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初醒已为时晚?2大芯片巨头反叛,中国不会再原谅

文|冉

编辑|冉

前言

几年前,台积电和三星这两大芯片巨头几乎掌握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命脉,尤其是在中国市场。

曾几何时,中国的科技企业几乎离不开它们——无论是华为的麒麟芯片,还是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和存储芯片,台积电和三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随着一场美国主导的“芯片战争”爆发,这两大巨头选择站队,切断与中国的合作,曾经互利共赢的局面一夜间崩塌。

台积电和三星的这一决定,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而中国的芯片产业又是如何在绝境中逆袭崛起的?

台积电与三星的黄金时代

台积电和三星,作为全球半导体领域的巨头,其辉煌的背后少不了中国市场的支持。

在2010年代末,台积电和三星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几乎占据了它们全球营收的“半壁江山”。

台积电的南京工厂作为其在中国的核心代工厂,每年为中国市场生产数百万片芯片,尤其是为华为、小米、OPPO等国内手机厂商提供关键的芯片支持。

2019年,台积电的南京工厂贡献了其全球总业务的18%。对于台积电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摇钱树”。

与此同时,三星在中国的表现也不遑多让。位于西安的三星NAND闪存工厂,24小时不间断地生产存储芯片,供给中国市场庞大的手机和电子产品需求。

西安工厂的年收入高达580亿人民币,占全球手机存储芯片市场的近七成。尤其是在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崛起的过程中,三星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存储芯片订单。

换句话说,中国市场的需求几乎撑起了三星的半壁江山。

然而,这些巨头们似乎没有意识到,一旦中国市场不再对它们“依赖”,那么它们的商业模式也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尤其是三星,它不仅仅依赖中国市场的巨额订单,还与美国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台积电和三星当时的思维几乎是“自然而然”的:它们依赖美国的先进技术,而中国只是它们的消费市场和低成本生产基地。它们认为,中国芯片产业的技术落后,无法做到自主生产,依赖外国技术是理所当然的。

这种“金碗”的滋润,究竟能持续多久?直到2020年美国突然对华为发起的芯片禁令一出台,台积电和三星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台积电与三星的“背叛”与断供

2020年9月,美国政府宣布了一项针对华为的芯片禁令,正式实施后,华为与全球半导体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彻底断裂。台积电和三星,作为华为的主要芯片供应商,也被迫站队美国。

在美国的压力下,台积电首先宣布停止为华为提供代工服务,紧接着,三星也停止了为华为提供存储芯片。

对于华为来说,这不仅是一次芯片供应的断裂,更是一次彻底的“生命线”断裂。原本依赖台积电和三星的华为,突然间面临着巨大的芯片供应危机,尤其是在5G时代,华为的技术优势也因此遭遇了“致命打击”。

台积电和三星的这一决策,也带来了巨大的后果。曾经作为中国市场的“宠儿”,它们短时间内失去了中国企业的信任。

尽管它们向外界解释,称是受美国政府压力所迫,但这一行为在中国市场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很多中国企业开始重新审视这些外资巨头,尤其是在台积电和三星的“断供”之后,更多中国企业开始意识到:依赖外部供应商并不是长久之计,尤其是当这些供应商开始受到外部政治力量的干预时。

于是,反应最快的中国企业开始寻找替代方案。华为不再单纯依赖台积电,而是加大了对中芯国际的投资。

中芯国际,曾经的“芯片代工新星”,开始加速研发,突破制程技术,不再满足于28nm的生产线,甚至开始着手研发7nm的技术。长江存储也趁机崛起,逐渐填补了三星在存储芯片领域的空白。

美国的“芯片战争”不仅没能“打垮”中国芯片产业,反而加速了中国科技企业的自我进化与独立自主。台积电和三星的这一选择,看似是为了避免被美国“封锁”,但在中国市场的“回击”下,它们逐渐失去了曾经的“护身符”。

台积电与三星的困境——缺资源、失市场,双重打击

到了2025年,台积电和三星的困境愈发明显。台积电发布的财报显示,其稀土库存仅能维持30天,而这一切的根源都与中国的稀土管制政策密切相关。稀土是制造高端芯片不可或缺的关键原材料,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和供应国,掌握着全球70%以上的稀土资源。

在中国宣布对稀土出口进行管制后,台积电和三星的生产线急速停滞,尤其是台积电,曾经依赖中国稀土的供应,而如今却因缺乏资源,面临产能严重不足的局面。

与此同时,三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为了迎合美国的政策,三星将部分高端芯片生产线转移至美国得州,但失去中国稀土供应的同时,其生产成本急剧上涨,达到了30%的增幅。

这一变化使得三星的全球竞争力大打折扣,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三星的市场份额已经大幅下降。

2025年10月,中国政府出台了进一步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要求芯片中含有0.1%以上中国稀土成分的产品,必须经过审批,这一举措彻底“封杀”了台积电和三星在中国市场的快速恢复之路。

台积电和三星原本依赖的稀土资源被中国政府“卡脖子”,它们不仅要忍受生产成本的暴涨,还面临着市场份额不断流失的局面。

同时,中芯国际等国产企业的崛起,也为中国市场提供了更多选择。

根据最新数据,中芯国际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攀升至6%,稳居全球第三;长江存储、华虹半导体等企业在存储芯片和半导体领域逐渐占据了领先地位,台积电和三星曾经在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已经不复存在。

结语

从曾经的依赖到如今的独立自主,中国的芯片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荒野求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崛起。

虽然台积电和三星在一开始通过技术和市场优势获得了主导地位,但随着美国干预政治的深入,它们最终因“站队”美国而陷入困境。中国芯片产业则通过自主创新与不断突破,逐渐摆脱了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

这一系列的变故,给全球科技产业带来了深刻的警示:在这个没有永远盟友的科技博弈时代,核心技术才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而对于中国而言,芯片产业的崛起不仅仅是为了报复谁,而是为了全球科技合作中能有更多话语权和自主选择的底气。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4

标签:科技   大梦初醒   中国   巨头   芯片   三星   华为   中国市场   稀土   美国   全球   中国企业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