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47年,贺子珍刚回国不久和好友黄积云在哈尔滨的合影。老战友都来看望她们母子三人。
贺子珍从苏联回国后的足迹简单又隐秘,几十年不曾公开露面,这位井冈山上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毛主席10年的革命伴侣像消失了一样。
简述一下她回国后的生活足迹。
贺子珍和女儿李敏、毛岸青1947年9月回国,在率先解放的哈尔滨逗留一年。这一年,她才38岁。
当组织上问她有什么要求时,她总说:“我个人没有什么要求,我只想早日工作。”
在她的一再要求下,她先是在东北人民政府财政部担任机关党总支书的职务,后来又到了哈尔滨市总工会工作。
由于贺子珍离开祖国已经10年,对国内的情况不甚熟悉,工作起来很难适应和胜任,但她很拼,想在工作中了解情况。
1947年,李敏(左毛娇娇)、舅舅的女儿贺小平(中)、彭儒之子陈迪生(右)在哈尔滨合影
在哈尔滨,贺子珍见到了在吉林通化疗养、素未谋面的嫂子李立英和小侄女贺小平。
嫂子对她讲了父母均已去世,妹妹贺怡因落入敌手,在延安做了大手术,母亲和妹妹在延安都受到主席照顾,哥哥贺敏学带病还在前线打仗。
1947年,李立英(后中)带5岁的女儿第一次在哈尔滨见到刚回国的贺子珍母女,李敏10岁(后左)
贺子珍听到亲人的消息,痛哭起来。没想到,长征一别,再也见不到父母亲。
她向嫂子讲了她和毛主席的事,讲的很仔细。姑嫂第一次见面,都敞开了心扉,从此,哥哥嫂子的家在哪里,哪里也是她的家。
2002年,李敏最后一次看望舅妈李立英(1920~2003)
1948年11月,沈阳解放,贺子珍、李敏、毛岸青母子仨人又随军到达沈阳。在沈阳,贺子珍见到了阔别14年的妹妹贺怡。
姐妹重逢,泪眼对泪眼,悲喜交集。她看到妹妹80多斤的弱小身躯,听到妹妹讲起毛泽覃的牺牲,讲起贺子珍托咐给他们的儿子“毛毛”找不到了,姐妹俩双泪长流。
她哽咽着对妹妹说:“这怎么能怪你呢,这是谁都无能为力的事,小毛以后再想办法找吧。”
1948年,贺子珍和贺怡相会沈阳
贺怡到沈阳后,一直同娇娇生活在一起。贺子珍天天上班,住在另一个招待所里。娇娇对这位泼辣又快人快语的姨妈很佩服,长期残酷的战争生活养成了贺怡粗犷的性格。
贺怡力劝姐姐回到主席身边,她为此做了很多努力。为姐姐的事操心,贺怡是最合适、最真心、最有能力的那个人。
1949年初,毛岸青和妹妹李敏在沈阳
可是,天不遂人愿。
可以说,这两个人改变了贺子珍后半生的命运。
一个是贺子珍的女儿李敏,当贺子珍试探着向女儿征求是否同意她再婚的意见时,女儿大哭起来。
李敏后来说:“这怪我,当时只是想一个妈妈管我就够受了,再加一个爸爸,我可受不了。”她当时只有十二三岁。
另一个人就是贺怡。1949年11月21日,贺怡在寻访毛毛的路上遇车祸身亡,她撇下了年幼的子女,也撇下了孤独的贺子珍。
贺子珍、李敏、贺怡的女儿和儿子贺海峰、贺春生,贺敏学的女儿贺小平
贺子珍又一次受到打击,她停止了工作,一边在上海养病,一边和哥哥一起担负起抚养妹妹孩子的重任。但她从没忘记她的初衷,她想工作,想看看首都,想看看毛主席。这些愿望伴随了她的一生。
当年同贺子珍在哈尔滨一起讨论过她今后生活的战友,不胜感慨:如果贺子珍按她原定的计划生活,不至于那么不幸。
1979年,孔从洲、贺子珍、孔东梅在上海华东医院合影
1950年~1958年,贺子珍一直在上海定居并休养。
1950年,她与兄嫂联名给主席写信。主席很快回信,希望她保重身体,顾全大局,多看看社会主义建设。
1954年9月,贺子珍在上海收听毛泽东在一届人大闭幕式上讲话录音后受刺激发病,住进华东医院。
毛主席知道后来信劝慰,病情随之有所好转。
1958年,李敏带男友孔令华第一次去南昌见妈妈贺子珍
1958年~1962年,贺子珍迁至江西南昌居住。在南昌居住期间,有两件事值得一提。
一件是1958年,李敏第一次带着男朋友孔令华到南昌见妈妈,征求妈妈意见,贺子珍对小孔很满意。
一件是1959年7月,贺子珍和毛主席在庐山相见。这本是一件高兴的事,可贺子珍又一次受到刺激,大病一场。
1957年,高中时期的李敏(前左一)和恋人孔令华、孔令华的妹妹孔淑静第一次合影,北京
孔令华的父亲是传奇爱国将军孔从洲,陕西西安人,母亲钱俭,河南南阳人。夫妻俩有一子一女,儿子叫孔令华,女儿叫孔淑静。
孔从洲从17岁时起,在杨虎城部队干了12年,从炮兵排长到连长、营长、团长,深得到杨虎城将军的欣赏和信任。
西安事变前夕,孔从洲担任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及西安城防司令,在张学良、杨虎城的指挥下,他全程参与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时期的孔从洲
1946年5月,孔从洲率军在河南巩义起义,回到解放区。
之后,孔令华离开父母和妹妹,一个人到北京上学。他结识了后来入校的李敏,他比李敏高两级。高中时,李敏和孔令华的感情从同学、朋友发展成爱情。
1959年8月29日,“毛贺”庐山相见不久,毛主席在中南海为李敏和孔令华亲自主持了婚礼。
1959年8月29日李敏婚礼,前左一曹轶欧、邓颖超、蔡畅、李敏、孔从洲、毛主席、孔令华、王季范
孔从洲和儿媳李敏合影
孔从洲和妻子钱俭待李敏如亲生女儿,孔令华对李敏的照顾无微不至,女儿获得了幸福,让贺子珍很安心。
尤其是李敏生下儿子孔继宁之后,贺子珍的脸上有了笑容。这对亲家因为孩子也有了更多的交往。
孔从洲去上海出差,总会去看看贺子珍,悄悄去,悄悄回,从不惊动别人。有了孙子孙女以后,他去上海的次数更多了。
贺子珍抱着外孙孔继宁,乐开了花
李敏想起爸爸建国初期说的一句话:“要顾全大局,多看看社会主义。”她觉得爸爸的话是对的。
以后每年她和孔令华都利用假期,陪妈妈到各地走走。他们陪妈妈去了苏州、无锡、杭州、莫干山、青岛、烟台、广州、海南岛等地。
1965年在青岛,右起:贺子珍、李敏、孔从洲、孔继宁、孔令华
1965年在青岛,左起:贺子珍、李敏、孔从洲、孔令华
1965年在青岛,左起:李敏、贺子珍、孔从洲、孔令华
贺子珍和女儿女婿在一起很开心
孔从洲还为贺子珍做了两件实事。
1979年9月,毛主席逝世三周年之际,贺子珍第一次来到北京,想祭奠毛主席。此时,她已中风,说话不清。
那天,李敏、孔令华、公公婆婆和妹妹都去机场接贺子珍,还有她的战友康克清、曾志等人。
李敏和孔令华帮妈妈完成了她的心愿。毛主席是她一生的精神支柱。
1979年9月8日,贺子珍、李敏、孔令华在毛主席纪念堂合影留念
1979年9月8日,即将离开纪念馆,贺子珍有话说不出
1979年9月8日,贺子珍望向纪念馆,最后一瞥
就在1979年年初,孔从洲写信给邓公,反映了贺子珍的状况。建议能增补她为全国政协委员。孔从洲当时是全国政协常委,他的提议很快得到了邓公的批示。
这时才发现无论上海还是中组部都没有贺子珍的档案材料。这个从1926年就投身革命的老红军战士,竟是一个没有档案的“黑人”。
1979年,孔从洲和贺子珍在上海华东医院交谈
贺子珍去世后,孔从洲又为贺子珍骨灰安放八宝山一事奔走。这不仅仅是亲家的关切,还有他对这位井冈山女红军的敬重和怀念。
1959年8月29日,李敏婚礼
毛主席对孔从洲是很熟悉的。1946年5月孔从洲率部回到解放区后,9月,毛主席就亲自批准了他的入党要求。
在西北民主联军38军成立的典礼上,毛主席发来贺电:“祝你们胜利地参加了人民军队大家庭!”
解放战争时期,孔从洲南征北战参加的每一次战役背后的军事统帅也都是毛主席。
和平建设时期,孔从洲在会议上见过毛主席,但是没有交谈过。
《孔从洲回忆录》中说:“使我难忘怀的,是毛泽东同志和我的两次长谈。”
1960年,孔从洲全家在大连合影。前排:孔从洲、钱俭,后排左:李敏、孔令华、孔淑静
第一次是1959年8月29日,在李敏和孔令华的婚礼上,两位亲家公第一次见面。
婚礼结束后,客人们陆续离去。主席留下孔从洲和姨表兄王季范先生(文六妹儿子),到他的书房里谈话。
毛主席客气地请孔从洲和王老坐下,看着亲家问:“现在在哪里工作?”
孔从洲说:“在沈阳高级炮兵学校担任校长。”
主席说:“啊,当校长。怎么样?”
“很好,工作很好。”
王老插话说:“高级炮校啊。”
主席对王老说:“高级炮校是炮兵最高学府。”又转头问亲家:“你在工作上有什么困难没有?”
亲家说:“没有什么困难,就是我的文化水平低,这个任务重。我过去在炮兵部队多年,但对炮兵理论、射击、战术理论学习不够。”
三个人的话题就这么打开了。
孔从洲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时的部队官兵讲话
他们谈到西安事变、杨虎城将军、谈到陕西的名人司马迁、班超、班固、班昭、李自成等人。
中间又谈起家常,主席关切地问:“你父母还在不在?你十几岁出去的?”
最后,他们又回到炮校工作上。一晃两个小时过去了。
毛主席第二次约见孔从洲是三年之后。1962年2月5日,毛主席约见亲家公,这一次,他更高兴。
因为孔从洲已离开沈阳高级炮兵学校,转到南京炮兵工程学院工作。当时,军事院校正在普遍展开教学改革运动,他也面临这项挑战,能当面向主席汇报炮兵培养干部情况,请教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听取他的指示,正是他盼望的事。
1963年,孔从洲在南京任炮兵学院院长时合影,左:李敏、孔淑静怀抱女儿、钱俭怀抱孔继宁、孔从洲
开场白轻松愉快。
孔从洲先向主席敬礼,主席紧紧握着亲家的手,笑着说:“上次见面已经很久了,早想见你,一直没有时间,今天随便谈谈。”
亲家公说:“我很想见主席,但你很忙,我不便占你的时间。”
主席说:“今天不就有时间了吗?”
他们从家庭、子女谈到教育,更多的是谈有关炮兵建设的各种问题。
毛主席的知识十分渊博,学贯古今中外。无论涉及什么问题,都能发表精辟的论断,而且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引人入胜。他和蔼的态度、风趣的语言,让孔从洲又深受一次教育。
婆婆钱俭88岁生日,左女儿孔淑静、右儿媳李敏
关于孔令华和李敏的婚事,社会上曾流传过一些不符事实的闲话:说他们两个人订婚、结婚孔从洲不同意、有顾虑。这都是谣传。
毛主席也听到过谣言,他得知后,对孔从洲说,儿女们的婚姻大事,由他们自己作主,我们做父母的不要干涉人家的自由嘛!
毛主席对亲家公的评价是个“老实人”。孔从洲家教很好,主席非常喜欢这个女婿,给女婿写信称“令华儿”。
1976年孔从洲和夫人钱俭在韶山毛主席故居合影。
孔从洲将军传奇的一生,因为和毛主席、贺子珍做了儿女亲家,又增加了一份传奇!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