则”,这让整个事件从单纯的贸易争端转向政治问题。

中方直接指责荷兰将国家安全扩大化,背后是偏见和霸权。这种做法,无疑也损害了欧洲自身的投资信誉,使得其他国家和企业在对其投资或进行贸易往来时要慎重考虑安全方面的问题,百害而无一利。

你有法律,我有供应链

面对荷兰的强硬态度,中国的回应却简单直接。中国政府没有长篇大论地与其唇枪舌剑,而是直接亮出了自己的底气——安世公司的相关产业都在中国的事实。

安世半导体虽然是荷兰公司,但它的核心业务却在中国。其位于中国的工厂,负责着芯片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封装和测试环节,每月能处理高达60亿颗芯片,这些芯片源源不断地流向大众、宝马、奔驰等欧洲汽车巨头的生产线。

这个事实,在10月9日被我国政府直接摆上台面。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安世半导体的产品实施出口管制,禁止其中国工厂向荷兰出口成品及半成品。安世的中国子公司也迅速宣布独立运营,不再听从荷兰总部指令,并改用人民币进行本地结算。

这一次禁令可让欧洲国家吃足了苦头,荷兰等有关国家高度依赖安世公司的供给,这次的制裁和惩戒令其苦不堪言。只可惜国家间的利益对抗绝非儿戏,有关国家在对安世公司动用强权时也应做好受到严厉报复的准备。

如果说安世事件是对欧美强权的精准回击,那么稀土问题则涉及范围更大。稀土,是军工产品不可或缺的元素。而中国,在全球稀土生产中占据着超过九成的主导地位,相关技术占据绝对优势。

自今年12月1日起,中国将收紧稀土出口规则。新规要求出口企业必须申请许可证,并详细申报最终用途,还新增了五种元素的管制和对半导体用户的额外审查。这纸禁令正是中国对荷兰等国肆意滥用国家力量侵害中方企业的强烈反击。

规则一出,效果立竿见影。大约2000多份来自欧盟企业的出口申请被提交上来,但其中约有一半未能获批。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立刻发出警告,如果供应链中断持续,部分车企将面临停产风险,宝马和大众的库存已经开始吃紧。欧洲发展模式的弊端暴露无遗。

握手?备胎?

对于欧盟而言,对中国稀土的这种依赖难以摆脱。评估显示,欧盟想要在稀土供应上实现独立,至少需要二三十年的漫长时间。而安世半导体的供应链一旦中断,欧洲车企的停产风险将会立即飙升,这种情形是欧洲人最不希望看到的。

这正是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在长达两小时的通话中,极力表达“不希望冲突升级”并主动邀请中方赴布鲁塞尔继续会谈的根本动因。冯德莱恩主席虽然嘴上说着会动用“所有选项”保护欧盟产业,但身体却很诚实地坐回了谈判桌。

中国的反制也并非一刀切。在稀土出口问题上,中方解释这是旨在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的政策调整,并特意为合规企业设立了审批的“绿色通道”。在会谈中,中方也同意利用已有的协商途径来处理争端。这表明,中国的态度始终务实且理性。

然而,妥协的背后,是更深层次的博弈。欧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法国倾向于采取更强硬的反胁迫措施,而德国则倾向于妥协,于是就出现了欧盟一边在外交上寻求缓和,另一边却在加紧在世界各地寻找替代品。

这种边打边谈的政策,正是欧中关系的缩影。在合作和对抗交织的情况下,欧洲人会一边谈合作一边随时准备分离,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断重演。所幸已经强大起来的我们不需要再与虎谋皮,供需关系已然逆转。

这场由安世半导体和稀土引发的风波,最终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在这个新的世界格局里,到底谁有权定义“规则”?在如今的国际环境下,综合国力和产业供应链的完善越发重要,掌握了他们就是掌握了主动权。

现在的欧盟一边要和中国“切割”,一边又碍于自身产业链不完整等原因难以割舍。主动权已经来到了中国这边。现在是中国选择他们,而不是他们选择中国。那么以上就是欧盟对稀土问题表态的相关内容了,各位看官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参考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8

标签:科技   稀土   中国   欧盟   荷兰   欧洲   半导体   规则   中方   公司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