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楚青的追悼会上,儿子粟寒生的留影,两年后也去世了

文/大壮实验室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2016年2月21日上午10时5分,北京的天空仿佛也笼罩着一层哀伤的薄纱,93岁的楚青同志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楚青同志的长子粟戎生,强忍着内心的剧痛,告诉大家,我们根据母亲生前的遗愿和家属的意愿,丧事一切从简,话音刚落,粟戎生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悲痛,放声大哭,那哭声揪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引得现场一片哀伤的啜泣声。

除了楚青同志生前的亲朋好友、工作单位的同事外,还有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也来到了追悼会现场,刘少奇长子刘源身着笔挺的军装,神情凝重地向楚青同志遗体三鞠躬,并与其亲属一一握手,表示慰问。

朱德孙子朱和平、胡乔木之女胡木英等也都手捧白菊,默默伫立,缅怀这位令人尊敬的前辈,而在这些人中,粟寒生的身影显得格外落寞,他静静地站在一旁,眼神中满是悲伤与不舍。

谁也未曾料到,仅仅两年之后,他也追随母亲的脚步而去,这让人为之唏嘘不已,也为这个家庭接二连三的变故感到痛心。

楚青,原名詹永珠,1923年3月,出生在江苏扬州一个优渥的家庭,父亲詹克明是一位银行家,家境富裕,这使得楚青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本应在宁静的校园里继续追逐自己的学业梦想,过着安稳的生活。

然而,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平静被彻底打破,12月14日,扬州沦陷,日军在城中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父亲詹克明通过关系,捐钱给美国教堂,一家人才在牧师的帮助下,得以安全避难。

在前往教堂的路上,楚青亲眼目睹了日军的种种暴行,而日军对美国牧师的敬礼,则让她明白了“国家强大才有尊严”的道理,从此,“救国”的念头在她心底悄然生根发芽。

1938年11月,正在读高二的楚青,听闻一位同学要去参加新四军,她内心的热血瞬间被点燃,毅然决然地瞒着家人,与姐姐詹永珊等8人一同踏上了参军之路。

到达皖南的新四军招待所后,楚青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在一位有介绍信的女同志的帮助下,成功加入了新四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娃娃兵”,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

参军后,楚青进入新四军教导总队第八队和军部速记训练班学习,她学习勤奋刻苦,工作积极主动,很快便脱颖而出。

1939年3月,凭借着优异的表现和坚定的信念,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她先后在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等多个单位任职。

担任过速记员、机要秘书、秘书、参谋等多个重要职务,在战争的洗礼中,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坚定的革命战士。

1939年3月,春天的气息刚刚在皖南大地弥漫开来,粟裕时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肩负着为部队挑选德才兼备学员的重任,来到了军部教导大队。

走进教导大队的那一刻,粟裕的目光被一位正在写毛笔字的姑娘吸引住了,只见她笔下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娟秀中透着一股坚毅,这个姑娘就是楚青,那时她还叫詹永珠,粟裕瞬间被她吸引。

这次见面后,楚青的倩影就像一颗种子,在粟裕心中生根发芽,他开始频繁地想起这个与众不同的姑娘。

一向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的粟裕,面对自己内心的这份情感,却有些不知所措,身边的同事多次给他介绍对象,都被他一一婉拒,他的心里已经被楚青填得满满当当。

粟裕在工作中,他总是默默地关注着楚青,给予她指导和帮助,在生活上,他也对楚青照顾有加,渐渐地,楚青对粟裕的态度开始发生了变化。

她看到了粟裕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也感受到了他在生活中的细心体贴,对他的敬佩之情逐渐转化为爱慕之意。

1940年,粟裕指挥了著名的黄桥决战,这是一场关系到新四军在苏北地区能否立足的关键战役,粟裕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勇气,带领部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让楚青对粟裕的军事才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她彻底被粟裕的魅力所折服,

黄桥决战胜利后,楚青终于答应了粟裕的求婚,1941年12月,在苏北黄海之滨的石庄,粟裕和楚青举行了简单而又温馨的婚礼,结为夫妻。

从此,他们携手走过了无数个春秋,无论是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的岁月,他们始终相互陪伴、相互支持,成为了令人羡慕的革命伴侣,

粟裕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深知培养子女坚韧品质和责任感的重要性,他用典型的军人教育方式锻炼子女。

为子女立下了“吃苦、耐劳、严肃、顽强、勇敢”的“十字诀”,对子女要求极为严格,从不溺爱,在子女还小的时候,他就有意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绝不退缩。

在粟裕的教育理念里,年轻人就应该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因此,他的三个子女,长子粟戎生、次子粟寒生、女儿粟惠宁,先后都被送到部队锻炼,并被安排到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

粟戎生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粟裕专门走了“后门”,将他调去边远的云南前线某导弹部队,从一名普通的士兵干起。

粟戎生听从父亲的嘱咐,在边疆一待就是4年,后来,中苏边境形势紧张,粟裕又将刚刚调回内地的粟戎生送到了北疆前线,让他履行一名军人的责任。

次子粟寒生也不例外,他长期在条件艰苦的海军舰艇上工作,即便身患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粟裕也没有给予他特殊照顾,反而鼓励他转业后继续在远洋公司工作,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成绩,为祖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女儿粟惠宁继承父业,成为一名军人后,粟裕特意交代她的领导不许特殊照顾,也不许对外提及她的身份,起初三年,粟惠宁因岗位频繁调动,尤其是总被调去相对辛苦的兵种而有所抱怨,写信想让父亲帮忙换工作单位。

粟裕在回信不仅拒绝,还要求粟惠宁锻炼吃苦耐劳的能力,成长为一名复合型人才,粟惠宁逐渐理解了父亲的苦心,安心工作,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的高级指挥员。

楚青在子女教育上,与粟裕秉持着相同的理念,她虽然心疼孩子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但她知道,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成长,她在生活中,也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子女,教导他们要善良、正直、有责任感。

在楚青和粟裕的严格要求与悉心教导下,三个子女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继承了父母的优秀品质,在工作中兢兢业业。

为国家和人民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楚青和粟裕用他们的爱与智慧,为子女们铺就了一条充满责任与担当的人生道路,也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家风典范。

楚青的离世,对于她的家人而言,无疑是一场沉重的打击,曾经那个温暖的家庭,因为她的离去,仿佛失去了主心骨,变得空落落的,而粟寒生在追悼会上那落寞的身影,也成为了人们心中难以磨灭的画面。

谁能想到,仅仅两年之后,命运再次给这个家庭沉重一击,2018年9月6日,粟寒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瑞金医院不幸辞世,他的离去,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在粟裕诞辰118周年之际,粟戎生带领家人重走老山战场。当他们站在211高地俯瞰群山时,夕阳将两代军人的影子投射在同一片土地上。

这或许是对“虎父无犬子”最好的诠释——真正的将门传承,不在于血统的延续,而在于对国家使命的永恒担当。

正如粟裕在《战争回忆录》中所写:"军人的生命,属于他保卫的这片土地。"

楚青和粟裕将军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精神,将永远被铭记在人们心中,他们是时代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让我们怀着崇敬和感激之情,缅怀他们的功绩,传承他们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考资料

人民网-中共共产党新闻网——粟裕从严教子 2016-03-03

信德海事网——讣告:远洋船长,粟裕大将之子——粟寒生,上海逝世2018-09-13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标签:皖南   苏北   指挥部   会上   长子   日军   军人   子女   部队   父亲   儿子   历史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