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状元侄探花连登科弟,
兄宰相弟尚书并作名臣”。
--明代谣语
信州府铅山县(今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费氏家族,在明朝中叶有六人获中进士、十一人获中举人、二十三位贡生、十七位国子监生。其中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一四八七年)丁未科费宏获中状元,明正德十六年(公元一五二一年)费宏侄子费懋中获中辛巳科杨维聪榜探花。费宏曾任内阁首辅(宰相),费宏胞弟费采曾任礼部尚书。
公元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毛泽东主席南下视察行至江西,对时任江西省长方志纯道:“江西是个出人才的地方,赣东北的铅山有个费宰相,是个状元宰相,这个人死后就葬在铅山”。方志纯受毛泽东主席委托,特意前往铅山费宏墓凭吊。
费宏:字子充,号健斋、鹅湖,晚年自号湖东野老。生于明成化四年(公元一四六八年),卒于明嘉靖十四年(公元一五三五年)。信州府铅山县(今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人。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一四八七年)丁未科第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
出生官宦世家的费宏,十三岁参加信州府童子试获中第一名秀才,十六岁参加乡试获中第一名举人,明成化二十三年,费宏赴京参加礼部会试获中贡士,同年殿试费宏获中丁未科第一甲第一名,被授翰林院修撰。
明弘治二年(公元一四八九年),翰林院修撰费宏与明天顺八年(公元一四六四年)甲申科彭教榜第二甲第一名、翰林院侍讲学士李东阳下棋时,竟然为落子吵得不欢而散。费宏父亲费璠得知后,派人送来一根竹杖及写有“翰林事业多如许,博弈何劳枉用心”之句的诗词。费宏读诗诚惶诚恐自觉伏地领受家法,并登门向李东阳道歉。两人重新博弈数局,冰释前嫌从此成为了挚交好友。
明弘治三年庚戌科礼部会试,礼部尚书徐溥、阁臣汪宗伯出任会试主考官。经李东阳举荐费宏出任副主考。徐溥、汪宗伯将会试贡士取舍交于费宏,费宏选取人才公正受到赞誉。明弘治九年,李东阳出任丙辰科殿试读卷大臣(执行主考),费宏出任同考官。殿试毕费宏擢升左春坊左赞善,成为太子朱厚照侍读。明弘治十二年(公元一四九九年),费宏母亲去逝归乡丁忧(守丧),次年父亲费璠去逝,费宏连续丁忧。明弘治十六年,费宏丁忧期满参与修撰《通鉴纂要》,擢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讲。
明正德六年(公元一五一一年),明武宗朱厚照擢升费宏文渊阁大学士。后加封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户部尚书。费宏与李东阳、杨廷和、梁储成为内阁辅臣。
同年,宁王朱宸濠犯上作乱,被明武宗朱厚照革除王府护卫之职,罚没屯田。宁王朱宸濠妃娄氏胞妹是费宏胞弟、明正德六年辛未科杨慎榜进士、翰林院编修费采的夫人。宁王朱宸濠求费宏向明武宗朱厚照为自己说情欲官复原职。遭费宏断然拒绝。宁王朱宸濠恼怒,反而以重金买通明武宗朱厚照宠臣钱宁、兵部尚书陆完。令二人弹劾费宏及费采与宁王朱宸濠有亲戚关系,为宁王朱宸濠同党。费宏及费采无奈辞官回乡。
归乡后费宏创办“含珠书院”、“景行书院”并与费采亲自讲学授课。同时出资兴修“惠济渠”、“新成坝”,使千亩农田旱涝保收。如今历经六百余年的“惠济渠”、“新成坝”仍在发挥水利作用。
明正德十四年秋(公元一五一九年),宁王朱宸濠终于起事叛乱。费宏、费采知情后派人日夜兼程驰书禀报明武宗朱厚照。明武宗朱厚照诏命汀赣巡抚王阳明出兵讨伐。王阳明采纳费宏“先定洪州以复其巢穴,据上游以遏其归路,守要害以虏其穷奔”破敌方略,经四十三天激战,生擒宁王朱宸濠叛乱平息。
明正德十六年,明世宗朱厚熜继位,颁诏宣费宏、费采入朝觐见,费宏官复原职,同时加封护国少保。费采擢升礼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少保。明嘉靖三年,内阁首辅杨廷和因“大礼议”之争致仕(退休)。明世宗朱厚熜诏命费宏继任内阁首辅,加晋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明嘉靖六年,费宏遭以“大礼议”之功入内阁的张璁、桂萼诬陷。携明嘉靖五年丙戌科龚用卿榜进士、儿子费懋贤共同辞官归乡。明嘉靖十四年,张璁离任,桂萼病亡。明世宗朱厚熜急诏费宏归朝重新出任内阁首辅,并赐“旧辅之臣”银章,赐费宏家乡为“冠盖里”。
明嘉靖十四年,重新出任内阁首辅的费宏逝于任上,享年六十八岁。明世宗朱厚熜罢朝一日,亲赴费宏府邸吊唁,追赠费宏太保,赐谥:文宪。并旨令继任内阁首辅夏言,亲自护送费宏棺椁回归故里,以“九坛哀荣之典”敕葬。“九坛哀荣之典”为皇帝赐祭大臣最高礼仪。在明代赐祭的坛数最高为九坛,这是大臣逝后的最高荣耀。也即民间俗称:按九千岁礼仪敕葬。
费宏墓座落于今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含珠山,墓口立有青石牌坊“状元宰坊”,牌坊后一条甬道直通墓茔。五对石人、石马相向排列造型端庄。甬道前端为一院门,两侧楹联云:“含珠远眺新城坝,冠盖旁迎惠济渠”。院门内即为墓茔,青石墓碑上镌“明宰辅费宏之墓”七字。费宏墓左侧有“萃英堂”,木石结构,大门两侧立有石鼓。进门为院坪,左为正屋,六栟五间,两侧有配房。正屋中厅上方并悬“状元宰辅”、“天官少宰”两块匾额,中为费宏彩色画像。
费宏一生著作颇丰,有《费文宪集选要》七卷,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传世。费宏书法造诣极高,其书作《跋朱熹城南倡和诗卷》等珍藏于今北京故宫博物院。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