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给预制菜正名,否则会乱成一锅粥

“吃顿饭像开盲盒”——戳破预制菜这层窗户纸,只剩一句:我到底吃了啥?

别急着骂料理包。真相是,你点的30元外卖,八成在中央厨房早就炒好、分装、速冻,到店微波3分钟上桌。西贝把出餐时间压到3分钟,损耗率降到2%,靠的是这盘“冷饭”。效率是真效率,恶心也是真恶心:菜单不写“预制”,吃完才刷到爆料,谁不窝火?

国家终于出手。去年3月,六部委发话:以后叫“预制菜”的,必须预包装成菜肴,馒头饺子不算,防腐剂直接判死刑。同时给餐厅立规矩——用预制必须“亮牌”,贴菜单、贴收银台,想浑水摸鱼?罚款排队。一句话,以后堂食跟网购一样,配料表甩你脸上,爱买不买。

可有人先怂了。教育部一句“预制菜不宜进校园”,把万亿赛道硬生生摁了暂停键。2023年市场刚破五千亿,眼看2026就要翻番,结果在校园这关被“一票否决”。毕竟娃没有选择权,营养条款比成本金贵,标准没跑通前,谁敢赌?

说到标准,业内其实早自己给自己划了“四象限”:即食、即热、即烹、即配。拆开看,即食最卷(常温货架半年不坏),即配最鲜(切好包冰送饭店)。想挑好的,先认包装——SC编号、冷藏0-4℃、保质期<7天,三样齐全,基本踩雷概率减半。再嫌麻烦,直接看餐厅有没有“现炒价”和“预制价”分开标价,敢写敢认的,反而靠谱。

预制菜不是洪水猛兽,它只是把厨房搬到了工厂。真正膈应人的,从来不是饭是冷的,而是信息是冷的。标准落地、菜单透明,选择权回到自己手里,这顿饭才能吃得心甘情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8

标签:科技   选择权   菜单   标准   金贵   损耗率   餐厅   效率   厨房   后堂   浑水摸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