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大集团董事长、联合创始人汪建率团赴肯尼亚,出席由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举办的“科学周”大会活动。期间,CGIAR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伊斯玛罕·埃洛阿菲(Ismahane Elouafi)会见汪建,交流最新科技进展和研究方向,就双方深化合作、共建平台、科研赋能等达成一致意见。
CGIAR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伊斯玛罕·埃洛阿菲(右四)会见汪建(右三)一行
在CGIAR“科学周”大会上,汪建发表致辞强调,全球南方国家之间建立合作,对于加速作物育种进程、守护粮食安全等至关重要。华大集团凭借尖端测序技术与AI能力,可实现全球数以百万计种质资源的数字化,而与全球合作伙伴基于数字化种质资源开展的创新项目,将为农业粮食系统转型注入新动能。
华大集团执行董事、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徐讯在大会圆桌论坛指出,加强与CGIAR的合作将有助于推进种质资源数字化,加速作物育种步伐,增强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体系韧性。华大的基因组学技术与先进平台将支撑气候适应性作物的育种,进一步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农业生产的发展。
伊斯玛罕·埃洛阿菲表示,中国农业科技正在“南南合作”框架下推动非洲本地农业的发展与出口,以华大为代表的中国机构参与此次CGIAR科学周,对推动中非农业领域的合作发挥了关键作用。
为探讨农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新机遇,华大联合CGIAR共同举办主题边会,百余位国际专家聚焦农业大数据、AI育种、基因库和多年生稻等话题展开学术交流。
汪建介绍道,华大正积极联合非洲机构合作开发和推广多年生稻,其“一种多收”以及抗旱抗病的特性,将帮助非洲更好地应对饥饿与营养不良等危机。目前,多年生稻已在乌干达、布隆迪和马达加斯加等国得到推广。
徐讯作“基因组多维解析技术及农业创新应用”主题报告,并指出华大正协同非盟支持的非洲孤生作物联盟破译101种传统作物基因密码,通过技术转移和人才培训,助力培育适应非洲的多年生稻,以应对气候变化与粮食危机。
CGIAR“科学周”大会期间,华大的多组学解决方案、基因测序仪、多年生稻等创新应用及产品在现场展出,吸引了来自非洲、欧洲、亚洲、美洲的诸多机构进行合作洽谈,包括国际水稻研究所、肯尼亚农业和畜牧业研究组织、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国际畜牧研究所、非洲水稻中心等。
本次出访,汪建率团和相关国际组织机构深入交流在农业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的进展,并就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农业推广等方面的合作进行探讨。
未来,华大集团将持续推动作物育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的全球合作,携手多方伙伴为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共同构建更加稳定、繁荣的全球农业生态体系。
*部分图片来源于新华社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