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百病多因痰作祟”,因此,中医自古以来都在探索如何将困扰在人体内的痰涎给“挖出来”。对于痰邪,也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痰邪最是缠绵,而且一般不太容易将痰邪“赶尽杀绝”,因此痰邪为病,极易反复发作。不过,好在古代的中医不仅发现了拔除痰邪的中药,还发明创造了挖痰的奇效良方,尤其以二陈汤和礞石滚痰丸为中医“挖痰”的代表方剂。
二陈汤是“化痰第一方”,而礞石滚痰丸是专治老痰顽痰的,那么,如果将这两个方子合起来,会产生什么样的物理或化学反应呢?不可思议的是,在明代有一个医药世家,那就是江西龚家,被誉为“医林状元”、“天下医之魁首”的龚廷贤,在他爹(龚信)编撰的《古今医鉴》中,记载了一个奇妙的良方,就是将二陈汤和礞石滚痰丸合二为一,并进行加减化裁,形成了一个奇妙良方——竹沥达痰丸。
那么,竹沥达痰丸究竟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据《古今医鉴》记载,竹沥达痰丸由“半夏二两(汤泡七次,生姜汁浸透,晒干切片,瓦上微炒熟用之)、橘红二两,人参一两五钱,茯苓二两,大黄二两(酒蒸晒干),黄芩二两(酒炒),沉香五钱,甘草一两半(炙),礞石一两(捶碎,焰硝一两,同入砂罐内,瓦片盖之,铁钱缚定,盐泥固济,晒干煅红,候冷取出)”等中药组成。将这些中药研为细末,用“竹沥二大碗,生姜自然汁三钟”,制作成丸剂,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五七十丸”,饭后用白汤送服。
对于竹沥达痰丸的作用,《古今医鉴》说,“此药能运痰如神,不损元气,其痰从大便中出”。不得不说,竹沥达痰丸得到了明代名医龚信的高度肯定。一句“运痰如神”将竹沥达痰丸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那为什么在二陈汤和礞石滚痰丸的基础上还有重加竹沥呢?因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曾说,“痰在四肢,非竹沥不开”。这说明痰邪如果流到了肢体末端,没有竹沥是难以“除痰务尽”了。
竹沥达痰丸融合了二陈汤和礞石滚痰丸之外,还另加了人参、竹沥和生姜汁三味明面上的中药,另外,还隐藏了炮制礞石的硝石这味中药。竹沥达痰丸的配伍秘诀在于,全方青礞石、竹沥为君药,主要起到消坠顽痰、清热豁痰的作用;以半夏、橘红、茯苓、大黄、黄芩、沉香为臣药,主要起到行气燥湿、燥湿化痰、清热泻火、荡涤实热、利水渗湿、行气降逆的作用;以人参、生姜汁、甘草为佐使药,主要起到补中益气、化痰解毒、调和诸药的作用。
竹沥达痰丸之所以能够将顽痰、老痰都能连根拔起,重点还是其中的几大药对,比如礞石、硝石药对,用硝石煅礞石,意在激发礞石“镇静安神、祛痰开窍、攻积泻下、解毒消肿”的四大妙用。又比如半夏、橘红药对,半夏虽然去湿痰、平咳喘、消痞满,但与橘红同用,却能发挥更大的效用,诚如《药品化义》中所说,“治痰须理气,气利痰自愈”,因此用橘红“入肺脾,主一切痰病,功居诸痰药之上”。还比如大黄、黄芩药对,黄芩除了清火,还能拔除痰邪的来源,大黄虽然泄热,更能推陈致新给邪出路。
如果在临床中,没有竹沥达痰丸,又该如何妙用中药及中成药来实现“运痰如神”呢?主要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是汤丸并用,医家庄志双在临床应用中,多以竹沥达痰丸化裁成汤丸同用,其中以礞石滚痰丸守其原制,而以半夏、橘红、茯苓、人参、甘草为汤剂,合以竹沥、姜汁送服礞石滚痰丸而用之[1]。第二种是采用二陈丸、礞石滚痰丸和复方鲜竹沥液三种中成药联合使用,一样能够达到竹沥达痰丸的神奇功效。
竹沥达痰丸制方之妙处,其主以清热逐痰,佐以扶正养津,功专理正气虚衰顽痰热结之证,此攻中有补,泻不损正,实先人制方用药之妙甚[1]。在临床中,竹沥达痰丸除了治疗老痰胶固、久积不去而正气虚衰之外,仍有更多临床应用空间。在现代临床中,竹沥达痰丸可用于治疗痰火扰心所致的痫证,痰火扰神所致的狂证,痰气郁结所致的癫痫,痰蒙神窍所致的痴呆;除此之外,竹沥达痰丸还可用于治疗咳嗽、高血压等疾病[2]。竹沥达痰丸这个“挖痰”超猛的中成药,能够将体内的顽痰、老痰都拔除掉,让你无痰一身轻。不过需要记住的是,礞石、硝石药性峻猛,孕妇及急性胃肠炎患者不宜使用。
参考文献
[1]庄志双.竹沥达痰丸临证心得[J].辽宁中医杂志,1980,(2):12.
[2]郇宜俊,张宝华,杜大军.家庭实用中成药(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神希子,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更新时间:2025-07-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