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毛主席不允许英雄纪念碑碑文中提及“中国共产党”?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58年5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揭幕,“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深深的烙印在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

与此同时有人发出了疑问,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纪念碑上对此却只字未提呢?

殊不知,这是毛主席在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亦是他的格局与用心。

立碑以纪念死者、鼓舞生者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昭示着中国以一个全新的面貌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东方巨龙终于不再是沉睡着的了。

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近代以来的中国好像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

在强大的敌人与落后的装备面前,是那些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甘愿牺牲的英雄们杀出了一条血路。

根据不完全统计,约有千万名烈士为国捐躯,可真正能被叫得出名字的,还不到两百万人。

虽说逝者定以英雄为名被人民铭记于心,但这还不够。

在开国大典前一天,党中央做出了一项重要决定,那就是在首都北京修建一座纪念碑,用以纪念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英雄们。

当天下午,奠基仪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皆出席。

毛主席还在奠基仪式上宣读了碑文。

在这篇仅114字的碑文中。

毛主席用三个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从解放战争追溯至鸦片战争,赞扬英勇的人民英雄。

在碑文中,毛主席不止一次的提到了“人民”,可见这座纪念碑奠立的含义。

但想要不负众望的建好这座纪念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设计到施工,都得慎之又慎。

纪念碑的建造正如周总理在奠基时所说,为了纪念死者,鼓舞生者,既然与人民息息相关,那么在设计上自然也要参考人民的意见。

终于在1953年,从社会各界征集上来的240份的设计稿中,大家各抒己见,从门洞型建筑,到人物式雕塑,样式繁多。

还是梁思成最终定下,纪念碑一定要是“碑”,要向塔一样耸立,形制参考了石台孝经。

然后再经过众位设计师整合意见,逐一敲定细节,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纪念碑的样貌。

定了设计蓝图,接下来便是动工,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令人叹服不止的可不只是它近三千平方米的占地面积,还有碑身上的每处细节。

备受重视的大工程

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公共艺术工程,备受瞩目,得到了高度重视。

整个纪念碑有一万余块岩石组成,但是刻有碑文的巨大碑心石却是完完整整的一块,这样才不失庄重。

建筑工作者们四处寻找这种抗风化,含铁量低,还完整的石料,终于在青岛找到了理想的花岗岩。

开采出的花岗岩重达三百余吨,以当时的运输水平这块花岗岩根本无法送抵北京。

在经历了三次技工加工减重,得到了一块93吨的花岗岩,成功坐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

这一整个加工和运输的过程,耗时三个月,到达北京之后,第四次加工,这才有了长14.7米,9米,重六十余吨的碑心。

接下来便是篆刻碑文,石碑正面要篆刻的是毛主席亲笔所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仅仅八个字,写了两遍,在交给工人的时候还严肃的说。

一定要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如果认为写得不好,他还可以重写,可见毛主席对碑文的重视。

不只是毛主席,周总理也是一样,纪念碑背面要篆刻的是毛主席在奠基仪式上宣读的百余字的碑文。

因着周总理写着一手好颜体,于是大家便提议,背面的碑文就由周总理书写再合适不过。

大家的这份信任,加上对纪念碑的重视,让周总理倍感压力,他在北戴河练了整整一周,这百余字写了四十遍,才挑出最满意的一副。

并亲自送到了纪念碑雕塑组组长刘开渠的手中,还谦虚的问他,这幅字可行否,做好了重来的准备。

可周总理反复斟酌过的字怎会不好呢,刘开渠看过之后满意得不得了。

在1958年的劳动节这一天,耗时近九年建造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竣工揭幕。

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纪念碑的设计,到碑身浮雕,连毛主席与周总理亲笔所书的碑文都得到了广泛讨论。

为什么没有“中国共产党”字样?

英魂不泯,浩气长存

多少年来共产党人一直从人民的角度出发,抵抗外侮,可以说近代以来的重大转折每一个都少不了共产党人的身影。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自有其深刻含义。

其实在最初定下碑文为何的时候,毛主席就并没有把“中国共产党”的字样放入其中。

那时就曾有同志对此提出过意见,可是被毛主席严肃驳回了。

对于碑文,毛主席想的很全面。

之所以不在纪念碑碑文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在毛主席看来,这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不仅仅是共产党人。

这一点从碑文的内容中其实不难发现。

碑文中,“三年以来”,说的是解放战争,这是人民解放军为解放人民而战的三年。

为此牺牲的战士不计其数,但他们也真切的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三十年以来”,说的是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到1949年,这一次是为了反帝反封建,这期间站出来振臂一呼的,不只是共产党人。

以抗日战争期间为例,国共两党以及很多无党派人士、民主人士都为抵抗日本侵略切实在行动,不少人为此牺牲。

虽然那时党派不同,但他们用牺牲换来的意义是不可忽视的,又怎么不能被称之为“英雄”呢。

“由此上溯到1840年”,自鸦片战争起,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英勇牺牲的人们甚至没有党派之分。

这样看来,在碑文中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字样,才能更全面的概括到每一个应该永垂不朽的英雄人物。

这才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该有的格局,彰显了它是为了纪念多有捍卫民族,保护人民利益的英雄所立,而不是为了凸显共产党的功绩。

直至今日,人民英雄纪念碑依旧矗立在首都北京,在每年的9月30日烈士纪念日这天,在纪念碑前还会举行缅怀英雄烈士的纪念仪式。

它现在已经不只是一座碑了,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参考文献:

人民英雄纪念碑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里,藏着一个伟大真理!_共产党员网

李霞.人民英雄纪念碑背后的故事[J].阅读,2023,(96):55-57.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中国共产党   碑文   人民英雄纪念碑   纪念碑   解放战争   英雄   共产党人   永垂不朽   不允许   北京   牺牲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