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到现在终于明白,怪不得俄军苦战三年,还是打不赢乌克兰!

俄乌战争已持续三年多,远超最初预期,战场局势的发展让各方都始料未及。如今,乌克兰多个关键港口的船运流量已显著恢复,仅在今年8月,就有至少120艘货轮抵达乌克兰最大港口敖德萨港。

外国船只频繁进出,进行粮食、燃料、军火及其他工业产品和军工原料的运输。这一现实让普京不得不承认,战争打到最后,拼的是后勤、补给、联盟与国际环境,而俄罗斯在这些方面并未占据优势。

俄军的“炮弹优势”不管用了:后勤只堆数量不看质量

俄军造炮弹的速度其实挺快,一个月能出25万枚,一年下来比美国和欧盟加起来还多三倍。可再看乌克兰那边,就今年8月,敖德萨港一个月就来了120艘货轮,卸下来的东西里光美国刚送的ERAM巡航导弹就有3350枚。

这导弹才20万美元一枚,能打450公里远,从乌克兰控制区发射,都能摸到莫斯科郊外,准头还能控制在10米以内。这种便宜又好用的“硬家伙”,俄军根本防不住,可他们自己想造点先进武器,却处处卡壳。

现在俄罗斯军工就掉进了一个怪圈:光顾着凑数量,质量根本跟不上。为了补上战机的缺口,他们打算多造米格-35,可连个像样的先进雷达都造不出来——缺高性能芯片,也缺氮化镓器件,没这些东西,雷达就是个摆设。

坦克生产更丢人,今年计划交1500辆坦克,80%都是苏联时期的老库存翻新的,真正新造的T-90M坦克,一年也就300辆左右。

最典型的就是“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巡洋舰,花了220亿美元改造,工期拖了八年,最后改出来也就是个能装80枚导弹的“移动弹药库”,雷达系统还不如美军的宙斯盾舰,实战的时候没啥用,更多是撑场面。

乌克兰走的路跟俄罗斯完全不一样。西方给的武器全靠敖德萨港运进来,这个能停56艘船的深水港,现在65%的货运都跟打仗的物资有关。

更让俄军头疼的是乌克兰自己的军工产能,他们计划到2030年一年造1800万架无人机,单说今年,就能造出800万架FPV无人机。这小东西成本低得很,却能精准炸掉俄军的坦克和弹药库。

俄军虽然一个月也能造5000架“天竺葵”无人机,可技术是从伊朗学的简易设计,跟乌克兰一直在升级的无人机比,性能差得越来越远。

乌克兰有42个“帮手”,俄罗斯的盟友只敢躲在暗处

今年8月俄军接到一份乌军的绝密文件,才算把底摸清了:有42个国家和地区在给乌克兰送武器。

美国光坦克就送了360辆,里面还有最先进的M1“艾布拉姆斯”,另外还有几十万发155毫米炮弹和“海马斯”火箭弹。

德国送了100辆“豹”-1A5坦克,波兰更实在,直接把200辆PT-91坦克开到了前线。

而且这些援助不是给一次就完了,欧盟刚说3月份再给35亿欧元,挪威一出手就是35亿欧元,北欧和波罗的海那几个国家加起来,已经给了260亿欧元。

再看俄罗斯这边,所谓的“盟友”从来都是躲在暗处不露面。外面传伊朗、朝鲜给了帮助,可在公开的渠道里,根本找不到任何官方援助的记录。

俄军想从塞尔维亚拿点军火,还得通过第三方倒手才能拿到,不敢光明正大来。

这种孤立的处境,在战场上一眼就能看出来:之前美国暂停给乌克兰援助,欧洲马上顶上来,乌克兰这边几乎没受影响;可俄军装备打坏了,只能翻苏联的老库存,新武器造得又慢,像图-160M2轰炸机,早就说列装了,实际能造出来的没几架。

最让普京闹心的是,乌克兰有了这些国家帮忙,技术上跟俄军拉开了差距。乌军能用西方给的卫星数据引导炮火,靠“星链”保持战场通信,可俄军的指挥系统,有时候还得用民用对讲机凑数。

乌军虽然每天只打2000枚炮弹,但有精准制导帮忙,命中率比俄军高多了。42个国家把情报、武器、钱凑到一块儿,形成了一股合力,俄军就算炮弹再多,打出去也像拳头砸在棉花上,怎么都没法取得决定性的突破。

打仗拼到最后看经济

仗打到最后,其实拼的就是经济能不能扛住。俄罗斯的GDP这几年跟坐过山车似的,2022年还涨到2.29万亿美元,到2023年就掉回2.07万亿美元了。

军费越涨越高,可仗却越打越费劲。西方的制裁正好掐住了俄军的软肋——没有先进芯片,导弹的制导系统准头越来越差;缺氮化镓器件,雷达能探测到的距离比以前短了不少;就连造战机的生产线,都因为缺技术工人经常停着转不起来。

俄军现在一个月能造200到250枚导弹,可都是“口径”这种老型号,像“锆石”那种先进的高超音速导弹,根本造不出多少。

反观乌克兰,反倒把打仗变成了经济的“推动力”。现在乌克兰有30多万人在军工企业上班,军工企业从原来的297家涨到了718家,全国3%的经济增长率里,有三分之一是军工企业贡献的。

他们计划一年造150万枚155毫米炮弹和7000枚导弹,这产能不是凭空来的,背后是欧盟8000亿欧元的“重新武装计划”,还有各个国家专门给的援助。西方把经济援助直接变成了战场上的火力,可俄罗斯只能靠卖能源赚的钱,去翻新苏联留下的老库存。

这种经济上的差距,在战场上直接就能看出来。俄军每天打一万枚炮弹,看着挺猛,可很多都是库存的老炮弹,要么打不准,要么炸不响。

乌克兰虽然炮弹少,但ERAM导弹能精准炸掉俄军的仓库,FPV无人机能把俄军的装甲车队搞瘫痪。就说俄罗斯改造“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花了220亿美元,用了八年时间;要是乌克兰有这220亿美元,能买11万枚ERAM导弹,足够把俄军所有重要目标都覆盖一遍了。

现在普京总算看明白了,现在的战争早不是拼人多、拼钢铁的时代了。

乌克兰靠42个国家的联手支持,靠敖德萨港这条物流生命线,靠军民一起发力的军工产能,硬生生顶住了俄军的猛攻。

可俄罗斯这边,自己单打独斗,军工有短板,经济又被制裁,这场仗慢慢变成了耗不起的持久战。

这场仗打到现在,最实在的教训可能就是:在21世纪的战场上,要是没有稳定的物资供应、没有足够多的盟友帮忙、没有扛得住的经济实力,就算军事力量看着再强,也很难打赢。

信息来源:

红星新闻——火力对比悬殊!北约情报:俄军发射炮弹量是乌军5倍,产能为西方3倍

中国网——美国暂停援助,乌克兰会立即崩溃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9

标签:财经   乌克兰   俄军   炮弹   俄罗斯   导弹   无人机   坦克   敖德萨   军工   苏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